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科学研究的可信度有多大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8月21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廖佩妮综合编译报导)对许多人来说,科学即是真理。“眼见为凭”更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然而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报导与研究都显示,和科学几乎画上等号的“研究”也不可尽信。因为许多人为的因素,常常会误导研究的结果。
举例来说,美国有许多研究都在评估学校的性教育是否真能降低青少年怀孕与得性病的比率,甚至达到禁欲的效果。有些研究的确经过严格的样本筛选与统计分析,可是也有相当多研究设计得相当差,却也产生所谓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些也被反复举证,只是大众们不知道,他们口中的“根据研究报告显示”,研究本身却有相当大的瑕疵。
对一般人来说,我们很难去评判一研究的主客观性;我们更不会知道,从事研究的步骤其实是可以人为“动手脚”的。简单的说,有一些研究光看研究设计,大概就可以预知结果为何了。甚至有很多“科学家”用一些手段来修补、校正研究结果,使其符合自己预期的假设。
去年轰动亚洲的韩国造假科学家黄禹锡案件,正是一个实例。为了名扬四海,黄禹锡伪造了2004年和2005年令他声名大噪的人类干细胞科研成果。今年五月的《新闻周刊》也报导,在167件政府资助的塑胶原料化合物bisphenol A (BPA)双酚A研究计划中,有153件发现,在动物身上,这种化合物会造成让精虫数减少的这类有毒反应。但是,所有工业界资助的同样化合物的研究计划中,没有任何一件测出有毒反应。为什么同样的化合物会有这么大的歧异度呢?真相是工业界资助的双酚A是用对此化合物较无反应的白老鼠种类进行施测,这就像是在男性身上施测压力对哺乳所造成的影响,这种研究结果根本是无效的。
这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相关呢?大大的相关。现代社会相当依赖的医药产业,就曾出现许多丑闻。药厂和许多研究人员合作,依赖公费资助的研究成果作为药品的开发基础,然后用不正当的手段操纵临床试验结果,甚而夸大药品的疗效,然后透过广告促销,赚取大把的利润,却让吃药的消费者空了荷包也赔了健康。这是借研究为名行欺诈之实的典型例子。
回到美国的性教育评估研究,2007年四月,美国科学家按议会的指示,对教育青少年避免婚前性行为的‘禁欲计划’进行最彻底的调查研究。追踪两千名都市与乡村三年级到八年级的孩子,看看他们参与计划的成效如何。这些孩子被随机分配到接受‘禁欲计划’或接受“传统性教育”的控制组中。这次计划的结果是,参与禁欲计划的孩子和控制组的孩子比起来,并不真能“禁欲”。这些孩子在同一个年龄(14.9岁)发生第一次性行为;同样会使用避孕套等避孕措施;两个组别都有1/4人承认至少有3名性伴侣。然而2002年由保守派发布的研究调查却显示,禁欲计划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早期的性活动。哪一种结果才令人信服呢?
较早的研究所使用的对象是那些立誓维持贞洁的孩子。这些“愿意”立誓的孩子和那些不在乎贞洁的孩子就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样本选择上已经出现了问题。此外,早先的研究测量的并不是孩子们的“性活动”,而是他们的“性态度”,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们对以下的问题回答“是”的话(“禁欲可以带来社会、心理和健康的益处。”),就证实禁欲计划是有效的。但是青少年知道这问题的正确答案并不代表会对性说不。在一些极端的研究中,有性行为的少女甚至被排除在计划外。
所以,科学研究真的无庸置疑吗?“眼见为凭”就不会错了吗?
资料来源:新闻周刊、药厂黑幕(作者:玛西亚·安卓)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