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的例子:现金流量问题
“饮鸩止渴”(Fixed That Fail)的系统基模,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练》中关于探讨长短期对策所提出的;这个基模指出我们个人或群体经常使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方式来处理问题,虽然短期内带来正面的胜利,但却夹杂着长期严重的衰退。在这个基模中,人们通常看得到自己的举动可能带来危险,但他们却觉得当下别无选择。
这个基模的中心思想是,今日你所要解决的问题,当我们拉长时间看时,会发现这个待解决的问题,竟起因于昨日所采行的解决方案。当人们为求解救眼前困难,往往采用快而立即见效的对策,就有如为求短暂畅快而喝毒酒来解渴,但却为日后造成更严重难解的问题。
“饮鸩止渴”无处不在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人们不知道采取这样快速因应对策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事实上,人们既使知道,还是会照做不误!为什么?因此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眼前就立刻要承受痛苦。在企业中饮鸩止渴的例子非常多,常见的例如:紧缩员额来降低成本、加速处理顾客订单、降价来提升销售量……等等;其实个人方面的例子也很多,例如吸烟来提神或增加灵感、藉酒浇愁、吸毒来寻求快乐或刺激、借高利贷来偿还短期债务……等等;政府施政方面的例子也很多,包括失业补助来救助失业劳工、藉由媒体控制来箝制人民的思想……等等。
如图1,当面临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个体与群体通常会选择一个短期可以解决问题症状的对策,以解决当下出现的痛苦,因此我们可以了解此一对策必定可以短暂舒缓问题症状,把情况好转,在图中问题与对策的环路便指出,当问题出现(或增加),采取的对策就增加(+),而对策执行便可以解决或减缓问题(-)。
但这一对策通常伴随着将来的祸患,我们称此为“后遗症”,在图1中,当对策增加就跟随着后遗症的增加(+),而此后遗症在经过一段“长时间后”必然又带来了问题的再现(甚至更严重的问题)。也正因为后遗症会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后才会使问题重现或变严重,所以我们通常不会正视其严重性,而依赖短期可用的解。
以现代人常见的问题来看,当一个人面临了财务问题,也就是缺乏现金可以周转,特别是他又发生很多紧急事件,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可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借钱(包括用现金卡及地下钱庄借钱)。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能用短期解-借钱,但是如果此人常常依赖此短暂解而不思考有无办法解决长期资金周转问题,那么反而会因为他这一常常借钱的举动而造成长期他必须再负担更多的利息支出,加重了财务问题。
因此,这个基模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将眼光放在长期思考问题。如果可能的话,完全排除那种短期对策。除非短期对策只是用来换取时间,以寻求更妥善的长期解决方案,那么我们可以稍微用一两次的短期解,但必须坚持长期对策,不要再继续使用短期方案下去。
圣吉《第五项修练II实践篇》提到具体应付“饮鸩止渴”的策略包括:
1.增加对后遗症的警觉:认清并承认所谓的“对策”只不过能暂时缓和症状。
2.减少采用“对策”的频率及每次同时采用的“对策”数目(就好像药物的处方一样,当问题的“解决方案”混在一起时,后遗症也会大幅增加。)选择那些后遗症最不严重或是你比较能够处理的对策。
3.自己问自己这些问题:你能不能处理或减少你不喜欢的后遗症?有没有任何不会带来可怕后果的“替代对策”?你真的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吗?或是经过一段长时间以后,系统自己会不药而愈?
4.重新架构并描述根本问题:放弃只针对症状的对策。每个会引起反弹的对策都是受调节环路中隐藏的目标所驱策,所以要把目标说清楚。究竟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例如,假如问题是目前的获利状况,那么短期的财务收入是最好的目标吗?还是目标应该是健全公司的长期财务?◇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