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9月2日讯】‘骨骼银行’一词对于一般社会大众来说可算是相当新鲜的名词。据国外统计资料显示骨骼的捐赠及移植,在临床上的使用需求仅次输血。但是为何它却没有像输血一样为人所知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适应症的需求危急度一般来说都没有像输血一样来的迫切;而移植物来源的捐赠方法也无法如捐血一般的浮出台面并且广为宣导。就因为如此,骨骼的移植及骨骼的捐赠就一直默默的在临床上进行。
什么叫做骨骼移植呢?而什么时候需要进行骨骼移植呢?浅显一点的说就是当人体的骨头不管是因外力(如粉碎性骨折)、病变处理(如骨肿瘤切除)或相关手术需求(如脊椎融合术)等等因素而造成骨头缺损或需求,同时靠人体的自然再生也无法妥善愈合时就需要借助于骨骼的移植以协助缺损部位的修补与再生。倘若不施以骨骼移植手术,患处将无法完全愈合,最终将因无法承受正常的力量而造成肢体运动的不便甚至危险。
骨骼移植物的来源?传统以来骨骼移植物来源的最大宗乃是来自病患本人身上(这一点正是与输血最大的不同处),医学上称之为自体移植。一般来说当病人本身某个部位需要做骨骼移植时,医师就另行开刀从病患本身其它健康、骨头量较充足且对病患影响较小的部位挖取骨头以做为移植之用(一般取骨处为髋骨、胫骨近端、股骨远端)。一般来说此种方法是最为安全、妥当的方法,而且效果相当不错。但是这种方式有其限制(如病患的体质与身体状况适不适合开取骨手术?小孩适不适合?骨骼移植需求量大而本身无法供应时如何处理?)及风险(取骨处感染的风险及可能长期的疼痛及不便)。
骨骼移植物的第二个来源即是所谓的骨骼银行。顾名思议骨骼银行就是骨骼寄存的地方,平日储存,等到需要时再领出来用。只是骨骼银行并不是真正的银行,而是类似冰箱一样的特殊储存设备。而储存物的来源除了善心人士遗爱人间的尸骨以外,最重要的来源是来自医院平日的手术过程中所切除下来的勘用骨头(例如股骨头)。骨骼银行的使用着实为自体移植解决了不少困扰。但是它也衍生了一些顾忌:如骨骼银行内骨骼的品质是好是坏无法完全掌握、保存程序适不适当、来源无法预期及控制,而更重要的是:病毒传染的筛检是否完全(如肝炎、AIDS),空窗期的遗憾是否能完全避免。此次发生于南部的案例即是如此。
为了避免自体移植手术的限制与风险,提升挖东墙补西墙式的医疗方式以及传统骨骼银行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承担,各大医疗厂商的研发部门于是致力发展人工代用骨的可能,以期能取代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果人工代用骨产品的效果能够如同传统骨骼银行的骨骼,则由于工厂严密制程的控制,产品的品质及供应就能完全的被掌握,而消毒包装的处理不仅能省去了昂贵的储存设备,有些产品的有效期限甚至可达六、七年之久,这对医院的设备投资成本来说,可算是相当节省又有效的替代方案;而病毒传染的风险只要生产流程管制严密,而且原料选择过滤适当,则相关的风险将几近于零。这就是骨骼银行的最新概念。假若人工代用骨产品能更成功的发展,疗效甚至也达到与自体移植相同的效果,则将是骨科医疗技术的一大突破,因为长久以来病患需要开第二次伤口以提供骨头作为移植之用的医疗方式将全面改变,从此病患不需要再忍受取骨手术的困扰、痛苦与风险。
早期的人工代用骨产品,经过国内医师多年来的使用之后发现,不仅对骨骼的增生效果不如预期,同时也由于产品使用后长期残留、无法完全被人体吸收,因此不仅医师不满意,就连台湾最高的医疗保险单位──中央健康保险局,也为此类产品的使用给付,设下重重的关卡来限制使用给付。其中最明显的限制是要求医师先挖病人的骨头,如果真的量不够时才准申请使用相关产品。所以目前国内的骨骼移植方式除了少数备有骨骼银行设备的医院可提供另一个选择之外,自体移植占了绝大部分。
近几年来国外陆陆续续发表了不少产品,可说是人工代用骨产品的百花齐放期。这些产品大致可分为二类,其中之一为天然物质(如牛骨、珊瑚之类)再加上一些可促进骨骼生长的化学成分等混合而成。而另外一类则是纯粹由化学成分结晶而成,同时还发展成类似药丸一样的结晶颗粒。目前国内也己引进了几种产品,其效果目前都在观察中。这些观察指标包括有安不安全、成功比例、骨骼再生速度及是否完全吸收等等。不过就目前国外各大医疗厂商都投入此类产品的研发来看,人工的骨骼银行乃是可以期待的。
除此之外,由目前人工代用骨的发展方向来看,另外一项衍生性产品──将抗生素并入人工代用骨。如果此项产品可发展成熟,则对骨骼受感染病人可说是一大福音。传统以来这类病变的治疗方式大都是先施以感染控制的手术(清创及抗生素药珠),等控制住之后再以手术取出控制物及施行骨骼移植。而这类产品的最大意义就是以后病人只要开一次手术就可达到原来的结果,这对病人、医师来说都省去了相当大的困扰。◇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