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对于天才的研究,他们对于美感敏锐而富有另类思维,往往比较有人情味,在这方面迟钝的人不但性格枯燥,且心性多半庸俗而冷酷。一个国家民族也是如此,爱美欣赏美的创作的民族性情倾向自由和民主,厌恶教条和专制思维。
天才的思维浪漫多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沉美感是触动创作灵感的潜在动机,一个国家民族需要天才的引领,让其形而上的智慧哲思散发万丈光芒。
有思想巨人,才有富强国家;有智慧天才,才能有划时代巨擘。
帕乌斯托夫斯基擅长用信手拈来的故事,尤其是大师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说明这一类艺术的真理。有一天,安徒生在林中散步,看到那里长着许多蘑菇,便设法在每一朵蘑菇下边藏了一件小食品或小玩意。次日早晨,他带守林人的七岁女儿走进这片树林。当孩子在蘑菇下发现这些意想不到的小礼物时,眼睛里燃起了难以形容的惊喜。安徒生告诉她,这些东西是地精藏在那里的。
“您欺骗了天真的孩子!”一个耳闻此事的神父愤怒地指责。
安徒生答道:“不,这不是欺骗,她会终生记住这件事的。我可以向您担保,她的心绝不会像那些没有经历过这则童话的人那样容易变得冷酷无情。”
在某种意义上,美、艺术都是梦。但是,梦并不虚幻,它对人心的作用和它在人生中的价值完全是真实的。弗洛伊德早已阐明,倘若没有梦的慰藉,人人都非患有神经官能症不可。帕氏也指出,对想像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渊源于生活的想像有时候会反过来主宰生活。不妨设想一下,倘若彻底排除掉梦、想像、幻觉的因素,世界不再有色彩和音响,人心不再有憧憬和颤栗,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帕氏说过,人人都有存在于愿望和想像之中的、未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第二种生活。”应当承认,这第二种生活并非无足轻重的。说到底,在这世界上,谁的经历不是平凡而又平凡?内心经历的不同在人与人之间铺设了巨大的鸿沟。在人生表象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人生讴歌。
一切皆梦幻,一切皆曾经有过,一切皆泡影。然而划时代的天才能将当下时代领航至超越时空藩篱,让后来所瞻仰歌咏属于这时代的不凡天才,从而研究了解这时代的美感、思想文化等等,也就是说:“天才所属的时代,是一个多采多姿的泡影。”
一切皆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天才的创作过程离不开灵感。所谓灵感,其实包括两种不同状态。一是指稍纵即逝的感受、思绪、表象等等的灵机一动,或如帕氏所说:“不落窠臼的新思维或新的表象如闪电似地从潜意识深处迸发出来。”这时必须立即将它们记下来,不能有分秒的耽搁,否则灵光一闪会如昙花一现永远消失无踪。这种状态可以发生在平时,便是积累创作灵感来源的思维,这灵感思维来自天才的直观。此外,透过阅读写作也可以产生,尤其是写到文思泉涌、欲罢不能的美好时刻,那种信手拈来的神奇妙心,发乎情,止于所不可不止的灵气活现,才是预感到创作力高涨而产生的振奋喜悦。
天才的创作在有意无意之间,非一般思维所能理解,他们的灵感呈现跳跃式的精进,只可惊讶惊喜惊叹,却抓不住他们思维的轨迹,属于浑然天成的“道法自然。”
陆游在诗里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偶一为之是种偶然,偶然亦必然。宛如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的道不仅道通天地有形外,还能思入风云变态中。思也风云,行也风云,孔子的道一以贯穿前古、当下至今绵延二千多年,影响整个时代、全世界的每个层面中,与在哲学上有天才之称的柏拉图所确定的一个很棒的观点:“在多中认一,在一中认多。”似乎东西方的哲学精髓不谋而合,纯属妙不可言。
再次体悟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研究探索天才的创作与哲思,大都有这份磅礡的豪情雄心,方能起步于飞龙腾云驾雾的深不可测,只能摇头赞叹不已,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