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4月22日讯】(BBC中文网记者 沈平非洲报导) 提起非洲,人们脑海中浮现的通常是饥荒、战乱、干旱、爱滋病,但这里其实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赤道一带植物茂盛。然而这些优厚的条件却并未能转化成发展的动力。在接下来的两篇报导里,我们探讨非洲的贫困根源。
非洲的问题错综复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背景和问题,这次在有限的篇幅里,我集中讨论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世界上48个最贫困的国家中有34个在非洲﹔在联合国开发署的人文发展指数中,排名最差的32个国家中有24个来自非洲,非洲很多房子已经有三四十年没有维修过。
如果翻开非洲的近代史就会发现,曾经沦为欧洲列强殖民地的非洲诸国,在二战结束后纷纷取得独立,可是很多国家随即却又陷入一场又一场的内战、政变、地区战争。
政府官员忙着应付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敌人,民众忙着为基本生存而挣扎,根本无暇建设国家。
经济滞后
联合国估计,非洲国家在2007年将平均取得了5.8%的经济增长。可是,非洲还有几亿百姓并没有真正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果实,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7亿多人口当中,有一半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每天的收入不足一美元。
这种情况自1990年以来就没有怎么改变﹔相比之下,东亚地区(主要是中国)的贫困人口比例则从同期的30%下降到2001年的17%,而且还在不断减少中。世界银行指出,非洲民众在1960年到2005年间的人均实际收入才增加了25%。
乌干达的农村地区很难见到自来水,百姓一般要走很远的路挑水。我在乌干达的不同村庄做义工期间见到村民几乎都没有什么财产,他们没有多余的闲钱消费。除了主要城镇,绝大部分农村都没有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朴生活。这些都阻碍了娱乐和服务业的发展,助长了经济低迷的恶性循环。
就像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非洲的贫富差距也十分严重,穿梭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豪华进口车与背后的简陋木板房子形成强烈反差。
前英国驻肯尼亚高级专员克莱爵士说,一些肯尼亚高级官员贪婪地吃掉外国捐款,然后又呕吐到捐款者的鞋子上。
乌干达一瓶汽水大约0.3美元,是很多当地人一天收入的三分之一﹔出入高档商场、酒店和餐厅的,多数是商人、官员或者外国人。
腐败土壤
收入不均、普通百姓和公务人员微薄的工资,再加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等,都成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根据监督腐败情况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的数据,全球贪污情况最严重的10个国家当中有7个来自非洲。一位在非洲多个国家做过义工的加拿大人对我说:“非洲政府的贪污丑闻,就像这里的热带雨一样频繁。”
我在乌干达接触到的几乎所有民众都对政府的腐败程度深恶痛绝,很多人不满地说:“外国捐了几十亿美元给我们,可是钱都跑哪儿去了?”
时任英国驻肯尼亚高级专员克莱爵士在1995年就曾批评一些肯尼亚高级官员“贪婪地吃掉外国捐款,然后又呕吐到捐款者的鞋子上。”
非洲联盟估计,由于贪污腐败,非洲每年经济损失达到1500亿美元。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指出,因贪污而导致的损失占该国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外国企业和援助机构将腐败视为一种投资风险,不愿轻易投入资金,经济学家估计,为了行贿,企业经营成本将增加10%到20%。贪污已经严重阻碍了非洲的经济发展、限制了外资投入。
但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很多非洲国家领导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打击贪污,不同国家从副总统、前总统到部长,纷纷因腐败而接受调查甚至乌纱不保。
不过在贝宁、马里等国,法庭对某些贪污大案的深入调查,却发现外国公司参与其中的证据,然而由于司法管辖权的限制而鞭长莫及。
虽然非洲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可是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一旦上台后似乎就不愿意离开,于是透过迫使国会修改宪法或条例等手段,让自己不断连任。乌干达、津巴布韦、赤道几内亚等国的总统都已经在位超过20年。
然而贪污就像毒瘤一样已经深入到每一寸土地,要根治并不容易。乌干达青年穆古鲁西认为:“只要百姓依然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只要政治冲突依然存在、只要还有希望投机取巧的政府,腐败永远会在非洲大地上滋长。”
血染钻石
牛津大学一项分析研究发现,在非洲,没有什么资源的国家爆发内战的概率不到1%,而资源丰富的国家则高达25%。钻石、石油这些高利润的产业并没有给非洲的百姓带来幸福。
非洲大陆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想长命百岁的话,就千万别染指钻石。”钻石是非洲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非洲每年的钻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然而它却成为西非和中非一些国家的叛军游击队的资金来源。
这些叛军强迫百姓开采钻石,然后卖给黑市商人,赚来的钱用于购买武器,普通民众并没有享受任何经济利益,而反叛武装却壮大了自己。
最新的好莱坞电影《血钻》就是以西非国家塞拉利昂1990年代末的内战为背景,反映了一颗钻石背后的血腥和肮脏。电影一开场便道破:成千上万的人因为钻石而丢了性命,可是这些人连钻石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大部分的采矿工人并不知道开采的危险性,在很多情况下,工人们没有其它就业选择,只得从矿主手中领取微薄的报酬养家糊口。据钻石业组织“世界钻石委员会”估计,目前全球还有100万人在不正规的矿场开采钻石。
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和非洲一些钻石生产国局势的缓和,各方开始重视解决“血钻”的问题。
2003年,由钻石行业、相关国家和机构开始实施“金伯利进程”(KimberleyProcess)证书制度,确保市场上的钻石不是所谓的“血钻”,防止叛军利用非法开采的钻石牟利。
根据世界钻石委员会的数字,自从“金伯利进程”实施以来,“血钻”占世界钻石产量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4%降低到目前的1%。钻石的开采和出口也渐渐纳入正轨,非洲很多国家的百姓开始真正享受到实惠。
比如,博茨瓦纳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国(每年产值32亿美元),占该国出口收入的75%,来自钻石的税收,让政府能够为每一位儿童提供免费教育至13岁。在纳米比亚,钻石业为该国提供了4,500个相关的就业机会。
<注:>世界钻石委员会关于(冲突钻石)和“金伯利进程”的介绍
冲突钻石是为战乱地区、尤其是中部非洲和西部非洲的冲突提供资金的非法交易钻石。联合国(UN)将冲突钻石定义为“……源自反对合法并受到国际承认的政府的军队或派别控制区域,并用于为反对上述政府的军事行动提供资金,或违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的钻石。”这些钻石有时候被称为“血腥钻石”。
冲突钻石在1990年代后期塞拉利昂发生极为残酷冲突时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在这个时期,据估计冲突钻石占世界钻石生产的大约4%非法钻石原石还被叛乱者用于为安哥拉、利比里亚、象牙海岸、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刚果共和国[也称为刚果(布)]的冲突提供资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