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设计,从思考生活的造型开始”。
位于中京区三条大桥入口不远,繁华街道旁,“内藤商店”朴实得特别突出。成立于1818年,朴实简单的店面卖的是鬃丸、竹帚、扫把、马毛刷等天然素材手工制品,因为耐水性及弹力极佳,用来整理榻榻米及木板床等,可保持家俱色泽,备受京都人推崇喜爱。
鬃刷用来保护褟褟米色泽,维系传统町家风华;而保存传统町家构造,呈现内外皆真实的历史街道感,方可延续城市的记忆。
城市的记忆是整个京都人生活的原点,从一颗鬃刷到整个城市格局,存在的理由皆隐伏在同一个美学基础之上──追求生活极致精神的原点之美。
因此这个城市绝不能缺少这颗鬃刷。
正如日本艺术精神里不能缺少茶道,茶道不能没有茶杓,茶杓制作不能没有好竹子。
但原料的材质以及成品的形式,如果不能呼唤文化的原点,就失去了美的意义。
木、石、金属、土、水等一切自然物,形塑了文化的载体,美的尊严又反过来成就了土地的尊严,而在原料精炼为“美”的过程中,是手工者的尊严紧扣了美的主题,并将“风土的姿势,手的力”诠释出来。
即使书法、音乐等抽象的艺术表达,也需要笔纸和乐器,日常里小至一双筷子,大至建筑、道路,在在都有手工的自觉与意念。
手工的尊严因此产生,在整个社会每日千万之手的日常操作中,无论是制作者或使用者,无论是扫地、烹饪、制陶,不单是为生存、为生计或自我实现,而是忠于土地的托付、忠于共同生活之美的极致追求。无论吸收多少外来的养分,都能消化为属于自己的新能量;也因为对美之深化的厚度,而有了材料及形色变化的广度。即使无法书写言传,眼睛一看,手一触摸,就领会了。
如果漠视了,无所谓了,那是集体的白工,大量且快速地产出混乱的物质景观,稀释了生活的品质,迷失了集体方向感,巨大的手工能量在失去尊严后,转而逐利、破坏、抓取、占有。
回归“天工开物”。回归创造物件最原始的功能需求、取材实验、质地纹理认识、工具、工法等一连串“用手思考”过程,累积手感……。
而手感,从风土中成形,经过了时间,浸染了文化,不也是具有经济力的社会质感?@
摘自:《原乡时尚》 天下杂志出版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