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生活万象

犹太裔孩子的成人典礼见闻(Bar/Bat Mitzvah)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9月21日讯】张家有个孩子收到同班同学庆祝13岁生日派对(Party)的邀请﹐令初次碰到这个情况的张太太有点犯难了。因为这不是一般孩子放学后或者周末里一点送礼﹐吃喝﹐娱乐和两小时就能够解决的事情﹐而是要在犹太人庙堂里举行仪式﹐然后随他们的亲友和族裔社区一起大吃一顿﹐外加晚上的青少年舞会等﹐起码也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别的不说﹐仅只是看上去花了大钱和堂堂正正专门设计的邀请信上﹐就附有回执答复信封﹐还有顺序号码﹐说是“请一定回寄”(RSVP)﹐而且是在两个月前就要做出决定等。

张家居住在族裔众多华裔也有近7%比例的镇上﹐张太太虽然向来喜欢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各样活动的族裔文化活动﹐也尊从大家拜仙敬神听其自然的宗教传统﹐但是这次对参与犹太宗教仪式的生日庆典如何处理﹐却没有把握﹐因为自家孩子是上主日学校的青少年﹐张太太生怕辨不清派别和在礼节方面不周而犯忌。仅就西方宗教来说﹐镇上就有二十多个教堂和庙堂以及各个族裔的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希腊教等近三十多个教会﹐其中犹太庙堂或者教会就有近五六个以上﹐据说他们的传统和文化以及禁忌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张家夫妇从小生长在讲求无神论的第一故乡﹐现在到了第二故乡﹐却由于世界观难以完全改变和生活圈子的狭小而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十分有限。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太太问及孩子另外一个应邀参与活动同学的妈妈﹐一个生长在镇上的希腊裔居民﹐知道了一点这方面的传统和风俗。她说﹐被应邀者一般是有挑选的﹐收到邀请信的人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和荣跃。这一点张太太和孩子都公认不讳﹐因为生日人是班上家教很好的同学。这位妈妈还说﹐虽然这是宗教仪式﹐但是不必有紧张心理和神秘感觉﹐也没有必要去花时间和精力去分清Temple 同Synaggues 的区别﹐现代社会很多宗教也有了时代特征﹐犹太庙堂也非常欢迎族裔社区之外的居民们关心和参与他们的活动﹐现在甚至还有些庙堂有专门为参与活动的童子军成员举办活动发给标志(Badge)。

这位希腊裔妈妈鼓励张家孩子去将此当作一次传统文化的观礼﹐不必去拘那些琐碎成规﹐如同看演出一样过一遍就是了。一旦决定要参与活动﹐一定要按时回信答复﹔还要给孩子提前准备好参加活动的礼服 (男生西服/女士衣裙套装)﹔礼物多数是送钱而不是送物﹐传统数字是犹太裔的吉利数18的倍数﹐最要好的朋友有送到10倍180美元的数字﹔当然也有送文具用品的﹐但是一般要刻名字﹐有些麻烦﹔或者是送特殊书籍的﹐不懂他们的传统就不容易找对路﹔还有的是送专门的围巾﹐那又是亲友才去这样做的事情了。其它注意事项还有﹐到时候一定要准时到达﹐准时安排解决接送问题﹔不得嚼着口香糖参与或者在庙堂附近抽烟﹐开着手机或者随便照相﹔会众站立时不得随意出进崇拜厅﹔任何人都欢迎参观仪式等。

于是﹐张太太就没有上网查阅和图书馆借书了解一些情况﹐就认为这些信息已经足够了﹐她毫不犹豫地同意孩子参与这个活动﹐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寄出答复信﹐还大方地准许孩子送礼﹐给即将过生日的“小寿星”—-一对双胞胎男生﹐每人一个36美元支票的礼物信封﹐说是“好事成双”﹐让孩子都认为妈妈这次太过于大方了一点﹐因为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华裔传统之一“早知油盐柴米酱酸醋茶之贵”﹐平时非常讲究简单朴素生活方式。而且﹐在送孩子去的那天一清早﹐征得门口服务人员的同意﹐张太太也欣然跟在一堆生日应邀人的队列里﹐随着一群孩子们一起走进庙堂﹐坐在最后一排﹐慢慢地观看这个活动。有趣的是﹐其中男孩子们都可以在门口拿取一个小平帽戴上﹐于是有几个华裔和印度族裔的小男生也在其中﹐临时成了“犹太裔”青少年﹗

这次去的庙堂(Temple)﹐是一个非常摩登的现代化建筑﹐陈设非常新式﹐线条简洁明了﹐里面大概除了有些人披了特殊围巾和抱出专门的圣经以及手册是带有特殊文字之外﹐其它实在是看不出有更多的“古老”味道。张太太判断这大概是镇上一个最新潮的犹太庙堂﹐因为她记得从前这个庙堂的青少年﹐曾经有一次在圣诞节崇拜活动时﹐到街对过的基督教堂去主日学校帮忙过﹐那时张家孩子也是那里的学生。那些犹太青少年们头戴小帽和衣着整齐﹐一直在那里在奔波忙碌着。有时对过的教堂崇拜活动会众很多时﹐如果停车位不够﹐大家可以把车子停到犹太庙堂这边﹐等等﹐这些事情都一直给张太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未解之疑问﹐至少这两个宗教似乎是没有“堂”界和“派”别的。

张太太连蒙带猜﹐跟着大家不住地说着Shbbat Shalom(大概是主日崇拜早上好的意思)﹐不时地起立唱诗(哼调子)和坐下听道(猜个大意)﹐讲道人拉比(Rabbi)宣讲之时抽空不停地流览发给参与者的手册﹐那上面第一页﹐还专门给大家解释了这个活动的意义。这个名字叫Bar/Bat Mitzvah 的仪式﹐是犹太裔家庭成长的孩子在年满13岁时一个特殊的生日庆祝典礼。主要是用来激励人心互相长进﹐于神殿之下共同庆祝青少年人生成长中进入成年的最重要一步。通常活动在周末举行﹐上午犹太裔社区的殿堂仪式(Shabbat)之时。一系列多轮进行的拉比祷告和众人唱诗﹐之后是请生日人(小寿星)上台出场。

张太太看到两个小男生一人一身西服﹐非常有意思。大概是为了大家区别方便﹐他们的父母安排他们衬衣颜色有别。他们分别跟着拉比一起﹐身披特殊围巾(Tallit)﹐用希伯来文吟唱一堆经文(Torah)﹐一来给大家分享﹐二来表现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否合格。那是从讲台后面墙上特别开关的壁柜里取出来的纸卷﹐外套还是一个花花绿绿地装饰着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然后是大家跟着吉他和钢琴一起就着领唱人的一段音乐诗歌颂唱﹐大家听取两个小寿星分别进行引经据典的论文演讲﹐检验他们展示的学习成果。

小寿星的父母也轮番上台分别为他们吟唱一堆经文(Torah)﹐大概是表示是庆贺或者祝福的意思﹐每次旁边还站了父母两边七姑八姨和堂表姐妹兄弟之类的亲友。有意思的是﹐母亲不是犹太裔﹐只是站在那里看着犹太裔的父亲做这件事。之后是社区庙堂和团体组织的长辈或者代表们分别给小寿星礼物和祝福﹐他们送的很多是金银纪念品。然后是抛撒糖果给所有参加典礼仪式的青少年以示好运﹐最后有人怀抱着经文绕着崇拜礼堂走一周﹐大家不分年龄长幼地簇拥和触摸﹐以便沾得喜气表示传承意义。整个仪式过程结束时﹐已经花了整整一个上午。走出庙堂时﹐有些其他族裔应邀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边走边哼亨着﹐为自己学会一首Shbbat Shalom的曲调而高兴。

张太太阅读了希伯来文和英文对照的手册上之后了解到﹐这个活动是为了促进犹太裔青少年更多的了解犹太裔的戒律之第一步﹐以便让他们获得机会和责任从各个方面进行信仰教育。这样的教育一直要持续到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时期。另外﹐还要鼓励青少年要为犹太社区会众从事慈善事工﹐服务集会﹐让他们能够在今后人生成长应对过程中﹐有个地平线的起点。张太太后来知道﹐这个时刻一般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做些活动﹐除了举办庆典﹐还要在社区报刊杂志上登载公开声明﹐如介绍他们是什么人的子孙﹐什么人的子女﹐什么人的兄弟姐妹﹐将在何时何地举办仪式之类的。活动一般会持续几个月的学习和安排准备﹐活动搞得非常隆重和正式。有的人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完成仪式的﹐后来还希望要争取补上。很多人为此还成功地发展了从事商业服务生意的行业。

有意思的是﹐希伯来文的样子有些像读古代中文的草书﹐从右到左横行来念时﹐人们像是来回说着“不”字的摇头样子。这同古代中文略有不同﹐人们从右到左竖行来念时﹐像是上下说着“是”字的点头样子。而且希伯来文每个字本身就带有音节﹐读起来如同唱歌一样有乐感。张太太知道﹐镇上注重传统的犹太裔居民家庭﹐每周都送孩子去庙堂学习希伯来文﹐而且比华裔居民鼓励孩子学中文还要猛﹕他们是一周要在课外去学两次﹐同传统希腊裔的青少年们学校拉丁文一样花时间和费功夫﹐而且都是在12岁以前完成这些基本功﹐大概是为了让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有时间投入更多的学校活动而安排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家庭出生长大的孩子十分忙碌的原因之一。

而且这些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一般很少有在学校或者大街上闲逛打发时间和消磨时光的﹐这大概也是有这类家庭居住的城镇里﹐社区风气比较正和青少年一般都积极上进的原因之一。或者可以说﹐每个时代美国社会青少年中时常会有颓废一代振兴一代共存的现象﹐这大概也是很多家庭遵守其优秀良传统和保持精华文化的根本原因之一。从这些孩子的父母从事或者祖父母曾经从事的职业﹐例如有医生﹐律师﹐公司主管﹐教授﹐甚至政治家﹐即使在家的全职妈妈﹐他们从前也都是些高材生﹔社区义工们﹐也都是多才多艺者﹐人们是不难看出他们的成长轨迹的。

张太太送孩子赶去赴宴会餐饮之时﹐还应会众大家之邀也顺便加入他们的巨型“流水”席﹐跟在大家的队列里拿取食物饱餐一顿﹐在那里真正地享受了一个族裔大家庭举办的餐会﹐感觉如同参与婚礼宴席的规模﹐很多食物档次非常高﹐名目也不是张太太这样的华裔第一代移民所见识过的。大家联谊社交﹐拉家常甚至谈生意﹐酒足饭饱之后﹐要花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后来﹐孩子们就要大展才能﹐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准备拉开架式﹐伴着DJ﹐大跳现代流行舞曲之时﹐张太太如同其他成年人一样﹐为了不让孩子们尴尬﹐给足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先后告辞了。

一直到半夜孩子打电话来﹐张太太这才赶去接回来。孩子还带回了一堆礼物﹐如娱乐用品﹐装扮用的帽子﹐眼镜和装饰用品﹔纪念礼物﹐立等可取和即时冲印出来的合影以及独照的照片镜框﹐名字T恤衫﹔一些食物﹐精致饼乾和糖果﹐甚至还换个特殊发型等。有意思的是﹐每人一双袜子﹐那是专门配合大家磴开衣裙和西装而穿的皮鞋﹐方便尽情狂舞而备的。孩子说这一晚上的狂舞﹐而且是有专门请来的舞蹈专业大学生引领﹐男生女士分开进行﹐每个人都是自己尽情发挥的那种样式﹐大家学到了很多社交场合的现代交际舞动作。

张太太自己也很高兴﹐对这样的“基本训练”机会心存感激﹐因为今后孩子再有类似的活动﹐或者将来长大去大学或者公司﹐就不会说不懂这些社交常识了。更重要的是﹐像张家这样“书生气”很重的华裔第一代移民﹐其下一代确实需要在多方面有些正确和信任的引导训练的﹐至少张太太从前在成人舞会上看到的尴尬场面﹐有些人如同“衣架”一样干等在旁边没有人来邀请跳舞﹐或者别人邀请却回绝说自己不会跳舞﹐这就如同社区游泳池里人们吃惊成人不会游泳一样﹐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再发生在自家ABC孩子的身上了。

张太太那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还对孩子的大胆设想印象很深。孩子一路上一边不停地为张太太补充离开后的见闻﹐一边在兴奋之中居然还为自己定下了Sweet Sixteen 庆典计划﹐这是美国一般女孩子16岁生日的庆典仪式﹐内容一定是专门搞些中国传统的游戏﹐例如玩一些击鼓传花游戏﹐表演功夫或者绸扇舞﹐学写一点毛笔字﹐教大家一些中国围棋和跳棋﹐麻将和象棋﹐大吃一吨顿中国餐﹐而且要求使用筷子等﹐让大家也好好享受一番﹐并且为了避免尴尬防止有人不会﹐现在开始就要逐步向关系比较近的一些好朋友先灌输一点﹐让他们尝试着学会几个﹐到时候起到引领作用﹐等等。张太太认为﹐这都是一堆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时的“花样”﹐不仅已经不是让大家只是开开眼界﹐而且是到了要让大家身体力行的地步了。这真是﹕年青一代也已经明白要利用族裔文化差别来增加娱乐兴趣的好处了。

后来再有犹太裔的孩子来邀请参与这类活动时﹐张太太不仅知道情况大抵如此﹐而且张太太也知道如何应对了﹐有时还会给那些头一次碰到这个情况的家长一些建议和衷告。当然﹐虽然有些庙堂的情况因为犹太派别之不同而略有区别﹐但是大家每次从张太太那里得到积极参与和“先驱”经验﹐都大为称道﹐认为的确帮助很大。大概是很多父母不知道礼节禁忌﹐害怕族裔排外﹐加上宗教原因﹐或者认为听不懂会很无聊﹐以及让孩子自己去应酬等之类的原因﹐他们一般来说只是把孩子送进去就离开了﹐很少有待在那里参与全过程的。

现在﹐张太太在社区公共场合碰到了双胞胎的妈妈﹐她总是先给个拥抱﹐这是非同一般关系的朋友见面才有的行为之一﹐然后大声喧嚷逢人就讲﹐对张太太不仅送孩子去参加儿子生日典礼而且还自己也加入进去之举﹐非常称道。每次张太太都非常高兴地应酬着﹐尽捡那些赞美她家孩子聪明能干的话语来说。至少﹐对大家今后不同程度认同各自族裔文化和宗教等行为﹐就有不再会有“见怪”或者“见外”的情况了﹗

后话﹕有为智者朋友开玩笑说﹐张太太是碰上了一个犹太裔中比较新潮和开放的派别﹐也因为就此机会抓住了让孩子有个非常好的教育之时机﹐去接受一次很多人说不清到不尽的宗教传统文化教育。因为有些犹太裔宗教的派别是有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的﹐例如﹐周末星期五太阳落山前到星期六太阳落山前这一昼夜的时间里﹐人们不能有娱乐和使用机器﹐开关电动物品等﹐餐饮备好的食物﹐上庙堂时不论天气寒冷酷热都坚持步行﹐小孩子也不能幸免﹐象星期六晚上青少年舞会到半夜的事情就不能在这个时间段举行﹐等等。朋友风趣地说﹐如果有缘分的话﹐今后张家孩子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将来去找个犹太裔家庭做亲家﹐开点异国异族联姻的好风气。

朋友还说﹐现在美国有很多族裔甚至华裔中﹐已经有很多与犹太裔通婚成家的成功先例。如居住在新州北部城镇Puramus的华裔高女士﹐就是从前在上海的外国语学院与老美犹太裔留学生结婚后来到美国的﹐她非常认真地跟随先生家庭习俗﹐不仅为了孩子的前途随先生归入犹太裔宗教﹐而且还家务里外一手操办﹐除了支持先生的庙堂拉比工作﹐还尽职尽责帮助犹太裔儿子以及女儿成长的全过程﹐还去参与很多服侍族裔社区的义工和事务﹐在犹太裔社区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很高的尊严。这又是张太太的又一大见闻﹗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