这一段时间,各级学校都陆续开了学,瞧着刚上小一的孙女被升上小二的哥哥牵着,两人手中各拎着块三明治,连跑带跳急速的冲下楼,耳边传来媳妇的叮咛:“要记得吃早点啊!”那两小孩早已不见人影了……。
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知道这两块三明治的命运,除非他边走边吃,否则多半是躺在教室抽屉的角落里被遗忘了,一天天的变硬、长毛、发霉、发酸……,直到老师哪天心血来潮,做个整洁大突袭的那一刻,才会在师长严厉的目光下,慌慌张张的整理中,在扑鼻的臭气里,被翻出来丢弃,这是铁的事实,是笔者亲眼目睹过无数次的事实!虽然是小钱,可也是浪费啊。
那么古时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记得六十年前我读小一的时候,学过这么一课,司马光打破水缸救同伴的故事,当时非常佩服他的聪明机智,临危不乱,其实他还有这么个故事“典地葬妻”:
司马光一生清廉俭朴,不喜奢华。据说,司马光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主张借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些,司马光不同意。他教训儿子,立身处世应以节俭为贵,不可随意借贷。随后司马光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简单的办了丧事。
在清朝还有一位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汤斌的感人言行:顺治十二年,汤斌出任陕西潼关道。为了不打扰百姓,他自己掏钱买了三头骡子。一头骡子用来驮他的破旧被褥和一个竹书箱,另外两头由主仆二人坐骑。到了潼关,汤斌告诉守关的领头自己的身份后,领头见他一主一仆,行李破旧,并不相信,还说:“把你放到锅里煮也煮不出个官味来!”
汤斌到江苏担任巡抚时,他的夫人、公子穿的都是粗布衣裳,行李很少,就像个贫穷的读书人,每天的菜肴只有一些素菜。到汤斌离开江苏时,全部的物品只有一部《廿一史》是在江苏购置的。汤斌指着这部书对参加饯行的官员们说:“江苏价格便宜,因此我买下它,只是要拖累赶车的马匹了。”他的夫人坐轿子出来,有破旧的棉絮掉落在轿前。人们不论老少,看到这种情景都感动得流泪。
这两位当朝的大官都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清廉节俭的美德,一家人也都是如此实在难能可贵。先民们一代代的透过亲手劳动才得以温饱,“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所以非常珍视得来不易的一切,也因此“俭朴”是久远年代就承传不辍的一项道德操守。而现代的“天之骄子”,却由于来之易如反掌而不珍惜、不以为意。这“早点流向”的问题由来已久,只是忙碌的双薪家庭的父母,无暇顾及更多半不知。其实那都是每天起早贪黑辛苦换来的血汗钱哪!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时日一长,攒下来也是不少的。
建议您得多费点心思,晚餐时刻全家团聚时,追踪一下,了解情况。并常与任课老师联络,请他就这个早餐问题帮忙督导,让孩子不要暴殄天物。并常做书包、抽屉的整洁突击检查。当然这都是靠外力,其实最有效的办法是从自身改变起:一家大小提早半个小时起床,漱洗完毕围桌而坐,同时把早餐吃完,然后再分头上班、上学,如此一来不仅生活有了规律,更杜绝了浪费的问题,也解决了一大早肚子老唱空城计的苦恼啦。@*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