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菊:揭开画皮 (一)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0月12日讯】
第一章 彻底戳穿马克思主义的谎言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三者可谓三位一体。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论证工具,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政治结论。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从不讳言他的政治经济学是所谓“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这就决定了他的学说绝不可能属于全人类,也不可能适用于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时期,它必然具有不可避免的狭隘性和盲目性。他在这部分论述中,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并据此断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然而,谬论永远经不起思辩和现实的检验。
一、“剩余价值”学说的经济学缺陷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最引以为自豪的“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一切政治观点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所谓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为了揭露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搞了一大堆的概念,诸如具体劳动和抽像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等等,不一而足。对剩余价值最具有直接意义的概念便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克思认为,所谓不变资本,即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再现在产品的价值中”的,在生产过程中,它只是转换了存在的物质形式,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马克思把它叫作不变资本。所谓可变资本,即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再生产了自己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的余额,这部分资本从不变量变为可变量,所以马克思把它叫作可变资本。马克思由此推断,不变资本不过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带来剩余价值,只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或者干脆说,剩余价值本来应该归工人所有,却被资本家无端强占了。
对于马克思的无稽之谈,也许早就有人不服气了,也许早就有人争辩道,所谓的剩余价值应当是由不变资本或全部资本带来的。但究竟是哪部分资本带来了剩余价值,似乎是一个永远纠缠不清的问题。这正是马克思自以为得计的地方,对此,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有所流露。
毫无疑问,仅在这个层面上,的确说不清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各取所需。但稍微前进一步,就会立即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破绽。因为马克思压根没有考虑剩余价值可能出现负值的情况以及对负的剩余价值应作如何处理。
勿庸置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的现象,与此紧密相关的剩余价值,其出现负值的情况也应是经常的和不可避免的,而不会总是表现为 “剩余的价值”或“扩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尽管按照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但具体的劳动并不一定总是创造了足够大的价值,甚至适得其反,劳动直接生产了一个负的价值。
我们不能借口在宏观上剩余价值经常表现为正值而回避微观上剩余价值出现负值的情况。实际上,宏观上所表现的剩余价值为正值也不是必然的。马克思讽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来没有对剩余价值的来源作过认真的回答,而他本人却从来没有正视过剩余价值为负值的情况。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致命弱点。
关于负的剩余价值的处理,我们还得演绎马克思的思路。按照他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理论,剩余价值为正值时应当为工人所有,那么,剩余价值为负值时也应该由工人来负担。因为马克思曾力证资本家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没发挥过任何作用,他既没参加劳动,也没参加管理,就连监视工人劳动一类的事情也由他的工头和经理去承担了,资本家是地地道道的寄生虫。
“让工人承担亏损”的结论大概是马克思所始料不及的,当然也是自称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革命领袖”所不能给予首肯的。但这个问题谁也绕不开,而只要提出了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头上就立刻罩上了乌云。
尽管马克思没有对剩余价值为负值时由谁承担作出回答,但不等于马克思真的没有发现剩余价值为负的现象。更不等于他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没有明确的态度。事实上,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企业倒闭、资本家破产甚至跳楼自杀也像工人失业一样司空见惯。他的合作伙伴恩格斯自己也曾数次破产。然而,马克思并未根据他的理论得出资本家在企业倒闭时应当免责、资本额应当保全的结论,相反,他却在资本家破产跳楼时在一旁手舞足蹈、幸灾乐祸去了。他显然认为企业亏损乃至破产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应当由资本家承担。这就是马克思无赖气十足的剩余价值正负责任观。
也可以这样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可怕的东西并不是他显在的“剩余价值论”,而是他潜在的经济后果“正负责任观”。正是他患了庸俗的“红眼病”,他才编造出所谓“经济剥削”的谎言。
二、经济模式论
1、经济模式的概念
众所周知,马克思所谓剩余价值的概念是与经济学上利润的的概念紧密联系的,但由于马克思认定剩余价值只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因此,从剩余价值到利润,马克思转了好大一个圈,并且,正如他对剩余价值的考察那样,马克思仅考虑了利润和利润平均化等问题,却仍然没有正视与利润相对应的亏损的存在。
为更通俗地说明问题,我们抛弃马克思剩余价值的概念而从一般企业(而非单纯的生产企业)的角度来考察利润。如果用利润代指经营后果的话,那么我们根据利润的正负将其区分为盈利和亏损两种情况。
下面我们就引入经济模式的概念,来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错误,并定义:所谓经济模式就是在经济过程中,扣除对经济要素的合理补偿后,经济要素对经济后果的分配体制。在这里,经济要素有两种,即资本和劳动,其主体为资方和劳方;经济后果也有两种,即盈利和亏损。
我们无须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直接考察盈利或亏损究竟应该归劳方还是应该归资方。不难算出,根据这两两相对的四个因素,只能排列出四种不同的经济模式。第一种是盈利和亏损都归资方,我们称之为自然经济模式;第二种是盈利和亏损都归劳方,我们称之为影子经济模式;第三种是盈利归劳方,亏损归资方,我们称之为马氏经济模式;第四种是盈利归资方,亏损归劳方,我们称之为无名经济模式。
2、各种经济模式的特点
之所以称第三种经济模式为马氏经济模式,是因为它是马克思潜意识里所认同的一种经济模式,这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说明。但它的错误却出人意料地直白浅显。虽然它与无名经济模式迥然不同,但它们的性质却是相同的。这两种经济模式都是把经营风险和经营收益的归属割裂开来,因而违反了人的本性,这也决定了它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同样,建立在该两种经济模式基础上的任何理论也必然是荒谬的,不仅没有丝毫价值,而且只能成为人类社会的精神垃圾。
影子经济模式虽然使收益和风险的归属得到统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存在,但无法正常运行,只能成为一场恶作剧。该模式的特点是否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将其置于似无还有似有还无的地位,于是一切弊端皆由此而生。第一,该模式不可能自发产生。因为在该模式下,投资就意味着所有权的完全丧失。投资者虽然不会为投资承担任何风险,但也不能占有投资收益。投资没有利益驱动,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投资的动力。这种模式的建立,只能像马克思所勾画的那样依赖于通过“革命”对现存资本实施的强制没收。第二,它不鼓励资本积累和再投资。该模式强调企业的收益全部归工人所有,任何形式的截流都是对工人的“剥削”。而积累就意味着工人分配的减少,最可怕的是一旦积累转化为投资,它所形成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同样必然地与它一切形式的所有人相分离。第三,企业的亏损必须由企业工人承担,并必须以工人个人财产予以弥补,以保持企业资产额的完整,这是该模式下的企业不致日趋萎缩从而走向灭亡的根本保证。但该条绝难执行,因为由劳动者承担风险,从根本上违背权利规则。第四,企业内部不存在资本保值增值的自发机制,而必须依赖于企业外部的约束力。但由谁来实施监督,他的监督是否可靠有效?这是不得而知的。因此,该模式处处弥漫着一股死气。
自然经济模式是现实经济社会中的通行模式,它以尊重所有权和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念为存在条件,并以此促进权利和自由的发展。它克服了其他模式的所有弱点,成为唯一完美可行的经济模式。它不仅使收益和风险的归属得到统一,而且还昂扬着无限的政治经济生机。第一,“谁投资谁受益”促进了投资和再投资;第二,“谁投资谁担风险”明确了责任,优化了管理;第三,自由的雇佣和被雇佣,使机会成本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劳方和资方的利益,而不是如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此消彼长,相互对立;第四,由资方承担亏损,解决了影子经济模式下负盈不负亏的问题。(//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