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连载: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72)
第九章 我的大学
1991~1995
一、梦想破灭
一九九一年九月十日,我父母送我到武汉市Z大学报到。当时山西太谷到武汉没有直达火车,必须在太原转乘太原开往郑州的二八八次列车,再到郑州转乘京广线南下的列车。我父亲从办事处开出了铁路免票,从太原到郑州要到了卧铺,但到了郑州就没有这个关系了,只好挤乘北京开往南宁的五次特快。我在郑州火车站等车时,买了一份当天的《参考消息》,其中有一篇文章预测:半年之内苏联必然分崩离析。看了这篇文章,我心里非常难受,压根儿就没有了上大学报到所应有的那种快乐。
那时京广线上的火车客运非常紧张,五次特快又不实行全程对号,故而车厢爆满。我们一家三口挤在卫生间里,完全动弹不得。当时我身边站着一个扎小辫的年轻人,身上穿了一个背心,上面写着:“千万别爱我”。我看了看,弄不懂他穿这个背心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明白,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文化衫现象”。
按理说,武汉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特大城市,特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角色。因此,在我的幻想中,武汉应当是一个很气派的大城市,至少要比太原市强很多。然而火车走着走着,来到一片破破烂烂的棚户区,半天也没走完。当时我还挺纳闷,心想这是哪个县城啊,怎么这么大。结果,火车一停父母就招呼我下车,说汉口已经到了。我满腹狐疑地下了火车,看看周围的破烂棚户,别说太原,连榆次市都不如,还有些不信,怕他们下错了地方。当时汉口新火车站尚未启用,所以汉口站还是一百年前租界遗留下来的东西,好象是比利时人建造的。因为缺乏维修,建筑早就破烂不堪,显示出一片衰败景象。当看到站牌上的“汉口”两个字时,顿觉眼前发黑,心想完了,这四年要在这堆破烂里度过了。
武汉有个东湖,比杭州的西湖要大好几倍,风景也非常优美,只可惜缺乏人文景观,比西湖名气差远了。东湖边上有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别墅群,是毛泽东每次到武汉的下榻之处。毛泽东一生对武汉情有独钟,总是喜欢到武汉来住住,还畅游长江。别墅群里立了一块牌子,上面说这个别墅群一九六二年竣工。后来一九九七年我去杭州出差,导游也说西湖也有毛泽东的故居,还有一条地道通到杭州市区。
解放初期,我大伯一家落户到了武汉,到一九九一年时几个子女也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我的堂兄,也就是大伯的长子比我母亲还大两岁,在长江航运管理局当工人。堂兄的妻子是他在新疆建设兵团插队时认识的,是一个回族阿訇的过继女儿。我的堂嫂故乡原本在宁夏,一九六○年大饥荒时期,全家步行逃荒到新疆。走到沙漠里,堂嫂的亲生父亲又累又饿病倒了,就对家人说,别管我了,你们要是再带着我这个累赘,一个也走不出这沙漠。妻儿老小含泪告别了这个无私的父亲,继续逃荒到了新疆,堂嫂从此再没见到过自己的父亲。到了新疆以后,堂嫂的母亲改嫁给当地回族的一位阿訇,定居下来。后来我堂兄、堂嫂都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这么认识并结婚了,到七十年代末二人返回武汉落户。
此时,我堂兄就住在离汉口老火车站不远的粤汉码头。我父母领着我到了堂兄家,一是跟久违的亲人见见面,二是把我介绍给堂兄认识一下,以便以后有个照应。堂兄一家三口当时住在一幢属于大伯部队的老式楼房的亭子间里,面积还不到十平方米,房子的高度只有两米,个子高点的人进去都要低着头。堂兄见到我们来了,也很高兴,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就笑了,说咱们老国家的人长得可真像,个个都是标准的国字脸。
第二天大伯也赶来看我们,亲人见面问寒问暖自不必说。在堂兄家住了一两日,我父母送我就到位于武昌的Z大学报到了。一进校门,我就大呼上当:这所大学面积充其量不过二百亩,里面挤满了五十年代兴建的苏式简易楼房。到体育馆前的接待站报到时,看到旁边贴了一张告示,说接到上级通知,学费由每年一百二十元上调为二百二十元。于是,等我父母交足了学费、给我留够了生活费后,身上已经没钱了。但他们没和我说,把我安顿好以后就走了。我本来要送他们去火车站,但走到学校门口母亲说,别送了,回去收拾一下,认识认识新同学吧。我站在门口目送自己的父母,母亲扭过头来,又挥了挥手说,去吧,去吧。我这才扭头回去,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他们因为没钱住旅店,就在武昌火车站的长凳上坐了一夜,幸亏有铁路免票,第二天才坐上火车。(待续)(//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