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与范例〈3〉:“体谅别人的辛劳”
作文题: 体谅别人的辛劳
它的重点在“体谅”和“别人的辛劳”,借着这个机会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一)能掌握写作步骤,充实作品内容,精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能依收集材料立意、选材、安排段落及组织等步骤行文。
(三)养成观察周遭事物并能写下重点。
(四)能运用观察的方法,适切的遣词造句,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完整表达自己的见闻。
(五)能运用叙事、说明、议论的能力,写作一篇完整的文章。
一、命题理念
现代社会自我意识高张,一般人较不懂得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希望藉本题让学生自我省思,对周遭的人能心存感激、懂得惜福;若别人的行为不能尽如己意时,也懂得体谅,能减少冲突,让社会更和谐。
二、写作大要
(一)写作提示已柔性放入说明当中(以粗黑体字提醒同学注意),学生构思时可以自由运 用,有更宽广的书写空间。
(二)本题“体谅”是重点;“别人的辛劳”是范围。
(三)可用叙述、说明的笔法行文;也可用议论的笔法论“体谅别人辛劳”的重要或原因;还可用抒情方式来陈述他人的辛劳,再以叙述或说明的方式提出论述。
是不是懂得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
是不是常自我反省反思?
“一天的生活当中,有许多人为我们做很多事,不可能凡事只靠自己。如果能多体谅别人,懂得感谢与宽容,不仅自己觉得快乐,家庭、社会也将更温馨和谐。想一想:在你的生活周遭,亲长、朋友、社会大众……,那些人为你付出、为你服务?你应当用什么心态、行动来面对他们?若他们的付出或服务不能尽如你意时,你又该如何?
从感谢出发
从感谢出发
* * *
学生文章讲评:
体谅别人的辛劳 〈此文登载于台湾联合报〉
有没有想过,早晨起来喝到的那杯新鲜牛奶,是谁准备的?出了门,道路两旁的花和树,是谁种植的?中午的那顿丰盛午餐,又是谁烹煮的?答案也许是你、是我、或者是那个你我都不认识的他。
感谢,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情感,那是从“心”出发的一种感觉。它很奇妙,有时候,不须言语,只要一个眼神的传达、一个相视而笑的表情,就能传递到彼此的内心,无需去计算程度有多少,也不必计较物质上的回馈,只要是由心出发再回到原点的诚心,都能使人多了份温暖、喜悦的感觉,很奇妙吧!
经常,我们将摆在眼前的东西视为理所当然,然而,这样的想法却造成了对事物的不珍惜,好像任何人、事、物,都是为我而生般的自我膨胀,这时,我们都该学学“感谢”这门学问。因为,懂得感谢,才会了解碗里的那口饭,是农夫们顶着炙热的太阳辛勤耕种而来;懂得感谢,才会知道父母特地早起只为了帮儿女打点一切的用心;懂得感谢,才会谦卑的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倘若生命是一颗种子,那么,“感谢”的作用就如同阳光一般,能照亮那即将成为大树的小草,也能给从夹缝中生长出来的小花温暖,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吝啬那句阳光般的“谢谢你”,因为虽然是短短的几个字,却可能是使别人努力坚持下去的原动力。让我们一起从感谢出发,为这片美好的土地增添许多看似微小却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吧!
⊙老师讲评
◆优点:
作者以流畅的文笔抒发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心得,充分掌握“饮水思源”与“惜福感恩”的重点。文章一开始便以设问语气引领读者思路,不但不呆板,亦能启发更多的想像与省思。第二段用感性的笔触,阐释自己体悟的心灵收获,留予读者深刻印象。
至于写作方法,能运用修辞技巧凸显文意,除首段的设问外,第三段的排比句型将“懂得感谢”的心情,井然有序地陈述出来,语气富节奏感,文意也有强化的效果。文末亦能善用譬喻,将抽象的概念营造成丰厚、具体的形象,简洁明白,耐人寻味。
而结构方面,第一段诠释“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寓意时,依时间发展顺序叙写,有层次感。末段呼应题旨“从感谢出发”,具回澜之美,收束有力。
◆缺点:
综观本文,纵向情意的延伸既已深入,若能佐用名言锦句,或穿插典故,作横向的拓展,必能使文章更生动、有余味。
* * *
老师范例:
体谅别人的辛劳
一天的生活当中,有许多人为我们做很多事,不可能凡事只靠自己。如果能多体谅别人,懂得感谢与宽容,不仅自己觉得快乐,家庭、社会也将更温馨和谐。
当我们走在洁净的道路上,那是一大早在几位清道夫的打扫下,使条条道路日日都像是一条金砌的道路”。
在夜里“孤灯下失眠,放眼望去,课本、文具、玩偶,成一长龙,顿时惊醒,我是如此幸福。向着那如繁星沙数,那些曾被我自大忽略了的认真的人,我开始忏悔”;“农夫的爱心,包在丰美的稻穗里”,一下子仿佛觉得从别人身上得到的很多,从自己付出心力很少。
在夜里静坐思索,才体会到老师为何在我们表现不好、成绩考差时大发脾气;体谅父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脸上丝毫看不到一点点笑容,那是在外劳碌奔波下,为了让家人有幸福快乐的日子所忍气吞声的阿!
藉由舒发心中体谅父母、师长辛劳,与感谢感怀许多人默默为我们所做的辛苦付出,也期待以后走入社会时,能以同理心为更多人付出爱与关怀。@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