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引进菊花的纪录,最早是1688年荷兰的商人布瑞尼斯(Jarob Breynius)。接着1789年法国商人布蓝卡德(M.Blanchard)相继由中国引入。至于英国的菊花,主要是在1843年由伦敦园艺学会派来中国搜集珍奇植物的罗勃、福进(Robert Fortune)在1846年返国时带回的。
美国在十九世纪初叶,因商务关系而从东方引进菊花。虽然起步较晚,但在1829年即把菊花编入图录里,并且在有组织、有效率的制度下,对近代菊花新品种的育成贡献很多,生产和栽培技术,甚至也后来居上,成为此中翘楚。
古时侯,因为菊花都开在九月,所以又把九九重阳节称为“菊花节”。人们在这一天要开菊花宴,喝菊花酒。据说喝了菊花酒就可以消灾长寿,而常吃菊花,则会成为神仙。在《夷坚志》里,曾经记载一段牲畜长期吃菊花,而修成正果的故事说:在毫社地方的吉祥僧刹里有一个老和尚,一天正在诵念《华严经》,忽然跑来一只紫色兔子,随着他起坐听经坐禅。之后这只兔子即留在庙里一年多,每天只吃菊花和喝清泉水,陪着老和尚起居作息,俨然是一位高僧模样。老和尚因此特地为它取了个名字叫“菊道人”。
至于为什么在九九重阳这一天要喝菊花酒,才能避灾难,则有一个很传奇的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费长房。他精通天文历数,并且修道成仙。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灾难。那天,你一定要带家人一起到山上避难。并叫家人臂上都扎个彩囊,裹面装着茱萸果,然后攀登到高处饮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消除灾祸 。”桓景听命照办,乖乖地在山上躲了一天,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全都死了,果然应验了费长房的话。桓景把结果告诉费长房,费长房说:“那些牲畜已替你家人顶下这场灾祸了!”
暂且不管这个奇怪而有趣的故事,可不可信。重阳登高,喝菊花酒,却成为中国人自古以来一个很独特、富诗意,与赋传奇色彩的习俗。
历史上另一个菊花迷是盛唐时的田园诗人~孟浩然。他曾写过一首题为〈过故人庄〉的诗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林边舍,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意思是说: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庄。只见苍绿的树木围绕林子四周,而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着。把筵席面对广场,我们相互举杯,谈一些农家闲话。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还要来欣赏菊花,饮菊花酒。
在物质丰饶的今天,鸡黍都是平常的食物。可是在古代农家,却是过年过节才有的上等佳肴。朋友既那般殷勤地杀肥鸡、煮小米饭款待,当然路过时无论如何都要去拜访了。
绿树生意盎然地围护着村野人家,城边则闲闲地、淡淡地斜倚着一排俊秀的青山,仿佛是用彩笔点出的画境,这是多么恬静安祥的田庄啊!连多年隐居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30里)久看山水的诗人孟浩然都不禁惊喜,要把桌子摆在面对广场的地方了。这样既可以一面喝酒,又可一面谈种菜心得,谈谈收成的期待……。由此可见孟浩然是非常讲究喝酒兴致和气氛的人。
天下事物,一向很难十全十美。普受世人喜爱的菊花,在日本的姬路县,也显得十分吃瘪,不仅不被欣赏,反而被视为不祥之物。听说:那是因为当地城堡里,以前有一位名叫菊花的女仆,负责看管10只金盘。有一天当她发现金盘突然少了一只时,由于怕受苛责,竟投井自杀了。而自此以后她的阴魂不散,每天晚上都回到城堡数盘子,并且每当数到第9只时就尖叫一声,然后又从头数起。弄得居民们生活非常不安宁,纷纷搬离。由于菊花会使他们想起不安的鬼魂,所以便一致同意不种菊花,甚至不愿再看到菊花。
菊花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切花之一,同时也是台湾最重要、产量最多的切花。由于属短日照植物,必须接受11小时以下的光照才能开花,反之就会延迟;而地处亚热带,低纬度的台湾,日照时间不长,栽植后不久就会开花,使得花茎短小品质降低,无法供切花。所以花农们都用电灯照明法,加长光照时间,调节花期并提高品质。这就是菊花专业区~彰化田尾公路花园一带,每到夜晚万盏灯火,成为不夜城的原因。
菊花繁殖,以扦插为主。可取健壮顶芽做插穗,插在砂床上,充分灌水保持湿度,一般成活率都很高。发根的幼苗,定植在本圃或花盆里,经过肥培、摘心、除侧芽等细心管理后,便可开放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朵。@*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