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城,旧称“头围”,为开兰第一城。嘉庆元年(1796年),吴沙率领三籍流民入噶玛兰,从头城乌石港上岸,为汉人入垦噶玛兰的开始。乌石港从此亦成为兰阳的门户,源源不断的移民由此进入兰阳平原。
我从乌石港展开今天头城古迹之旅。
乌石港,约位于头城市区以北一公里,因港湾内有黑色礁石,所以得名。嘉庆十五年(1810年),噶玛兰设厅,道光六年(1826年),乌石港正式开港,成为兰阳重要的通商口岸,船楫云集,“石港春帆”用以形容当时港口的荣景。光绪四年(1878年),爆发山洪,淤塞港道,乌石港受到波及;光绪九年(1883年),又有一艘美国轮船在港外触礁沉没,堵塞港口,乌石港因此沈寂而废港。直至民国八十年(1991年),政府重建乌石港为大型远洋渔港与海上旅游据点,乌石港才又恢复生机。
民国九十一年(2002年),乌石港遗址被宜兰县政府公告为县立古迹,今年(2006年)七月时,又被公告废止。乌石港旧址,其实已无遗迹可言,仅仅在港区道路旁看见一块“乌石港旧址”纪念碑,面对着一片沼泽荒芜地而已。
如今的乌石港已成为宜兰重要的观光景点。港区入口处,正在筹建大型的“兰阳博物馆”,港区内设有“乌石港游客中心”,则提供游客赏鲸、游龟山岛等旅游咨询及购票服务。赏鲸船每天出航,班次密集。我抵达乌石港时,刚好遇见一艘赏鲸船正缓缓驶出港湾。另外,港区的“乌石渔港直销中心”则提供游客直接购买鱼产及品尝海鲜,门前停了不少游览车。北宜高速公路通车后,乌石港更以地利之便,成为繁荣之港。赏鲸豚,吃海鲜,吸引了一批批外来的游客。
北门福德祠
头城是汉人在兰阳平原最早建立的据点,被称为“开兰第一城”,和平街则是头城最古老的街道,可称为“开兰第一街”。老街呈南北向,北通乌石港,东接头城港,原是一条因河运而发展出来的商业街,也是宜兰历史最悠久的老街。老街拥有不少的古迹及历史建筑。
老街在嘉庆年间就逐渐形成,咸丰十年(1860年)时,当地居民在老街南北两端,各盖了一间面向街心的土地公庙,称为“北门福德祠”及“南门福德祠”,以祈求土地公保佑,镇守住老街的繁荣。然而,土地公终究抵不过沧桑岁月的变化。
我从“北门福德祠”开始逛老街,由北向南走。“北门福德祠”座落于街头,庙身占据街道的一大半,车子仅能勉强从旁绕过。因老街空间有限,原本应立于庙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则被放置于左右庙柱的上方,小狮子栖身于屋檐下,颇为特殊有趣。
“北门福德祠”历史悠久,庙宇古朴,地方人士正积极争取列为历史古迹。庙内的墙壁上嵌着历年来信众捐款修庙的芳名录,目前的庙宇模样应是大正五年(1926年)时所整修的,庙里悬挂的匾额,年代写着“大正十年”(1921年)。这次的重修福德祠,并未带给老街好运;三年之后,一场严重的洪水,造成头城港淤塞,老街繁华所系的水运受到沉重的打击。而宜兰线铁路也在这一年(1924年)全线通车,铁路兴起,商业中心转移,老街从此走向没落。
卢缵祥故宅(县立古迹)
由“北门福德祠”沿着老街往南走,左侧有一长排的平房,门牌140、142号,就是清代“十三行”遗址。“十三行”是清代港口附近对外贸易行郊的总称,头城“十三行”为当时头城首富卢家所拥有,因紧临河道和港口,具舟楫之利,成为货物批发的商号及仓库,也因此造就了卢家富甲一方的财势。
“十三行”的屋身为木造,屋基则以当年船只的“压舱石”作为建材,可以见证当年船行贸易的历史,现已被列为县立古迹。屋内陈列一些相关的史迹资料。可惜,今天未开放参观,仅能从木窗空隙一窥屋内陈设而已。
卢宅前的大池塘-清代头城港遗址
由“十三行”继续南行,来到和平街139号,就是著名的“卢缵祥故宅”了。卢宅对面有一大池塘,为清朝时代头城港的遗址。头城港毁于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大水。这栋豪邸建于昭和三年(1928年),成为卢家繁盛时期的历史见证。卢宅占地广阔,建筑宏伟,属于和洋混合式的风格,日式的屋顶,有西洋风格的老虎窗,正面采西式圆拱回廊,但墙角及台基则有传统闽南风格的“柜台脚”工法。卢宅建筑恢宏,极具气势,因而成为头城重要的地标,至今宜兰仍有一句俗谚:“有卢家富,无卢家厝;有卢家厝,无卢家富。”可见卢家及卢宅在宜兰当地的特殊地位。
卢缵祥年轻时,继承家业,年仅26岁时,就兴建了这栋大宅。台湾光复后,民国40年(1951年),卢缵祥当选首任民选的宜兰县县长。今天的头城镇还有一条“缵祥路”,以纪念他对地方的贡献。
“卢缵祥故宅”虽已列为古迹,但仍是私人住宅,未开放参观,所以只能相机伸进门栅,远远地拍摄。
新长兴树记-精致的阁楼木窗
过了卢宅,来到老街 129号的“吴宅”。吴宅的建筑属于日据时代昭和晚期典型的店家风格,拥有宽敞明亮的骑楼,屋顶的女儿墙有巴洛克风味的装饰。再往前走几步,121号的“新长兴树记”,建于大正十年(1921年),立面为西式,内部则为中国式。“新长兴树记”的木造正门,以“镶嵌榫法”制成的木雕门联,镂刻精致,古朴典雅,相当罕见。门楣上的阁楼木窗亦优雅迷人。
“镶嵌榫法”制成的木雕门联,相当罕见。
我站在门前细细观览。木制门楣上还钉着不同年代的门牌,其中一块是日据时代的门牌,上头写着“宜兰郡头围庄头围五十八番地”。宜兰郡当时属于台北州(1920-1949年)。一栋老房子竟就这么静静地保留住历史的记忆。
过了“新长兴树记”,便来到了“庆元宫”。庆元宫建立于嘉庆元年(1796年),是汉人在宜兰建立的第一座庙,主祀妈祖,有“开兰妈祖”之称,历史已超过两百年。历经重修,庆元宫的外观上已无古庙的感觉,而内殿的柱石则仍保留不少光绪年间的旧柱。三川殿的石雕,经过岁月风化,显得古朴;庙门一对石狮子,则是拙朴可爱,反映出早期移民朴质的本色,相当讨喜,也倍觉珍贵。
南门福德祠前的“源合成”与“陈春记”古厝
过了庆元宫,老街的建筑大多已翻新,少见旧屋,走到“南门福德祠”时,才又看见一整排的古厝,门牌51至61号的“源合成”与“陈春记”,融合了大正时期的西洋潮流与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展现了迷人红砖拱廊风情。可惜,就只剩这么几间而已。“南门福德祠”与“北门福德祠”为同一年代所建,但“南门福德祠”已改建,远不如“北门福德祠”来得古朴典雅。
庙门前一对朴拙的石狮子。
头城和平老街的菁华段就位于“北门福德祠”与“南门福德祠”之间,慢慢慢逛,约半个小时就可以走完。这条有“开兰第一街”之称的老街,历经岁月风霜,老屋旧毁,已陆续拆除,改建新屋。如今的老街,新旧杂陈的建筑风貌,已很难营造出像大溪、湖口及三峡老街那种整体的老街氛围。即使如此,头城老街还是有不少宝贝可寻,值得来走一走。
北宜高速公路通车后,观光人潮不断涌入宜兰,头城因地利之便,观光如沐春风。乌石港的龟山岛赏鲸之旅,头城市区的阿宗芋仔冰,都很获得游客的青睐,但这股春风似乎没有吹进老街来。老街老矣,春风不染,旅人则可以沈浸在这萧瑟中,静静品味这过往的繁华与沧桑。
旅游日期:2006.08.17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www.tonyhuang.idv.tw/@(//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