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织嗜好到个人品牌
拉普兰一体成形的木杯
近年来,年轻人也流行起学编织,编织俱乐部到处成立,爱好编织的同好相约在公园、或某购物中心角落一起编织,与编织相关的部落格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网路上蔓延,每逢耶诞月,到处都是可以购买手工编织的市集,人们用温暖毛料织成的五彩编织,是白色雪季里的醒目配饰,让寒冬也感觉温暖。女人爱编织还不稀奇,酷少年爱编织才有趣。
很多成日踏着滑雪板呼啸而过的逍遥少年,在运动的嗜好之余,也喜欢自己编织帽子。芬兰冬季长,大部分人都有戴帽子(beanie)的习惯,年轻的少年自己织出的帽子,充满个人风格,耍酷之余,还可以卖给别人。一个玩滑雪板的少年,几年前原本只是要织一顶与众不同的帽子给自己,没想到同伴们看了都很喜欢,一传十十传百,跟他买帽子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他成立了名为“怪异”(Outo)的手工织帽公司,编织已经从他的嗜好变成个人设计品牌,上网看他的留言板,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造访,订购帽子。
而设计产业人士,也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作者(maker)的风潮,在网路上建构空间“thinglink”,鼓励人们把自己制作的工艺品或设计品放到网站上,每一件“物品”,都有一个“link”,广邀各国部落客自由连结物品,针对物品发表感想。
来自生活的工艺
安静与从容的奢侈
手工艺不只是传统、是潮流,还是未来。芬兰的研究指出,手工艺家的作品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消费者开始渴望手工制品的独特风格,及其所象征的生活风貌,而工业设计公司也会在产品设计流程中,更重视手工艺的技术。
其实,今日名扬世界的芬兰设计品牌,许多都是手工艺的深厚传统与现代工业设计方法的美好结合,芬兰的设计大师们,当年除了把Iittala工艺品推向国际之外,自身也是杰出的工艺家,难怪芬兰人乐于掏钱购买好的手工艺设计品,因为手工艺与设计是民族的重要传统,也真正受到人们的尊重。今日如Iittala、Arabia等设计品牌,仍保有传统工艺精神,在大众消费产品之余,也同时制造独特的艺术设计品,因为这些由设计师个人创意出发的作品,不仅是工业产品的灵感泉源,也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比方对芬兰设计及知名品牌Iittala都有重要贡献的芬兰设计大师Tapio Wirkkala与Timo Sarpaneva,当年都同时设计给大众市场的消费用品及工艺艺术品,而新生代的设计师,仿佛也延续着工业与工艺相辅相成的传统。
近年来受到注目的陶瓷设计师Nathalie Lahdenmaki,从1999年起开始为Iittala、Arabia设计陶瓷及玻璃生产用品,她也同时在自己的独立工作室里,创造独特的工艺品。
她曾在杂志访谈中,道出这两种不同生产方式在创作上的差异:工业生产的作品,在设计时必须先做很多思考定位的工作,根据产品用途,决定尺寸大小、材料厚薄度等,并严格遵守这样的规则与定义;而个人工作室生产的独特作品,就可以自由地从材料本身的特性出发,让形状与美感从材料与双手的呼应中诞生。她常在陶胚进窑前,轻轻推捏边上一角,让每个作品都有独特的不对称之美,尊重材料,哪怕有缺陷错误,也可以把它变得很美好。
Nathalie_kumiko2
Nathalie的作品在过去几年来,十分密集地获得国内外各项展览的邀展,除了曾在2002年法兰克福的Ambient Fair中得过Design Plus奖项之外,也曾两度在日本Mino举办的国际陶瓷设计比赛中获奖。她的作品拿在手中,出乎意外的轻,那份轻盈,与薄得近乎让人感觉透明的边缘,美得让人屏息。仅管每一份作品都独一无二,整体摆放起来,却和谐美丽。
她曾这么形容自己的设计理念:“我关注材质本身的质感与特性,以及不同颜色、不同表面质感之间的平衡。作品的美感与功能很重要,然而同样重要的是人将作品拿在手上的感觉。饮食本身,是柔软的奢侈。”她也曾在杂志的访谈中说:“如果我的作品中有任何我想表示的感受,那就是一份从容。那是我所能表现的,最美好的事。”
我喜欢她所说的,柔软的奢侈,和那份干净的从容,这仿佛象征了手工艺背后蕴藏的一种生活态度。有人说,编织与手工艺之所以在新世代里重新受到人们喜爱,正因为高科技的发展,让人心渴望缓慢,这来自生活的工艺传统,不仅让人得以在生活中重新创造,也在使用设计用品之余,得以重新凝视一种逐渐被遗忘的生活步调。缓慢地品尝生活,或许正是高科技发展的文明背后,最让人向往的奢侈吧。@
摘自:《 Pure Finland 设计 让世界看见芬兰 》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