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太平广记·异人二》(八十二卷)选用了唐传奇《异闻集》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讲一个叫卢生的,在邯郸的一旅店遇见道士吕翁,叹述穷困不得志。吕翁就拿出一个枕头,说枕在上面就能使他“荣适如志”。这时店家已蒸上黄粱。卢生在梦中从婚到死,从举进士到权倾朝廷,享尽荣华富贵。转了一圈人生,醒来一看,困顿依旧,黄粱米饭尚未熟。
【注释】
黄粱:小米。
【释义】
本意是劝诫人(尤其是修炼的人)不要执著于世间如过眼云烟的幻象。后比喻为虚幻的梦想,已经远远的脱离本意了。
【旁通】
1、一枕南柯。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2、(《转法轮》第九讲“意念”)“有一种梦和你有直接关系,这种梦我们不能把它说成是梦。你的主意识,也就是主元神,在梦中梦到亲人到了跟前;或者确确实实感受到一件事情;看到什么东西或者做了什么事情。那么就是你的主元神真正的在另外空间里做了什么事情,看到了什么事情,也做了,意识清楚、真切,而这种事情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在另外的物质空间中,另外的时空当中去做的。你能把它说成是梦吗?不是。你这边的物质身体确实在睡觉,也只好说它是梦了,只有这种梦对你是有直接关系的。”
【辨析】
1、世人少传的故事结局。
《太平广记》八十二卷:……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傍,主人蒸黄粱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翁笑谓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生然之(明抄本然之作默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数,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再拜而去。
在《太平广记》中,作者描述这个故事花了大半篇幅,可以说是极尽铺陈文采,而其实在故事的结尾,上面卢生与吕翁(可能是人们所熟知的吕洞宾)的寥寥几句对话才是它隐含的主题。
卢生醒来后,看见眼前一切照旧,不禁叹息道,这不过是一场梦幻。正在这个时候,吕翁却适时点了他一句,其实人执著于世间的名利情,不是和你的梦一样么。这貌似轻描淡写的一句“人世之事,亦犹是矣。”如同当头一棒,卢生方才真正醒来。
而接下来卢生这学生的一点就通,“孺子可教”,也许是身为师长最感欣慰的了。来看看悟道后的卢生,先是拜谢,然后明确的谈到,“宠辱之数,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这是一悟;“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又一悟;“敢不受教。”我以后知道怎么去做了,三悟。再拜而去。修道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2、一枕南柯,又作南柯一梦。
此“蚁穴”好比“觉者”看到的人世,人在世间的追逐名利如同是在蚁穴之中蝇营狗苟一样,对于修炼的人来讲,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3、修炼者的梦。
不管是佛家、道家修炼,通过梦境来点化弟子,都是师父通常可能会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有种种针对的不同情况的。但对师父而言,用什么方式点化弟子,自然是如意的去做,可不是说只有梦境这种方式,而修炼者更不可执著于梦中的景象,甚而存有有求之心,误入歧途。
【例证】一枕黄粱,今又作黄粱一梦,黄粱美梦。
【正见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