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书话 : 宽容的等待 《山童岁月》序
有一天,老师教我们读一首诗,内容是﹕
我喜欢你 因为你知道我那里怕痒
你不会来搔我那里 但是 有时候 你会来搔那么一下下
不过 如果你来搔我 我也知道要搔你那里
选自远流出版《我喜欢你》
读的时候,老师说要注意音调,空格和分行的地方要稍为停顿一下。
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老师问:“空格和分行的地方为什么要停一下呢?” 李大明立刻举手说:“那是因为要在声音里,表现出逗点和句点的感觉。”老师微微点头说:“嗯!这个说法挺不错,但是还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吗?”立刻又有人说那是要让我们休息一下,也有人说那是为了要让别人听得更清楚。老师故意一边点头一边卖关子说:“这些想法都有道理,但是你们到底认为是那一个呢?”
这时候,胡哲文突然举手,一本正经的说:“哦!我知道了,那是要让我们吞口水用的。”全班听了哈哈大笑,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说:“逗点、句点的说法是标准答案,吞口水可是创意答案。标准答案加创意答案等于幽默答案,这是生活中的润滑剂呢!现在,你们一定了解要稍为停顿一下的意思了。”
这一节课过得很快,欢笑声中,一下子就下课了。
这是我曾经以“校园里的笑声”为主题,写的系列短文之一,情境来自课堂,信手拈来的生活故事。
记得教一年级那年,全班学标点符号,连反应最慢的孩子都学会了,独独只有一个聪明伶俐的阿戊,我从年头教他到年尾,一年级教到二年级,就是没有能力教会他在文章里使用任何一个标点。我纳闷不已,嘴里不说,心中却充满疑惑,常想问题不知出在哪里。回回上课,只要一有机会,立刻就对他重述一次。
当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对他陈述到第六次时,连我都开始暗暗佩服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有这等能耐,六次用了六种不同的方法,六个不同的比喻,把一个标点符号反反复复讲到这样深透而有创意。而他总是淡淡的扫我一眼,又径自俯首迅疾振笔直书,仿佛没听到一般。那扫过我的淡淡眼神,传递的是他心底的语言,而我领会的是:“你很无聊耶!”我有些无趣,纳闷里,他的世界依旧没有标点这回事。
而今,时过境迁,连我自己都想不起来,当年那情境是一种怎样的次第,促使我如此微分而有层次,细腻的去转递,一个看起来似乎那么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但是,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把阿戊教会,在我教他的一、二年级,他从来没有完整的使用过标点。
甫升上三年级,他的级任老师来找我,问道关于阿戊标点符号的问题:“为什么他写文章就是不用标点?无论怎么跟他讲都没有用。”我摊摊手,一脸疑惑比他的新老师还深:“不是他打结了,就是我打结了,但是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不解,所以这个问题我一直带在心上,时不时拿出来想一想,没有忘掉。接着他升上四年级,而后五年级。高年级之后,新的年段他又换了一个新的老师。
一天,我在校园里遇见他。他笑嘻嘻和我玩躲猫猫,五年级的孩子依旧稚气未脱,但长高不少,嬉闹之后我们闲聊。
我说:“升上五年级了,觉得如何?最近快乐吗?”
“快乐呀!就是功课变多了。”他手上拿着零食,边吃边往下叨絮不停:“像从前写作文我从来不用标点,干嘛那么麻烦,浪费时间。现在升上五年级,每天都要写日记,我都用标点给它算好格子,每换一行到上面,就画个圈分段,这样就可以写得很少但是看起来很多。”
他一脸得意,自在无事样,我则恍然大悟!
水落石出,三、四年的悬疑得解,我一时虚张厉色,斜睇眦目,恶狠狠的道:“哦!原来你早就学会标点了,只是不想用而已。”他贼贼一脸,理所当然的呶嘴点头,倒显得愚蠢的是我。
后来,在校长会议上,一次教学经验研讨,我谈了这个故事。有校长分析教学方法,一本正经建议我应该改变策略等等。我发现这校长还真没弄懂故事的重点所在。我真正要传递的讯息,是一种情境的等待。有时候,我不以为老师教了某些知识或者技巧,孩子没有立即呈显或者表现出来,就表示孩子没有学会;同时,我也不以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在一次里完成,或者在一次里验收。
以阿戊而言,关于标点,三、四年后因于偶然,我方才断定他其实当下就学会了,只是如何应用,需不需要取决于他,不取决于我。当他觉得标点只会耽误他课业完成的时间时,对他而言,标点是无用之物;当他发现标点的好用,可以减轻他课业的负担时,这标点遂成为有用之物。之于文章的顺畅,词章句读,在他的这个阶段,与他无关,根本不是他所要探究的。这个结果到底如何,只能等待,遥遥忽忽,甚至有可能完全无解,不知密码会在何处启动。情境未到的时候急不得。面对孩子我们常期望立竿见影,事后返观,“急”只是我们内在的无明。
这是我卜居山中教学的故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