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一寒一热疗险症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人参白虎汤案

  人参白虎汤《伤寒论》方,由人参、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组成,治伤寒表症已解,热盛于里,津气两伤,烦渴不解,汗出恶寒,脉洪大者。

  1985年8月17日曾治一男性56岁。患流行性出血热,住某医院治疗,热退,尿量等症状均恢复正常,后遗阳明大热大渴大汗,已五天未止,曾用西药治疗无法控制,日渐增剧,患者要求中医中药治疗而来求余诊治。检查:发育好,精神佳,语言清晰,皮肤湿润,颜面和全身涔涔汗出,汗珠频频而下,患者不时用毛巾揩汗,血压130/75mmHg,实验室检查:血、尿等均无阳性病理改变。脉沉细数,舌质红,苔薄白。

  此乃高热表邪已解,余热未清,胃燥伤阴,气阴大伤而渴饮,肺气不足,卫阳不固,营阴不守而汗出不止。

  治则:清胃热、养胃阴、佐以收敛。人参白虎汤加减而治之。

  处方:人参15g,生石膏30g,生地30g,花粉15g,萸肉20g,石斛20g,麦冬15g,五味子15g,白芍15g,连翘209,两剂水煎服。每剂日服三次,服后明显好转。

  8月19日复诊,上药服尽,口渴、出汗基本控制,效不更方,守原方继服两剂,以巩固疗效。停药观察三日,未复发,一切良好。

  此乃高热消灼胃阴致使阳明燥热而大渴大汗。治疗阳明燥热大渴大汗非人参、石膏难愈其疾。人参补气生津止渴,石膏色白入肺胃二经,以清阳明之热。先师张锡纯日:“石膏质重而含脂能清热润燥……”。现代药理研究:生石膏能抑制汗腺中枢。故有清热止汗的作用。生地、石斛、山萸肉、麦冬、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白芍、五味子缓急收敛而固阳,所以内热清、津液生,口渴出汗自止。

   参附汤案

  参附汤方,源于《妇人良方》由人参、熟附子、姜、枣组成,其功能回阳益气固脱,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症见手足厥冷,汗出、呼吸微弱、脉微等。

  1985年8月13日诊治一垂危农妇,已报病危停药待后事,其病人家属邀余诊,是否有还生之机。余应邀而致,寻问其故,其家人代诉:病者素常体弱,易染疾,8天前聚餐后发热,腹痛腹泻,呕吐黄液,口渴、稍饮水呕吐增剧,泻绿黑色水样便,曾住乡、县医院输液加抗生素等治疗无明显效果。呕吐如故,大便失禁,一昼夜腹泻74次,并带有白色鳞片膜状物,近7天未解小便,仅靠输液维持生命。

余诊,两眼凹陷,睡时露睛,神疲懒言,皮肤瘦瘪,腹部凹陷呈舟状,右上腹部隐疼,压痛明显,四肢发凉,时有心烦,微恶寒而蜷卧,稍动躯体则两眼昏瞀,舌质淡红而燥,苔薄白中心腻,六脉沉细无力。血压75/55mmHg,给予参附汤加味:人参、干姜各15g,桂枝 10g,黄芪、山药、扁豆各30g,黑附子、山萸肉各20g,藿香、砂仁各12g,水煎频饮,自中午开始,每10分钟左右灌服一汤匙,服至午夜后病势有转机,大便次数逐渐减少,午夜后至平旦解大便两次,四肢渐温,于14日上午开始解小便一次,大便已止,呕吐缓解,右上腹疼痛基本控制,精神已振。

如法继服第二煎,并嘱间断灌服淡盐稀粥一汤匙,与药液交替服用,以助胃气,药尽病除,化险为夷。两天后开始服半流质饮食,次以软饭等,一切良好。

  此乃吐泻过剧,伤津耗液,致使心、脾、肾、阳气衰微,阴欲脱而阳欲竭之象。《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又云:“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此患虽手足发凉,但未过肘膝,说明微阳未绝,同时也未发展到息高气喘、汗出如珠等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地步。

故急予参、附、姜、桂以温经回阳救逆,桂枝调和阴阳,助姜、附以挽回欲脱之阳,则四肢由凉转温,山药、扁豆、黄芪健脾益气,缓中利湿。萸肉敛阴生津,助人参救欲竭之阴,则心烦消除。藿香、砂仁芳香化浊以降逆止呕。

文章来源:华夏中医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