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消费的理由很多,举凡为了需求、品味、表现身份等等都是花钱的原因。虽然消费的理由很多,但是并非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为了“自己”,因为消费者可能为了某些人的期望或眼光而消费,也可能因为某些人的要求或限制而消费。如果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并非由单一个人完成,那产品促销的方式怎么可以只针对“目标消费者”来制定?
以汽车广告来说好了,您想过在儿童卡通节目时段播放汽车广告吗?虽然小朋友并不是直接的目标消费群,但是如果一位父亲下班回家跟家人讨论要换车的时候,小朋友吵着说“爸爸,周末带我去 XX 汽车,我要参加他们的试车换 XX 玩具活动”,然后在爸爸试车完毕之后赠送一台 XX 汽车的模型给这位小朋友,没错, XX 汽车马上多了一个最接近直接消费者的贴身业务人员。另外一种手法是可以在女性话题节目讨论“哪种男人最顾家”,然后谈到男人的个性、男人的品味、男人的行为、男人的地位,接着在广告的时候出现某家车商的广告写着“开 OO 汽车是最顾家的男人”,我想你的女朋友或太太就可能因为这样在晚上跟你讨论 OO 汽车对男人的重要性。
另外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奢侈品的消费行为。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理由很多,也许因为奢侈品代表的是“不同的品味”、也可能因为奢侈品代表“不可挑剔的品质”,但是就奢侈品的消费行为来看,一定都满足“买的起”与“超级贵”这两个要素。如果以马思洛的“需求层级理论”来看,由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至自我实现需求,都给奢侈品很好的切入机会。以这个角度来看,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不是为了自己买的,是为了别人眼光而购买。
最近有一本汽车杂志针对 Porsche Cayman 与 Nissan 350Z 这两款车作了比较,无论是性能或价格的比较,“数据上”看起来 Nissan 350Z 都占了优势,但是每次我问朋友会做怎样的消费决策时,得到的答案几乎跟他的财富可以分为下面三个等级:
1. 身价百万的朋友:“我会考虑买 350Z”
2. 身价千万的朋友:“我会考虑买 Cayman”
3. 身价上亿的朋友:“我会买 Cayman,然后买一台 350Z给我儿子”
对不同身价的人来说,两台车子的价格与性能都没有改变,但是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考虑结果?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真的是为了自己的最佳利益吗?一定是的,但是这个最佳利益不见得只是性能、价格,别人眼光所得到的认同可能是更重要的利益。所以在研究消费者心理的时候若忘记把别人的眼光考虑进去,那就真的会“看走眼”。@
行销智慧:人类不是独居动物,所有行为都受到别人主动或被动的影响,消费也不例外
备注: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由美国著名俄裔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最广泛的理论,包含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社会承认的需求)、社交的需求(社会关系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身体基本需求)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