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国历约十月),菊花怒放,俗称“菊月”,是赏菊的好时候。著名的晋朝诗人陶渊明,就是在某一年的九月九重阳节,坐在庭院中赏菊,正感叹没酒喝,意外地朋友适时送酒来。心中大乐,两人便边饮酒边赏花,因而引发诗兴写下传颂千古的饮酒诗说:“结卢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有名大将,他本人生在晋朝末午,长大以后,本
不愿在新朝代~“前宋”做官。但是家里人多,生活困苦,后来接受亲友劝告,勉强出来做了彭泽县县令(县长)。不过,没做多久,就受不了当时官场的黑暗混乱,又辞职回到乡下,过着清苦的耕读生活。饮酒诗中最有名的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写他喜欢和大自然一起生活的意境。
据说,菊本来是“鞠”字加“草”头。鞠者穷也,也就是说一年的花事,到这个时候已经穷尽了。陶渊明之所以特别喜爱菊花,也是因为菊花不在春天和别的花争艳,等到秋天才不畏寒冷地开花,很像有节气的清高人品。
宋朝的苏东坡也非常欣赏菊花,他曾经写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句,说菊花的花朵枯萎了,还挺在枝头,花瓣绝不飘落,高傲无比。 古人因此还把菊花比喻为“君子”,和梅、兰、竹合称“四君子”!
其实,菊花瓣的飘落与否,和生长环境及品种也有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传王安石执政时,曾写一首咏菊诗,里面有“黄昏风而遇园林,吹得黄花满地金”句子。苏东坡以为菊花瓣不会落得满地,便调侃地续和王诗说: “秋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王安石一看,大怒,便把他贬谪到黄州去。谁知黄州的菊花真会落瓣,苏东坡才又深为佩服地写了“落英唯有黄州菊,博得荆公服子瞻”诗句,以表歉意。
属于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的菊花,传说在神农氏尝百草时,已把它列为药物。依照《本草》、《山海经》、《尔雅》等古书说法,它还有节华、女节、女华、日精、女茎、更生、传延年.金蕊、阴成、周盈 、菊华、苦意、节花、延年.朱赢、帝女花.治墙和聚金等别名。
早期的菊、几乎清一色是黄色的。所以《礼记》〈月令篇〉里记载说: “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后来有一句名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所说的黄花也是指菊花而言。在西方,欧美人则通称菊花为Chrysanthemum,这个由Chrysos和anthemon两个希腊字合并衍变而成的名称,等于英文里的”Gold flower”,意思也是“黄金之花”。
到了唐代中叶以后,可能由于培育技术进步,菊花的颜色和花形,才有显着变化。在诗人笔下也出现一些咏白和紫菊的句子。如刘禹锡“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和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的咏白菊、而萧影士“紫英黄萼,照耀月墀”和赵嘏“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楚莲愁”的咏紫菊诗等。
距今约800年前,范成大写有名的《菊谱》时,裹面记载的菊花,除20种黄菊外,尚有白、紫和红色的各5种。到350年前,明朝的王象晋编写《群芳谐》时,综合各家记述,所收集的菊花,则增加到270种;120年后,即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48年)重修时,又续录了44种,合计达314种之多。其中黄色有92种,白色70种,紫色31种,红色35种,粉红色22种,异品17种,其他44种。可见随着栽植年代增加,不仅品种直线上升,而且花色也愈来愈复杂。至于目前全世界的菊花,据估计则约有数千甚至上万品种。依用途可分为切花和盆栽两类;从花的特性分,又有单瓣菊、托盘菊、蓬蓬菊、装饰菊和大菊等多种。族群之庞大、花色之繁多,真可用令人眼花撩乱来形容。
由于菊花原产于中国,所以世界各国的菊花,在渊源上都和中国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紧邻的日本,早在公元750年左右,就把菊花带回种植,是最早自中国引进菊花的国家。起先只在皇宫贵族间栽种,直到距今约300年前的德川时代,民间养菊风气才大为兴盛。明治二年 (公元1869),他们的皇室更大力倡导,除在每年秋天举行全国性“观菊会”外,并且还以16瓣的菊花图案为皇室标志,并禁止其他人采用菊花图案为家徽。民间在皇家如此推崇下,亦普设养菊社团,栽培和研究并重。使得菊花在日本,也和中国人一样,与文学、艺术、生活打成一片。@*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