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齐景公出猎(历史故事)
【原文】
齐景公(1)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2)而问之曰:“今日寡人(3)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4)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5)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6)为不祥也!”(出自《说苑》)
【注释】
(1)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公元前643)名杵臼,庄公弟。在位五十八年,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谥曰景公。
(2)晏子:名婴,字仲。(?~公元前500)春秋齐人。历事灵公、庄公,相齐景公。尚俭力行,为当时名臣。谥平,史称为“晏平仲”,后人尊称为“晏子”。
(3)寡人:国王的自称,这里是指齐景公。
(4)殆:大概是、可能是。
(5)是:“这”的意思,指看到老虎、蛇这件事。
(6)曷:怎么、为何。
【语译】
齐景公出外打猎,上山看见老虎,下沼泽又看见了蛇。他闷闷不乐的回去,把晏子找来,问道:“今天我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下沼泽又看见了蛇,这大概是一般人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
晏子回答说:“一个国家有三种不吉利,看到老虎看到蛇都不在其内。有贤人却不知道发掘,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却不能任用他,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却不能信任他,这是第三不吉利。所谓不吉利,就是像这样的事情。今天大王上山看见老虎,山本来就是老虎的窝呀;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本来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老虎窝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这是很正常的,怎么说是不吉利呢?”
【研析】
这则故事让我们看到即使贵为一国之君,对于事情的发生及所处的情境,仍无法用智慧去判断,而陷于人云亦云的迷惑之中。晏子的回答破了齐景公的迷,点出了“虽事出必有因,但也不需穿凿附会,更不必生疑,把自己搞的人心惶惶”,把握住事情的关键才是最重要的。国君有心要把国家治理好,唯有向内找,时时体恤黎民、接纳良臣的建议,并为国揽才、信任他、重用他,展现国君的宏大气度,才是百姓之福、国之大吉。
【延伸思考】
1、你听说过“孙叔敖与两头蛇”的故事吗?你认为见到两头蛇就一定会倒霉吗?
2、你觉的晏子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如果你是齐景公,你会有什么反应?
3、如果你是国君,你想聘用什么样的人当你的臣子呢?
4、当你的眼皮一直跳,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5、你的“预感”曾经应验吗?请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参考书目:
1.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青少年版》/妙语的花园—说苑/钟克昌编/时报出版公司/民74
2.说苑集证《上册》/左松超着/国立编译馆主编.出版/民90
3.说苑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民77
转载自:〈正见网〉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