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海外的人才流失

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中国是全世界人才外流最严重的国家。

北京的社会科学院发表的报告指出,中国遭受着世界上最严重的人才流失。根据国有媒体,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海外留学的中国人当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选择不回中国。

这里,4位离家赴海外留学的人士反思自己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王明 (MING WANG的音译),新加坡

我是最早的中国留学生之一。


王明 (MING WANG的音译),新加坡

我从工程专业毕业以后,读了博士学位,后来成了基尔大学(Keele University)的讲师。

当时,我也寻找一份在中国的合适的工作,尽管我的父母和亲戚都认为我疯了。

然后就是”六四”(1989年6月4日)。看到坦克开进天安门广场的痛苦画面,我认识到在很长时间里我不可能回中国了。

是邓小平让我这样的人能够在外国接受教育,也是同一个邓小平使我打消了回中国的念头。

新加坡的一家研究机构给我提供了一份工作。几年以后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为东南亚各行各业提供高级IT解决方案。

2001年我第一次回中国。经济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决定开始和中国做生意。几年的经历以后,我对中国绝望了。

从表面上来看,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变,但从根本上说,中国仍然是一个专制压制性的社会。毛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被”致富光荣”的意识形态代替。我发现,不腐败几乎是不可能的。权势统治集团的虚假伪善正在摧毁中国人民的道德规范。

故乡、家庭、朋友和文化,对我都非常重要。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的自由。看到苦难与贫困以及对社会不公无动于衷的人,我内心感到深深的难过。难怪有这么多人用离去不归的方式来表示他们的不满。

孟杰(MENG JIE的音译),加拿大


孟杰(MENG JIE的音译),加拿大

我老家是在中国西部的陕西省。在2000年我13岁的时候,我父母决定来加拿大。

当时他们是很小的一所大学的讲师。之前,为了离开在农村种地的老家,他们努力用功。

他们感到压力很大,得不知疲倦地努力以便上大学、找个工作。他们想让我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离开之前的几年,他们买了大约20台电脑,给学生提供一个电脑房来学习或者休闲。但很快学校领导就开始过来告诉他们说他们破坏了很多规定,吵吵嚷嚷的,这其实就是一个暗示:给他们交点钱事情就完了。

最初的打算是,他们在加拿大一直呆到我进入一所体面的大学,然后他们就回中国。现在我是多伦多市滑铁庐大学工程学专业的学生。

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改变主意了。他们在这边交上了几个中国朋友,觉得这边生活容易得多。2004年的时候,我们回去了一下,时间很短。看到整个国家没什么变化,这让我们确信我们的决定是对的。

我没有近期回国的计划,但是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中国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但其他的东西也一样,比如说官僚作风和腐败。贫富差距那么大,很难说你最后的结果会是在哪一边。

也听说有的教授和科研人员拿到很高的薪水,而也有的人每月仅拿2000元(258美元、132英镑)。这边的中国留学生,对于回去的事,很多人连想都不想。回去的都是那些没有其他选择的人。我还是感觉到我的同胞们仍然有很强的民族主义思想。我的眼光更全球化一些,因此经常在中国论坛上遭到攻击。

如果中国想让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回去,那中国就需要允许人们有批评思维以及进取精神,而不是把它的人民当作忍受重负和压抑的机器来对待。

冯力(FENG LI的音译),英国


冯力(FENG LI的音译),英国

我来自中国的东南部,离上海不远。我2004年来到英国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就毕业了,然后就在当地的一个地区政务委员会(a local district council)找到一份工作,当一名计划政策职员(planning policy officer)。我当初离开中国,并不是为了到国外去寻找一种更美好的生活。说实话,我当时在中国的生活质量,比现在这边要好得多。我来这边的理由就是为了在一个发达国家获得知识和经验。中国的大学每年都生产出大批大批的毕业生,竞争非常激烈,大学刚毕业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你必须能拿出比其他毕业生更多的本事,关键就是要有更多更广泛的经验。

中国不断与世界接轨,这意味着多元文化的需要越来越重要。我一旦得到了知识和经验,我就计划回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末为止,这段时间离开的人,很多选择留在国外。原因就是中国过去曾经很穷,而外国有可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机会,或者至少可以提供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过去的十年当中,在中国有许多人富起来了,现在很多人出国也负担得起,跟十年前大不一样了。出国学习和工作也不再仅仅是为了发财,而是生活方式。如果你看看这方面的一些报导,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继续不断地回去,为迅速发展经济作贡献。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饥似渴地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为此中国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措施来争取他们回国。

我认为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大部分都想回去,在某个时候。他们还继续呆在海外的原因,更多的大概是人之常情—-怕变,怕失去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怕失败。

英国的生活跟中国差别很大,很安宁、压力也少一些。但是有个障碍—-主要是因为文化上的差别。很难交朋友,在社区里也很难找到归属感,所以我发现很难把这里变成我的家。

王立(WANG Li的音译),中国


王立(WANG Li的音译),中国

在国外求学和讲学17年以后,我于2005年回到中国。我的专业领域是国际关系研究(international studies)。

从一开始,甚至我还在中国读本科的时候,我就认识到中国未来的政治家和学者必须学会世界经济和政治的规则。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中国曾经吃过西方列强的苦头,就是因为对外面的世界缺乏了解。

我拿着一所中国大学的硕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我自信我很优秀。书单上列出的需读书目,让我吃了一惊—-这些书我以前从来没听说过,马上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过了这么多年以后我决定回来,我这把年纪了,需要一个家安顿下来。但更重要的是,我想把我在国外所学到的知识传授下来。

和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的同事们比较起来,我教课比他们好得多。我使用现代的方法,而且对新观点采取开放的态度。我南开大学的学生们所读的书和美国及英国学生读的书一样。

离开这么长时间以后再回来,确实有一定的代价: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国内自己培养的专业人士已经占满了几乎所有那些有吸引力的有政治及经济权利的职位。我是个外来户,竞争不过那些当地的久已确立地位的学术人士(academics)。

比如说,我不可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给各大学的拨款。另外,从2002年开始,政府停止给回国的大学讲师提供住房,那么我还得自己租或者买个地方住。

年轻人正在不断地离开,但是,我认为从短期来看,这对中国并不是个问题。让我们现实一点: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为它所有的年轻有为的人都提供美好的机会。

那些呆在国外的人将成为中国的视窗:吸引更多的投资、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新观念,这在将来的岁月里会大大有助于中国。文章来源:BBC

相关新闻
黄河清:中国,你的明天在哪里?(十六)
美空军猛禽式战机开始进驻琉球嘉手纳基地
中国留学生毕业不归比例全球最高
美F-22A匿踪战机 部署冲绳监视中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