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苍穹 : 英雄身边的人

看苍穹

人气 7
标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8月14日讯】阅读历史,自然免不了阅读英雄,没有英雄,历史也将没有色彩,不再精彩。可是我却注意到,英雄的身边总有些小人物,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小人物,英雄也将失色很多。虽然他们只是一些小人物,可是他们的故事也一样的精彩。他们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没有定国安邦之志,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武功,也没有俱怀逸兴壮思飞的文采,可是他们的选择仍然放射出人性的光辉,千年以降,还是让人赞叹、感慨。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我们把时光推回到一千年前的南宋,我们的主人翁出场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一个狱卒,他的名字叫隗顺。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就像你我一样,走在大街上就会融入人海,你再也看不见他。他也像我们一样,崇敬英雄岳飞,虽然我们不能成为英雄,但是并不能妨碍我们崇敬英雄。

其实像我一样,中国大陆有多少亿人都是最早通过刘兰芳的评书了解岳飞。而在我们之前,许多人也是通过评书、小说、戏曲来认识的岳飞。其实在以前,人们想要了解真实的岳飞并不是很难,只要拿来《宋史》一翻也就知道了。可是现在却比以前更难了,一来这种历史书价格已经很贵了;二来能够读懂古文的已经很少了;三来整个社会都变得浮躁起来,都忙着去赚钱了,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去读艰涩难懂的古文?其实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本来历史过去那么久,许多事情已经很难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了,可是评书、小说、戏曲这些文 艺作品还在有意无意的歪曲历史,而国人还把这当作真实的历史来读,至于真正的历史,没有人去深究了。在歪曲历史、伪造历史方面,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和钱彩的小说《说岳全传》可是充当了急先锋了。当我们拨开层层的伪装,重读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岳飞,我们发现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岳飞原来远比评书、小说中的更精彩、更悲壮。

宋史对岳飞有如下评论: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张俊曾经问用兵之术,岳飞说:“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而岳飞也真的做到了这五个字。

待下以仁:体恤士卒,士卒有病,亲自熬药;将领远征,派妻子慰问其家;养育战死的将士遗孤,或者娶他们的女儿为儿媳;凡有赏赐都分发给将士们;剿灭盗匪,告诫将领不要滥杀;江西虔州百姓造反,曾经围杀过隆祐太后,高宗给岳飞密旨屠城,岳飞数次上书请求诛杀首恶,宽赦胁从,虔州百姓感念岳飞恩德,为他建立祠堂…… 御敌以智:虽然岳飞本人谋略过人,可是并不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在每次用兵前都和众将领商议,谋定而后动,所以战无不胜。即使仓猝遇敌也不慌乱,巍然不动,连敌军都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治军以信:赏罚分明,不徇私情。立功封赏每每推辞全赖将士效力,将士冒枪林箭雨立奇功才升一级;养子岳云,手持80斤铁锤,勇冠三军,攻随州、破邓州、克襄汉、平杨么、战颖昌,屡立奇功,每每封赏,岳飞都推辞,把功劳归为其他将领。

杀敌以勇: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南薰门率八百人单骑冲杀王善、曹成、孔彦舟等贼兵50余万大军,大败敌军;单骑入敌营斩杀不投降的敌军骁将……

律军以严:军纪森严,士卒有拿百姓一缕麻,立斩。士卒夜间宿营,百姓开门接纳,没有敢进的。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千载之下,当我们重读岳飞,不禁为之动容,感怀英雄,忍不住泪流满面。看看他的一言一行,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岳飞至孝,岳母有旧病,岳飞亲自熬药。岳母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岳飞没有姬妾,名将吴玠送给他美女,可是岳飞推辞不受“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皇上给岳飞营造府邸,岳飞说“敌未灭,何以家为?”。有人问什么时候天下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像岳飞这样一位文武双全,仁智并施的大将,却被奸臣杀害,不禁令人感叹。岳飞被害,当时的罪名是谋反,在那个时代,那是大罪,谁也不愿意沾上半点边,就连岳飞的部将王贵都来诬陷岳飞,可是偏偏有一个小小的狱卒傀顺,却冒死盗出岳飞的尸体,埋葬在钱塘门外。

对比岳飞和傀顺,发现傀顺真的是太普通了,只是一个小小的狱卒,身份低微,人除了有忠义之心,别的什么也没有了。他没有武侠小说中的惊天武功,不能劫狱,他只是一个狱卒,为了生存而当差的小人物。他的身份只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狱警,不过没有现在那些“人民警察”的能力强了。看看今天的“人民警察”,可以和罪犯打成一片,小偷偷了东西和警察分赃;监狱和罪犯合作,用钱来减刑;发廊和安局成为邻居,我们的人民警察白天穿着警服扫黄,晚上脱下警服嫖娼;就连交警都能罚得外地的车不敢从他们那里走……

傀顺没有他们那么聪明,也没有他们这么有能力,不过他能不顾身家性命而去盗取岳飞的尸体,这也是那些 “人民警察”永远也做不到的!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当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朝代替代的时候,注定有许多的悲壮故事要发生。大宋朝随着宋亡三杰之一的陆秀夫背负着年幼的宋恭帝投海自杀的时候也走完了他要走的路。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在元朝的大都还有一个大宋的丞相——文天祥 。

起初,文天祥被元将张弘范俘获,张弘范把他带到崖山,想让他劝降张世杰,可是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却教人背叛父母,可以吗?”,后来执意索取,天祥把自己写的《过零丁洋》诗给了张弘范,当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张弘范笑着把诗放到一边,也就没有再要求天祥写劝降信。等到崖山兵败,陆秀夫、张世杰成仁后,宋朝灭亡,元军庆功大会,张弘范说:“宋朝亡了,你也尽忠尽孝了,如果能投靠大元,不失宰相的大位。”天祥痛哭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的死有余辜,怎么还能因为怕死而背叛国家呢?”张弘范看天祥忠义,于是派人押解天祥至京城。
  
当时元世祖多求才宋朝投降官员,王积翁曾说:“宋朝才智之士没有比得上文天祥的。”于是派王积翁劝降天祥,天祥推辞道“国家灭亡,我本应该一死。倘若宽赦,得以在故乡出家为道士,这样还可以。” 王积翁想联合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同意“天祥出,复号召江南,起兵反元,置我们十人于何地!”这件事也就作罢。天祥在燕三年,元世祖知道天祥最终不屈,与宰相商议释放天祥,有人以天祥起兵江西事,最后没有释放天祥。

至元十九年,有福建的僧人说土星犯帝坐,怀疑会有变故。没多久,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要救文丞相。京城也有匿名书,说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解救丞相。当时左丞相阿合马被杀,所以命撤城苇,将瀛国公及宋宗朝室迁往开平,怀疑这里说的丞相就是指的天祥。于是召见天祥问:“你有什么愿望?”天祥说:“天祥受宋恩,为宰相,怎么能做二臣?愿赐一死足够了。”开始元世祖还不忍心,可是许多人劝说杀死天祥,最后终于决定处死天祥。

文天祥从被抓到就义,大概是三年的时间,期间元朝威逼利诱,可是文天祥不为所动。死其实并不可怕,比如突如其来的车祸什么的,人还没来得及感觉就死了,死最可怕的是在于明明知道要死,在等待死亡的那段时间是最可怕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首著名的诗,相信许多人都能背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然而如果真的没有了生命,爱情、自由等等也就都不存在了,人间的所有也都会失去,这也就是许多人宁愿苟且的活着,也不愿选择有尊严的死去的原因。而文天祥却是一念可以死,一念可以生,不但 可以生,而且可以富贵,封侯拜相,位极人臣,然而他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死亡,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文天祥选择了大义,相比那些贪生怕死的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天祥被抓之后,有一个曾经的朋友张毅夫,不顾危险,跟随来到大都,住在天祥囚所附近,每天给天祥送饭,三年如一日,还偷偷的制作了一个木匣,等天祥就义后用来盛放他的头颅。可还是他,在天祥显贵的时候,屡次请他出任官职,他都没有答应,然而在天祥遭难的时候却不请自来。文天祥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大丈夫、大豪杰、大英雄,可是张毅夫在天祥显贵的时候不贪图富贵,在天祥蒙难的时候不怕危险,其人性的光辉同样光照日月。 后来天祥就义,张毅夫将他与夫人合葬。而文天祥的绝笔《衣带赞》也得以流传后世: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如果没有张毅夫,也许那著名的绝笔诗便难以流传。他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就像当年许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样,对于历史的改朝换代,他们没有能力去做什么,只能忍气吞声做一个“顺民”,然而他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了对朋友和国家的义。

谈到张毅夫,有一个滑稽的事情,对于他的事迹,网上竟然有翻译成他多次向文天祥求官(原文为:屡辟不就),还解释的头头是道,我想作者不会是有意歪曲丑化,不过确实起到这样的作用了,看来还原历史的真相 还任重道远。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英雄的历史也注定了是悲壮的,然而最悲壮的一幕在明朝末年拉开了。崇祯3年(1630)秋农历8月16,明朝蓟辽督师、兵部尚书袁崇焕被磔于北京西市。

袁崇焕是万历朝的进士,天启二年(1622)在明朝经历了萨尔浒大败,30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后,谈后金辫子军而色变的时候单骑出关,考察关外形势,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并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以御清兵着绩。因获宁远大捷,清太祖努尔哈赤受伤死,官至辽东巡抚。次年获宁锦大捷,清太宗皇太极又大败而去,崇祯年又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崇焕闻警星夜入援京师,但崇祯中后金的反间计,以为他与后金有密约,故被崇祯帝处死。

清乾隆皇帝于乾隆49年(1772年)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清高宗实录》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崇祯皇帝自毁长城,杀掉明朝的栋梁袁崇焕,对此明史有评论说: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袁崇焕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能够沉着冷静的分析敌我的战况,做出凭坚城、用大炮的正确战略战术,打败了身经百战的清太祖努尔哈赤;随后又打败了天纵英才的后金天聪汗清太宗皇太极,使得后金不得不绕开他的防线从蒙古入寇京城。

文人能带兵的打仗的是少数,宋朝有指挥采石矶大捷的虞允文,明朝有袁崇焕,他们没有岳飞那样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武功,军事才能也较岳飞稍逊,不过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肩负起抗敌的重任,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岳飞曾经有《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诗: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袁崇焕有着和岳飞的诗句类似的《边中送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侵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任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也有着和文天祥《衣带赞》类似的绝唱《临刑口占》: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同样的壮怀激烈,同样的忠贞义烈。一个一心想向岳飞学习精忠报国的将军终于走上了和岳飞一样的道路,被自己所保护的人民杀害,而且比岳飞更惨。磔刑,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千刀万剐”。明代的文学家张岱在他的《石匮书后集》这样写道: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单骑阅塞,在那个闻后金色变的年代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啊。后来保卫宁远,“独卧孤城,以当虏耳”,和部下“刺血盟誓,激以忠义”、“为之下拜”,部下“咸请效死”。其实,忠臣、良将并不少,难得的是既是忠臣又是良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忠臣良将被崇祯冤杀,结果崇祯也自食恶果,当李自成贼兵来犯京城的时候,再也没有人急行军进京勤王了。

皇上要杀袁崇焕,大厦将倾,所以“崇焕门下窜匿殆尽”,都怕挨上边,那是谋反呀,谁不怕呀,尽管有许多人为他鸣冤,祖大寿用自己的封荫来换袁崇焕的命,可是都没有用。即使是大学士孙承宗,对此也只是点到为止,当知道上意已决的时候便缄口不言了,可是偏偏有一个叫成本直的人站出来为袁崇焕说情,要求崇祯要杀袁崇焕,就把自己一起杀掉,结果他也被崇祯杀了。看看他的《漩声记》,不可谓不入情,可是忠言逆耳,崇祯就是听不进去。

一个布衣老百姓,为了忠义,冒死进谏,可是最后却被昏君冤杀。在那种情况下,袁崇焕是谋反的罪名,有这么一个人,冒死为他说话,最后也满足了自己的心愿,随着英雄而死。正像他自己所说的“一对痴心人,两条泼胆汉”,“掀翻两直隶,踏遍一十三省,求其浑身担荷、彻里承当如袁公者,正恐不可再得也。此所以袁公值得程本直一死也”。他和上面那些小人物一样,只是一个老百姓,只是袁崇焕的一个门客而已,可是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选择了忠义,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自己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的不平凡的抉择,同样光彩同样悲壮。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翻看旧照片,发现一个阵亡的年轻的国民党士兵,是在抗战中阵亡的300多万国军中的一个,现在所能知道的信息只能确定他是川军,是“天府子弟,抗日报国”中的一员,是徒步行军3000里地赶赴抗日前线战斗的川军一员。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兵,在国民革命军对日进行的22次上百万人规模的大会战中,他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分子,不过正是这许多的微不足道的普通士兵的牺牲最终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他们从四川出来的时候还是夏天,当他们徒步来到抗日前线的时候已经接近隆冬了,可是他们还是单衣、草鞋,虽然这样,他们还是一往无前。川军的王铭章将军都阵亡了,所以一个普通的士兵的死亡在那个时候就是极普通的事情了。仅以淞沪战役为例:

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少数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达近百万。在两个多月时间内,中国方面先后投入地面部队包括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兵力总数75万人以上。还有空军的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几乎调动了当时全国所有兵力的1/3。

“我们一天要消耗一个师!”参加过淞沪会战的劳声寰说,“我们装备不如他,我们的空军有250架,对方是3000多架,在上海的黄浦江上、长江口,日军有4艘航空母舰,黄浦江和长江有一百多条军舰。我们250架飞机对3000多架飞机,怎么打啊?”
  
“头一仗我们的旅长就阵亡了,除了师长以外就剩下旅长,一个旅管两个团,师长都要到前面督战,后来他们都牺牲了……你想想,我们的牺牲有多大……”当年淞沪会战的军官易谨与劳声寰都已是耄耋老人,回忆往事,两位老人都泣不成声。

88师师长、后升任72军军长的孙元良后来回忆,他们一个师15000人左右,到最后,只剩下不到1/3。“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2/3,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这是曾任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的一段话。

战争其实是两国总体实力的比较,参战的第26师副连长何聘儒战后回忆说,当时他们所在师里,一个步兵连只有3挺机枪,50多支汉阳造步枪,而且枪支时有残缺不全,有的甚至没有来复线,乃至用麻绳捆绑避免枪栓脱落。我们欠缺的也不仅是装备。劳声寰后来回忆一个很小的细节:埋锅造饭,“行军锅在那里做饭,烧得满天烟火冲天,这等于报告敌人,‘我在这里你来啊’,我们很多的部队,没有跟敌人见面就垮了,就这样被日本的炮兵、飞机给炸了。”

在一派沿江平原的淞沪战场,几乎没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从全国各地仓促赶来的中国军队几乎连像样的工事都无法修筑,全凭血肉之躯,就这样常常整连整营战死,而后继部队的士气却从未有任何的消退,依然一往无前。

以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第98师为例,在仅仅18天的作战中,伤亡达4960人,几乎占全师兵力的62%,其中仅阵亡的营级以下军官就达约200人。陶峙岳为师长的第8师并非中央嫡系部队,进入淞沪前线时,其装备甚至仍为20年代的汉阳造步枪为主,全师根本没有重型武器。然而在淞沪战场,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部队,全无派系争斗中的推诿,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职责。第8师参战近3星期,全师作战人员从参战时的8000余人减员至700人!在战争最为激烈的蕴藻滨战场,第78师467团迎击渡河日军,1个连在10分钟内就全部阵亡!

战争中先后有数十位少将甚至中将阵亡,甚至有中国高级将领因为失去阵地而毅然自杀成仁。战后何应钦在回忆中记载,淞沪会战中,“我军消耗竟达85师之众,伤亡官兵333500余人”。

战争的年代造就出许多的英雄,有阵亡的将军: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刘家麒、吴克仁、王铭章、张自忠等等;有没有阵亡的将军:指挥取得万家岭大捷的薛岳将军,张古山争夺战和日寇血拼炸断腿的张灵甫将军,横扫缅甸日军的孙立人将军,力挽狂澜、克复独山的孙元良将军……

国民党将军在抗战中牺牲了200多位,看看我们的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抗战中只是被炸死左权,病死彭雪枫而已。将军都死了200多,那中下层的军官牺牲的就更多了,而小士兵就死的更普遍了。在那个年代,如果不想死,恐怕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投降当汉奸;一种是跟着我们的中流砥柱,日本人来了就跑,在延安种鸦片搞“经济”,等日本失败了没准还能混个抗战英雄的称号。

在当今的中国,即使在抗战中阵亡的200多位国民党将军都没有纪念碑可以凭吊,一个无名小卒怎么能奢望后人给他建立什么碑呢? 虽然他们只是小兵,可是他们在那时也可能有幸能一睹英雄风采,如果运气好,能坚持活到1944年10月21日,就有可能看到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举起拳头,激动地发出令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那激动人心的一幕。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就阵亡了。但是在1937年他们应该能听到蒋介石的著名的《最后关头》的演讲,听到现今人们读来还热血澎湃的话语:

“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
“至于战端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更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在中国大陆,对蒋介石的歪曲比起岳飞他们更厉害,这里面有政治的原因。不过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的获得更为便利,尽管有网络封锁,可是纸包不住火,真相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知。蒋介石的日记也为洗刷自己立下了大功,大陆研究历史的杨天石也不得不承认蒋介石的日记的可信度极高,因为那不是为了给人看的。如果没有日记,大陆民众要想了解他,我想会更难。

一个带领中华民族第一次打败外侮的民族英雄,还有在他的带领下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而牺牲的数百万将士最终将获得中国人民的尊重和怀念。而在这场战争中为了民族而战的普通士兵,也因为自己的选择无愧、无憾!虽然只是普通的一名士兵,但是在民族危难的时候,能够不顾自身的安危,毅然冲上去,而不是懦弱的苟且的活着,或者加入中流砥柱,最后卑鄙的活着甚至无耻的以抗战英雄自居,他们的生命照样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后记

我国古代的预言《推背图》的开篇有这么两句“茫茫天数早注定,世道兴衰不自由”,我想,其实像《推背图》、《梅花诗》、或者国外的《诺查丹玛斯大预言》虽然是预言,但是其目的并不是要让人们去改变历史,要是那样直接告诉人们历史将走向何处不就行了吗?可是这些预言,无一例外的都使用了隐喻,没有一个将历史的走向点明,在事件发生之前,人们根本就猜不到,只能等历史发生以后,人们才恍然大悟的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早就给作者说出来了。如果预言的存在是要让们改变历史,何必还要用许多隐喻?然而我们大多数人不明白这一点,总想去破译它,比如许多的当权者,想破译它,想改变历史。可是如果人改变了历史,那预言失去了正确性,预言还是预言吗?其实早在开篇已经点明了,“茫茫天数早注定,世道兴衰不自由”,这些预言只是告诉人们,历史是被安排好的,仅此而已。

从滚滚的历史长河来看,所有的事情不过是以天地为舞台的一出大剧,而我们只是里面的演员。在这幕大剧中,我们也许就像那些英雄身边的小人物一样,连个配角都算不上,也许只能算个龙套。那些大英雄都不能左右历史甚或自己的命运,那些小人物就更不能有什么作为了,可是即使这样,他们也可以有他们自己的选择,一个卑微的小人物的选择可以同那些大英雄们一样闪亮,闪烁出人本的光辉。就好比电影里面连配角都算不上的跑龙套的也可以有自己出彩的表演一样。

“天灭中共”也是一句预言,不过没有以前的预言的隐晦了,而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这样的预言说明了两点:1.以前隐晦的预言是因为天机不可泄露现在这个预言是因为即使告诉你,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将要发生的事实;2.这是神佛对众生的慈悲,给人指出了一条明路。

天灭中共这出大戏正在开演,我们都是里面的演员,也许只是一个配角,抑或是只是一个龙套,甚至只像抗战中牺牲的小兵一样,可是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表演,是靠近邪恶还是脱离邪恶,在表演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了选择。@(//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中共罪行录之二百零三十三:文革中最阴暗恐怖的季节
中共罪行录之二百零三十二:文革中第一次迫害高潮
中共罪行录之二百零三十一:一位土改队员眼中的土改
王友群:宋庆龄最信任的高官文革自杀之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