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妈妈又发现小明尿床了,小明不安地说:“我不是故意的!”正常情况下,5至6岁时,大部分孩子可适度地控制排尿,但仍有少部分的小孩无法适当控制排尿而导致遗尿。自古以来,尿床 (Enuresis) 始终困扰着无数的家庭与个人。然而,一般民众对尿床的误解仍深。
遗尿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根据台湾的研究报告,5岁的学童每百人有15人尿床,国小学童平均每百人有4到6人会尿床。为什么会产生尿床?据研究,尿床与下列因素有关:
1.基因遗传:父母皆曾发生遗尿,小孩约70%会发生遗尿;若父母之一曾发生遗尿,则孩子约40%会发生遗尿;而父母两者皆不曾发生遗尿者,则其小孩发生遗尿的机会则仅15%。
2.膀胱容积太小。
3.大脑苏醒系统的障碍。
4.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低。
5.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较迟缓。事实上,根据医学文献报告,尿床仅不到5%是由于器官不正常所引起,且大部分可以治疗。
小儿尿床可区分为:原发性尿床与次发性尿床。所谓原发性尿床,指小孩出生后尿床的情形一直存在没有停过;而次发性尿床则是指小孩在停止尿床后至少六个月或一年以上,然后才再发生尿床的情形。原发性尿床约占九成的病例,一般而言有遗传的倾向且和发展成熟的因素有关;而次发性尿床,一般而言是身体疾病的结果或和心理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小儿科医师对于尿床儿童治疗的建议是: 不要管它,让时间去解决问题,只要过一段时间,尿床的情况自然会随着功能的成熟而好转。然而,每年自然痊愈率只有百分之十五,父母和尿床者的挫折感使得尿床的治疗变得很有必要。由于尿床可能会自然痊愈,而且有文献报告,治疗之安慰效应可高达 68%。然而,有几类方法已被证实对尿床的治疗有实际的疗效:药物治疗、行为矫正和尿床警报系统 (Alarm System)。
当然,尿床儿童父母的支持、同情与耐心是治疗成功最基本的要素;另一方面,医师对于病童和其父母鼓励、回馈及信心之恢复也是需要的。至于要选用那一种治疗方式,必须考虑到父母的态度、配合的程度以及对于尿床的认知程度。由于尿床在4岁半以前的儿童十分常见,因此,应该是5岁以上的儿童才可能需要治疗。
1.药物治疗可分二大类:一为Imipramine,但因此药具狭窄的毒性及治疗比率,所以家长必须当面监视小孩服用,且须将此药妥善收藏,以避免因误食或过量而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二为抗利尿药物(DDAVP),借着可减少晚上的尿量而达到治疗尿床的效果,一般而言,此药的副作用较少。面对孩子尿床,家长宜以平常心,配合医师治疗,才是正确的态度。
2.排尿警报器(Urine alarm):这种方法是把包有金属的尿布垫放在小孩床上,连上警报器 (警铃、蜂鸣器),只要有少量尿液就可以造成电流通路以启动警报器,唤醒病人去上厕所,以建立条件反射。在原发性尿床且无白天膀胱不稳定的小孩,使用此法至少4个月后,成功率可高达70%,复发率约为30%。即使其复发率相当高,但此法仍是目前治疗尿床最有效的方法。此法虽较药物治疗有效,但病患及其家属之配合度较差,因为以此法要达到干床,平均须要约16个星期的时间。
3.闭尿及括约肌控制训练 (urine retention and sphincter control exercises):此种方法的目的是要增加小孩的功能性膀胱容量和增进对排尿反射的控制。闭尿控制的方式是:教导病童当他们觉得想要排便就先到厕所去,但在要排便时尽可能地先憋住小便直到憋不住为止;括约肌控制的训练则是:教导病童在开始排便后再憋住小便,然后再重新开始小便,如此3到5个循环。经过这样训练后,约有30% 的病童可以减少其尿床的频率。
4.心理治疗(psychotherpy):心理治疗并不是尿床的首选方式,但其对于次发性尿床或有情绪问题的病童极有价值。如果病童因为尿床而产生害羞、忧郁或过度敏感等症状,则应该要接受心理咨询。然而大部分的病童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存在,心理治疗对他们而言并不需要也毫无助益。
5.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此法目前并未被广泛使用,然而有报告指出,以此法治疗尿床可能会有戏剧化的进步。有一篇研究报告指出,40个尿床病童接受催眠疗法,其中有31位病童被治愈,另外,有6位有明显的进步,尚有其它几篇研究报告有类似成果。即使如此,极少医师向病人推荐此种疗法。
6.限水(fluid restriction):在睡前尽量减少水分的摄取,如,睡前先小便,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抗利尿激素节奏的病人,可能有一点帮忙,但对于有其他问题的病童则效果不大。
对于治疗尿床病童的一般建议:
1.取得病童的合作并让病童有处理并解决这个问题的动机。
2.病童或其父母应记录每天尿床的情形。如果有一或两天没有尿床,父母应给予病童鼓励或奖赏,而且尽可能给予实质的奖励,如此可提高治愈率。
3.年纪较大的病童应让他自己清洗并更换因尿床而弄脏的床单和睡衣。
4.病童在晚饭后不要喝水,并且在睡前应先解小便。
5.绝对禁止对于病童的尿床行为加以处罚或羞辱。
文/张君丞(国军桃园总医院小儿科医师)◇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