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关渡自然公园推渔捞文化特展体验活动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台北十四日电)五十年前,淡水河流域约有二、三十种洄游性鱼类。由于关渡峡隘口拓宽,海水向内侵入改变水文环境,水产数量减少,花蚬、台湾蚬等贝类无法适应,全部灭绝。为让民众认识关渡渔文化,关渡自然公园即日起至七月底推出“关渡渔捞文化特展”、讲古及关渡渔捞体验活动,欢迎报名。

“关渡渔捞文化特展”即日起在关渡自然公园内自然中心二楼特展区隆重登场。内容介绍关渡地区传统渔捞法,及当时丰富的水产资源,现场还摆设了现在已难得一见的传统渔具,如扒蛤仔用的刈齿仔、挡潮篓、捉蟳蟹用的蟳笘等。

关渡位于基隆河与淡水河交汇处,距离淡水河出海口约四公里外,因涨潮时海水涌入,成为半咸淡水域,营养成分丰富,拥有多样的水产资源,包括螺贝类、鱼类、蟹类及虾类等。

关渡平原上的居民除了从事农业,也有许多人以渔捞为生,捕捞的方式依水产的种类而不同,最后发展出关渡特有的渔捞文化。

关渡自然公园指出,关渡渔民所从事的渔捞活动,不论是扒蛤、放蟳笘、放棍仔、抛网等方式,都必须依照潮汐。

此外,扒蛤仔的方法也很特别。渔民会在涨、退潮时,搭舢舨船到淡水河口附近,将竹编的“挡潮篓”丢入水中,因流水推动挡潮篓而带动舢舨横向移动,这时再将柄长达四米的铁耙(刈齿仔)放至河底,依舢舨的移动扒刮河床底沙,便可将躲在底沙中的文蛤、贝类刮起,并落于附在铁耙上的网袋中。

“放棍仔”则是在河的两岸各立一根木桩,用一粗绳相连,每隔一段距离便以细绳绑上食饵垂入河中,以食诱的方式捕捉螃蟹、土龙、赤鳍等。捕蟳、蟹用的蟳笘则是一种小型四角吊网,由十字交叉固定的竹片与细网组成,十字固定处下方有饵勾。

作业时在饵勾上勾鱼内脏,并将四个角系上重石,丢入水中,以腥味引诱螃蟹爬到网上,蟹脚便会被鱼网缠住。

关渡自然公园表示,民国五十三年后关渡峡隘口拓宽,海水向内侵入,改变了原本的水文环境,部分水产数量减少,此外,上游工厂及家庭废水的排放,让原来生活在淡水水域的花蚬、台湾蚬等贝类无法适应,全部灭绝,过去可轻易捕获的鱼类,现在已不再出现。

为了让民众认识关渡、淡水河的渔捞文化,关渡自然公园自即日起至七月底举办“关渡渔捞文化特展”,除了以特展方式介绍关渡传统渔捞产业,每月第三、四周日下午有“白伦斯讲古”,述说老干豆人的故事,十月份也将举办三梯次关渡渔捞体验活动,现已接受预约报名,详情可洽关渡自然公园02-28587417转2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