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系列】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末日情怀(上)

谢田

人气 3

书架上有两本书,是俄亥俄州辛辛纳堤市的基督教牧师罗纳德‧维兰德(Ronald Weinland)写的。他在2004年出了第一本,叫“预言中的世界末日”﹔2007年他又出了续集,叫“2008年﹕神的最后目击”。维兰德在书中直言不讳的说,圣经中预言的世界末日已经来临,上亿的人们将在偿还业债中死去,2008年也标志着历时三年半的末日最后时刻的来临。有意思的是,基督教人士的这个说法和玛雅人2012年的宇宙更新居然隐隐相合。

末日者,人类或人类文明终结之谓。对史前文明来说,今天人类文明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那个文明早已结束﹔从那个文明的角度看,其末日不仅已经到来过,它已经实现、过去了。因而,下一个末日的来临,就只是个时间的问题。既然走不出生死轮回的人都有末日,谈末日也就没什么好忌讳的。其实在天文学家看来,世界末日是肯定的。当太阳的热核燃料烧完、太阳死亡了,变成红巨星、白矮星、或黑洞时,太阳系内的地球也就玩完了,我们所理解的人类就没法存在了。

随着末日思维的滥觞,人们难免有末日心态、末日心结、末日情结等心理学上的说法,这也与人们所在国家的不同而各异。当然了,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商业上的机会。

比方说保险业,其实就是做末日生意的。人寿保险虽名字好听,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体生命的末日到来时对未亡人的补偿。如果没有这个人的末日,就不需要买寿险﹔而买了寿险,就是在预先准备着被保人末日的来临。有趣的是,保险公司得以生存,就是可以有个人的末日,但不能有世界的末日。因为真的世界末日、大规模的灾难来袭时,保险公司是赔不起的,只能破产了事。精算师们每天在做的,就是计算着如何能得到足够的保费收入、而又不必把它们作为理赔金全部付出去。

中美两国人的末日情怀,大不相同。有人坦然有人愁、有人回避有人忧。情怀的差别带来人生信条、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差别,也颇有意思。

维兰德这类的提醒在美国比比皆是,美国人的末日心态也被熏陶已久。去教堂的人读启示录时,每星期都接受末日的洗礼。也许是听多了、久了,相信的恒信,不信的不信,饱和轰炸后都变麻木了。比方从居民储蓄率看,美国人只有1%上下,对未来几乎没有担心和恐惧,日子过得潇洒的很。

葛培理(Billy Graham)是许多华人、尤其是华人基督徒都熟悉的人物。半个世纪前,在葛培理刚出道的时候,时代周刊曾经派人去了解过他。葛培理后来说,这个记者是想把我从(基督教)中拉出来,看我是不是真的信、是否诚实。结果这个记者发现葛培理既真的信神、也很诚实,结果时代周刊1954年就把葛培理当成封面人物,说他是除了教皇之外,全世界最著名、最为人称道的基督教领袖。

今年八月一期的时代周刊葛培理又上了封面,因为人们发现,他居然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十一位美国总统。

葛培理为美国总统布道,从杜鲁门开始。这位没有教堂的布道人,通常在体育场内为成千上万的人讲道,让做市场营销的人们看得眼热。他为艾森豪维尔布道时,总统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能上天堂﹔肯尼迪跟他探讨的,是人类世界会怎样结束。这可不是抽像的谈论,多亏了核武器的发明,人类的总统们第一次有可能把世界带入末日。

最有趣的,是肯尼迪被刺后继任的约翰逊,因为经历了死亡的阴影,他非常的怕死,总是与葛培理探讨这件事。相比之下,中共领导人是真够可怜的,干了坏事的,想谈谈死亡的话题呢,圈子里恐怕都没一个知心的、可以谈的朋友。

(//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市场营销系列】信用管理者的信用和信誉
【市场营销系列】曼哈顿的哥特教堂和世界的忏悔回潮
【市场营销系列】中国航空何以不敌美国航空
【市场营销系列】集中力量的本能与办大事的本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