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那邦山(马拉邦山)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4
标签:

马那邦山,又名“马拉邦山”,为泰雅族语Manapan译音,是指山容壮丽的意思。马那邦山,为苗栗名山,名列台湾小百岳,以秋冬赏枫著名。不仅如此,马那邦山还可以远眺雪山至大霸尖山之间著名的圣棱线;此外,马那邦山也是昔日的古战场,遗留不少历史遗迹,可说是一座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丰富的名山。

我从苗栗大湖乡的南湖进入“苗55乡道”,至淋漓坪,再转入“苗55-1乡道”,约三、四公里,过东兴国小,随即抵达马那邦山第一停车场(注1)。停车场旁民营的游客中心有提供导览地图及游客接驳服务。为何有接驳服务?因为从停车场出发,大约还要步行4公里的产业道路,才能抵达登山口。产业道路狭窄,假日游客多,不易会车,游客若开车进入,会造成塞车,所以便产生了接驳服务的生意。

马那邦山两个主要的登山口,北线在“上湖”,南线在“天然湖”。非假日时游客少,勉强可将车子开至北线的“锦云山庄”附近的停车场。从锦云山庄出发,只需步行约30-40分钟的产业道路,便可抵达“上湖”登山口。登顶马那邦山后,可走南线从“天然湖”登山口下山,附近有一条连络小路可绕回锦云山庄,完成O型路线,全程约3小时左右。


登山途中一景


从锦云山庄附近的停车场出发,产业道路沿途无遮荫,但俯览东兴村台地上明媚的农村果园风光,远处山峦叠嶂,隐约可见鲤鱼潭浮现于青山绿丛间。视野辽远,最远处,迷迷濛濛,海天一色。约40分钟,抵达上湖登山口。

从登山口出发,踏着质朴的泥土路,穿梭于整大片的桂竹林,盘绕而上,坡渐陡,步道沿途地表多冷清草,间杂青芋,又有倒木斜卧。途中残存的旧石阶,令人忆想起这里曾是战鼓喧嚷的征战之地。泰雅族人的足迹、日本军人的战靴,都曾踩过这古朴沧桑的石阶路。

约20分钟,抵达“天吊窿”,是一蝙蝠栖息的地穴岩洞,离步道旁约10公尺处,洞穴深邃,深不见底。续前行约3、 4分钟,抵达棱线叉路口,左叉路通往“珠湖登山口”,出大湖乡大南村。取右行,循棱前进,不久便抵达古战场遗址。 1895年,甲午战争,清廷战败,被迫割让台湾。日军从台湾北部登陆,展开接管任务,从北到南沿路遭到各地义军反抗。马那邦山先后发生两次泰雅族人抗日事件,虽然遭受镇压而失败,但骁勇善战的泰雅族人令日军伤亡惨重,事平之后,日军在马那邦山战场竖立多处纪念碑,以悼念战殁的士兵。


马那邦山古战场纪念碑

日军在此地设立“吊魂碑”,原碑已消失,民国73年(1984年)民间团体重修,竖立“马那邦山古战场纪念碑”。纪念碑旁的崖台上可远眺附近细道邦山峭拔险峻的大山壁。由纪念碑前行,约5分钟,抵达一处空旷的平台处,是昔日的日军军营遗址。营舍位于峭壁之上,居高临下,视野极佳,可监控附近泰雅族人的行动,而远方大霸尖山至雪山的圣棱线亦隐约可见。

这处军营,当时日军称为“草坪营区”,为马那邦山隘勇线上一个重要的据点,日军在此设立营舍及配置火炮,历经百年岁月,仅存营舍周围些许石砌墙残基。营舍空地新植树苗,土地的悲情已化为沃壤,阳光下,树苗欣欣生长。

过军营遗址,棱线步道途中有优雅的榉木林,树树苍翠,这里也出现台湾红榨槭(ㄘㄨˋ)的踪迹。绿林之间,乍见枫树红艳娇滴。马那邦山以赏枫著名,这个季节正是时候,然而枫红的规模并不大,只是惊鸿一瞥而已。

不久,来到著名的“石门”隘口。但见一座巨大石岩横阻于陵线上。巨岩因地壳变动,断裂为二,两岩之间的隙缝,仅容单人通过,因此形成天然的隘口。泰雅族人以此隘口为屏障,顽强抵抗日军;日军建立隘勇线后,亦派兵驻防,在石门附近建立草坪营区。通过石门,2、3分钟后,地势陡起,平缓的山径变为陡上的枕木土阶路,盘绕而上。此路段为“好汉坡”,又称“庆荣坡”,约有一百七十几个阶梯。抵达上方后,与天然湖登山口上来的山路交会。再往上走,约几十公尺,便抵达马那邦山。


马那邦山-天然湖登山步道


马那邦山,海拔1406公尺,拥有一颗一等三角点。山顶观景平台约半个篮球场大,假日时常人满为患。今日登顶,则空无一人,山顶宁静致远。今天天气清朗,能见度极佳,解说牌上所列的各座高山,都一一能清楚看见,甚至雪山附近的冰斗地形(圈谷)都隐约浮现。大霸尖山耸矗突出的尖棱更明显可见。

这是我第一次清楚望见大霸尖山至雪山的圣棱线。“圣棱线”之名,源自日据时代。昭和2年(1927年),日本登山家沼井铁太郎登上大霸尖山后,望向绵延至雪山主峰的险峻棱线时,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

“这神圣的棱线啊!谁能真正地完成这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纵走,戴上胜利的荣冠,叙述完成纵走的真与美?”
七、八十年来,纵走圣棱线成为许多登山客的梦想。登山客站在这里,眺望这片绵亘壮丽的圣棱线时,倘若有所许愿,则内容则不问可知。

山顶有块巨石,一块苍凉古朴的断碑,倾倚着岩石,为昭和6年(1931年)所竖立的纪念碑,以纪念明治35年(1902年)马那邦山战役。石碑断裂成三截,仅存两块上下相叠,苍劲的草书,刻写着“(马)那邦山战诸地”,最上层的一块已遗失,只剩“那邦山战诸地”等字。马那邦山两次战役,一在1895年,一在1902年。


马那邦山俯瞰大安溪上游


独自伫立山顶,眺览千山万峦,远近冈峦相续,绵延不绝。发源于大霸尖山的大安溪,流经附近,蜿蜒绕山而出,流向台湾海峡,远处迷濛,不见尽头。念天地悠悠之情,油然而生。

山顶下方的平台处,另有一座纪念碑,以纪念民国72年(1983年)攀登印度庇古巴特峰(6772公尺)殉难的一位年轻登山家徐庆荣。

读碑文,颇感慨。登山的际遇,犹如真实的人生,冥冥之中,际遇有幸与不幸。同样的身手及条件,有人攀登时,幸运遇到天朗日晴的好天气,有人则遭逢恶劣天候的逆袭。天气是客观的外在因素,这其中还涉及个人主观的选择。天气良好或天气恶劣时,要前进或撤退,不难抉择,而天气飘忽不定之际,最难取舍。前进有风险,撤退则可惜,在在考验着登山客,不免会陷于天人交战。而徐庆荣做出了他的选择。

孔子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可以引伸用于登山情境。“天气好,就前进;天气不好,就撤退。”这道理清楚明白,看似容易遵循,实则不然。真实的情境往往不是如此分明。倘若天气在好坏之间变化不定,则登山客如何抉择?内心不免挣扎。倘若邦在有道、无道之间浮沉不定,则知识份子如何抉择?心情不免煎熬。


马那邦山眺望圣棱线


我改走另一条山路下山,走往天然湖登山口。这条山径路况颇富变化。陡峭处,有高架的木栈道;微陡处,有枕木土阶;平缓处,则为质朴的泥土路。沿途林相比更为丰富,杉林、榉木林、竹林,森林更繁茂,绿意更迷人,树林间不时传来鸟儿“嘎嘎”或“唧瞅”的悦耳鸣声。

下坡速度较快,约50分钟,抵达“情人二号桥”,续往前走,约5分钟,即可抵达天然湖登山口。绕回锦云山庄的连络小路位于“情人二号桥”前约10公尺的右侧竹林。入口被放置砍倒的竹子,设为路障,并有黄色警示条。这仅是障眼法而已。跨过障碍,10公尺外,路径便恢复清晰。小路穿越杉林,约10分钟,抵达柑橘园,沿着水泥产业道路走出去,约20分钟左右,便回到锦云山庄附近的停车场。

这条连络小路,可节省游客不少时间,但入口却毫无路标,又被路障阻绝,一般游客岂敢擅闯?我猜想是因为途中经过柑橘园,所以农民不希望游客行走此路,才会设立路障。后来听山友谈起,才知另有深层原因。天然湖当地商家担心,倘若游客都选择走这条小路,绕回锦云山庄,则天然湖产业道路的商家生意会大受影响,马那邦山南线的接驳生意也会受到波及,所以才会有这封路之举。

自私之心谁无?但若能不以私害公,则谁会埋怨?

旅游日期:2006.12.27 (写于2007.01.02)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www.tonyhuang.idv.tw/ @

(//www.dajiyuan.com)


圣棱线。


枫红。惊鸿一瞥。


从产业道路上俯瞰东兴村果园。


优雅的林间步道。

相关新闻
一个改变欧洲天空的爱尔兰人
布莱尔中国“淘金”之旅引发争议
新竹新埔.烧炭窝古道.双堂屋.义民庙
纽省摄影师追逐名人偷拍案件开庭审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