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9月22日讯】近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九所知名大学的校长聚首合肥,纵论一流大学建设。校长们一致认为,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中国大学亟待走出“重大楼轻大师”、“重数量轻质量”、“重分数轻能力”这三大误区。
不知从何时起,从大学的“扩招”到“圈地”,从“收费教育”到“教育产业化”,一些大学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失去理性的随波逐流行为。如脱离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不顾学校的具体定位,盲目追求办学层次的提高和规模上的扩张,形成了教育上的大跃进;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企业化,使教师科研变得肤浅和急功近利,不利于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教学活动只重视教书而不注重育人,视教学过程为完成工作量和谋生的一种手段,忽视课堂45分钟的神圣使命等等。
可以说,大学角色定位迷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学精神的扭曲,过于强调大学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大学的本体价值。
那么何为大学精神呢?自1816年宏堡创建柏林大学,学术进入大学殿堂开始,现代大学精神就可以简单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大学是求真而不是求利的。大学精神,一定要有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胸怀和气度,一定要有陈寅恪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氛围。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奇先生说过:“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只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无独有偶,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也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宿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
但众多大学“重大楼轻大师”、“重数量轻质量”、“重分数轻能力”所表现出来的,恰恰是一种强烈的浮躁性和功利色彩。他们看到的仅仅是呈现在外的可以数量化的东西,如学校的规模、论文的多少、分数的高低等等,而对一流大学背后所隐藏的大学的终极价值理念,却不去了解或无暇顾及。因此,在这里驱使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不再是人们自身的兴趣、爱好和道德责任感,而是岗位津贴的增长和职位的晋升。
其实,一所大学要成为名校,不仅须有大学的各种功能,还应有自己的校格和灵魂。如牛津的一往无前,剑桥的儒雅经典,哈佛的出类拔萃,耶鲁的坚实典雅,如北大师生凝聚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在所有抨击邪恶,伸张正义的运动中,无不站在最前列,发出第一声反抗的狮子吼,震动了全国,全动了全世界”。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一面旗帜。
20世纪40年代担任北大哲学系主任的一代学术大师汤用彤先生曾说:“世界著名大学必须有特殊之精神及其在学术上的贡献。如果一所大学精神腐化,学术上无长处,则实失其存在之价值。”同样对于今天的大学来说,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传授、校园建设、规模扩大上,我们有必要营造自己浓厚的人文氛围,培养自己的优良传统,提炼、传承大学独特的精神。惟此,才能克服办学过程中的浮躁和功利化趋向,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转自《民主论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