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的实相,往往属于宗教与信仰之讨论范畴。如果你相信五官不能感知的事物确实存在,就代表你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来接受它存在的事实。对很多人来说,信心只不过是一种欠缺根据的看法,只不过是欠缺实据之下仍旧愿意相信的念头,不能见容于科学性的思维。当今医学界相当强调“实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之说,也就是一切欠缺证据(当然是医生们最喜爱的证据:随机抽样测试之后得到的结果)的想法与作为,都当去除。实证医学这种想法,排除了经验之适用。我倒认为,我们一方面可以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另一方面也可以晓得在我们的眼见之外,还存有非物质的事实真相。我也认为,医生与病人双方都当学习了解如何评估自己的灵性健康状况。
在今日的医学教育里面,已经产生一股微小的的力量,开始教导学生一些与灵性相关的知识。不过这些都属于选修课程,而非必修,而且授课内容往往把重点放在死亡与安宁照护等事情之上。但至少这些课程可以让未来的医生晓得在人体之外,还有其他层次的健康;且让医生们做好准备,在未来协助病人们(无论是否身患重病)了解自己的强项与弱点。
凯萨琳‧道琳‧辛恩(Kathleen Dowling Singh)是知名的超个体心理学家(transpersonal psychologist),也曾担任安宁病房的照护工作。她曾表示,及早评估自己的灵性需求,意义重大:
@ 为自己的生命做整体个评估,永远不嫌晚,即使在重症末期,生命只剩几周、几天也可以。就算正当盛年,处于健康的安全地带,也要尽早开始评估自己的生命。不管还有几天好活,只要能在心里诚实回答如下问题,就能为你的人生找到方向。
@ 这么多年来,我究竟是谁?
@ 我有无善用天赋才能?
@ 我该清理掉,或者放手不管哪些东西,人生才更加平稳安详?
@ 我人生的意义何在?
@ 何人何事令我心生感激?
@ 我是否学得真理?我有无真诚面对人生?
@ 我是否学得真爱?我能否爱人?
@ 我有无学到温柔待人?能否与他人契合?共享、沟通?是否知晓人生脆弱?
@ 我是否学到勇气、坚强、力量、信心?
@ 我是否晓得人类处境为何?我悲悯之心是否够强够大?
@ 我如何面对自己的苦难?
@ 我要怎样与他人分享我的人生心得?
@ 我当如何敞开心胸,倒空一切,才能体验灵魂的存在?
@ 我临终之际,心灵的力量何在?我现在与这些心灵力量的关系如何?
@ 若我常念人生有限,我呼吸的次数早已命定,那我现在如何看待当下的每一次呼吸?
@ 我是谁?
提出且回答这些问题,可让你与你自己内心最深处重新连接,从而与他人、与大自然、与更高层次的意识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摘自 木马文化《老的很健康》@(//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