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一位国君魏文侯有一天请教子夏:“当我身袭兖冕,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听古代的雅正之乐时,时常害怕自己会因为厌倦而打瞌睡睡着了;可是听郑国或卫国的乐曲时,从来都不知道疲倦。请问为什么古乐总是令人感到沉闷?新乐却能令人感到兴奋,是为何?”
子夏回答说:“古代的音乐所展现的是齐进齐退的动作、整齐划一的步伐;乐声谐和、雅正,而且气势宽广;所有弦匏笙簧等管弦乐器的演奏都必须严格遵守击鼓之声的节制,而与之配合。开始时,是缓慢而悠美的擂鼓声;最后则以急骤的金属铙器敲击声结束;中间是用‘相’的乐器声来调整节度悖乱的行列,以及用‘雅’的乐器声来督促迅速前进的动作。有德的君子于是就可以由这些特征谈论制乐时所含的深意,并与自己修身、理家、平治天下的事相联系。这是古乐所起的作用。
如今的新乐所呈现的是进退动作歪扭弯曲,或俯或偻,但求变幻,不求整齐;乐声则是奸邪而淫乱,足以使人陷溺其中而不能自制;再加上一些俳优的杂耍,侏儒、小猴子、男男女女混杂在一起,根本无法区分男女的差别,更没有父子尊卑之差。一直到整个乐曲终了之后,根本就没办法从中讨论什么义理,也不可能与古代的事理或思想相连。这是新乐所能导引的作用。如今您所要问的是真正的乐曲,可是所喜好的却只是发出声来的音。有内涵的乐曲与单纯发出的音的享,感觉上虽然相近,其实真正的本质却是大大不同的。”
文侯又问:“请问音与乐的本质究竟有何不同呢?”
子夏答道:“上古时代天地和畅而四时顺序,人民具有朴质的美德,五谷粮食也非常丰盛,既无天灾,又无人祸,一切都适当其时,恰到好处,这就是所谓最太平盛世的时代。然后圣人依据人与人的关系制订了父子君臣尊卑上下应有的礼仪作为维系社会的纪纲法度。纪纲既能平正,天下就自然安定了;天下大定,然后就端正六律,调和五声,将雅正的诗篇和颂扬之声谱入管弦,这就可以称为美德之音,而德之音才叫做乐。所以《诗经·大雅·皇矣》说:‘那平和清静的音,真可以说是美德之音啊,其德行能够昭明于四方。不仅能光照四方又能广施无偏、一视同仁,足以为人民之长,又能为人之君啊!如今做了大邦之王,既能慈惠爱民,又能择善而从,这些美德都具备在文王身上,所以文王之德光耀于天下;也因为他的德行是如此的好,自然就没有什么悔吝休咎之事的发生。既承受了上天的赐福,一定可福佑于其子子孙孙,永为天下的君王。’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如今您喜好的不是这种属于德音的乐,岂不表示您所喜爱的是那种贪溺杂反之音吗?”
文侯说:“请问您所说的贪溺之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子夏回答:“溺音有几种:郑国的音乐是由于好违礼法、放滥奢靡,所以容易使人心意迷乱;宋国的音乐是由于耽于女色而志气丧失产生的,所以听起来柔细娇弱,容易使人心意陷溺而难以振作;卫国的音乐急促疾速,容易使人心意烦燥不安;齐国的音乐是由于傲慢邪僻使人心志骄纵而产生的,所以容易使人心意骄逸不受羁绊。这四种音乐可以说都过分沉溺于色情而有害于德行,所以在祭祀的典礼中绝不能使用它们。
《诗经·周颂·有瞽》说:‘肃雍相和而鸣的声音,才是先祖之所听’。肃肃就是庄敬的意思;雍雍就是和谐的意思。能庄敬而又和谐,那还有什么事行不通的呢?作为人君,其实只要特别注意自己言行好恶的流露,谨慎一些就足以了。因为君主如果喜好什么,臣子一定会照着去实行,上位的人如此做,则下面的人民当然也就跟着仿效了。《诗经·大雅》说:‘想要导引百姓往好处走,的确是十分容易的事。’就是这个道理。后圣人又制作了鞉、鼓、柷、敔、埙、箎等六种音色质朴无华的乐器,其所发出的声音就是用于展现德音的基本音声。然后再加上金属的钟声、石质的磬声、竹管的竽声、和丝弦的瑟声等华美的音声与它们相调和,再以干盾、大斧、旄羽等配合舞动,就文质兼备了。这种乐曲可以用来祭祀先王宗庙,也可以用于主客之间的献饮酬酢,更可以在朝廷上以乐的多少来作为官职大小、身份贵贱的区别,使人事各得其宜,不相悖乱;这就是用以昭示后世,必须要有尊卑长幼次序的观念最好的方法。
钟声铿然,这种坚刚之声可以用来建立号令以警戒群众,以号令的威严树立军士勇往前冲的气概,有此气势可以建主威武。所以君子一听到钟声就会联想到那些捍卫国家的武臣。石磐的乐器声音清脆有力,可以传播很远,所以清脆的音声可以用来建立明辨节义的是非概念,这种观念的建立可以使人心怀节义而效死不悔。因此君子听磬声就会联想到那些操持坚贞、固守封疆而亡的大臣。丝弦乐的声音比较宛转悠长,富于感情,这种声音能启发人廉直的思想,具备这样的思想可使人树立纯正的心志与人格,所以君子听到琴瑟的声音就会联想到有志于发扬道义的臣子。竹管乐器的声音比较洋溢浮泛,可以和其他各种声音相融汇,所以这种声音可以启发会聚的观念。有了会聚之心就能把众多的事物聚集起来,所以君子听竽笙箫管的声音就会联想到善于收聚积蓄的大臣。大鼓小鼓的声音比较喧嚣热闹,这种声音能启导动作的意念,使人感动后促使众人奋进。所以君子一听到鼓鼙的音就会联想到督率军旅的将帅之臣。
因此君子听赏音乐,并不只是听它的铿铿锵锵而已,而是在那些音乐之中去发现与自己心志相应的法则道理啊!”
(资料来源:《史记·乐书》)
──转自《正见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