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2月16日讯】大陆学者喜欢创造新名词。最近,一个著名学者发明的一个新名词引起广泛关注。众人关心它,是因为这个新名词同十七大以后的中国政治走向有关,同中国的民主前途有关,也是因为据传它被胡锦涛所接受所引用。这个新名词就叫增量民主(Incremental Democracy),发明人就是称颂“民主是个好东西”的俞可平。
俞可平早在前几年就出版了专门讨论增量民主的文章和著作,但那时这个概念还没有在海外引起多大注意。在海外引起关注的始于今年四月,俞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做的演讲,题目叫“中国的意识形态创新和增量民主的发展”。而真正引起轰动效应的,则是在十七大之后,新华社就增量民主采访了俞可平。俞可平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正在走一条增量民主的道路,今后,中国将继续走这条增量民主的路。
俞可平的增量民主刚一问世,就像他的“民主是个好东西”,“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一样,赢得不少掌声,但也遭到来自左翼和右翼的猛烈批评。左翼说他鼓吹的是新生资产阶级的民主,他的增量民主不是中国民主的发展,而是中国民主的倒退,是渐进式催生资产阶级政治模式的把戏!右翼则说他的增量民主阉割了民主的精髓,而俞则像个兜售精神鸦片,为中共涂脂抹粉的骗子。
笔者则以为,俞可平关于增量民主的论述,反映了他个人的民主探索,更反映了胡锦涛的需要,而俞可平的探索,事实上肩负着胡锦涛的意识形态创新(Ideological Innovations)的使命。这个使命,在俞的布鲁金斯学会演讲中,表现得再清楚不过了。俞可平想用这个新名词新概念,构建一个既能容纳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政治价值,又能突出中国自己的国情特点的政治发展体系。
然而,在坚守中共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寻找一套体现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价值,几乎是不可能的使命。可是俞可平有几个办法。第一,新瓶装旧酒。增量民主这个东西,咋一看,显得云山雾罩,但是如果仔细读懂了,就会发现,原来,俞可平是用不同的话说同样的道理。在他的笔下,民主增量相对于存量,这个“存量”指的是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换言之,民主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和政治进步力量的引导下进行。而增量民主的道路就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削民主之天足,适应专制之瘦履。在一党专制的框架下谈民主,俞可平先生必须忍痛割爱民主的根本要素。俞可平在布鲁金斯学会的演讲中,曾为自己的民主定义辩护说,他不赞同黎安友(Andrew Nathan)提出的自由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民主定义,而他的民主,指的是扩大人民的政治参与权和监督权。虽然他也承认选举是民主的要素,但国家领导人选举在中国不适用,所以被割爱了。
第三,民主的逻辑无需反映不民主的现实。按照增量民主的逻辑,如果民主一点一点增加,专制就应该,或者用俞可平的话,就“必须”一点一点减少;人民的参与权一点一点增加,权贵的垄断权就必须一点一点减少。可惜的是,在现实中的中国,应该或必须增加的并没有增加,应该或必须减少的也并没有减少。换言之,民主的力量没有增长,而专制的力量并没有削弱。
俞可平的创新,不过是在中共的长长的民主承诺清单上,再增加几个更时髦的辞汇而已。至于民主兑现,胡锦涛虽然在口头上接受了增量民主,心里却再明白不过了:一党专制下怎能搞真民主?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