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命力 】古庙艺术孕育的传统木雕
庙寺是东方传统文化代表之一,不仅是平民百姓信仰的依归,更具体表现于东方社会规范中,敬天重德、心存善念、个人修养、遇事反求诸己等人文价值。
兴筑庙宇,在地方上是件绝不可马虎的大事。有许多艺术家、书法家、彩绘和雕刻师傅前来共襄盛举!为信仰也为艺术,他们毫不藏私,看家本领尽出,就是盼望用自己最好的作品敬献上天,因而许多精致的传统木雕多缘自古庙艺术。
古庙雕刻一角 |
在木香中长大的孩子
历史悠久的鹿港天后宫,发源于康熙年间,香火鼎盛。漫长岁月以来,庙宇因为陈旧、毁坏自然时有修复,每一次都会有很多艺师们前来鼎力相助。其中一位令人印象深刻、堪称一代匠师的李松林先生,数十年前,他以年仅十八岁之龄,担纲主持天后宫之修复装饰。
天后宫大门 |
天后宫一角 |
天后宫一角 |
天后宫灯笼与屋顶 |
从十八岁起在天后宫工作了四年的时间,李松林老先生留下许多精致,且历久弥新的作品。其后更接受各方委托,如庙宇建筑、个人典藏或家具…等工作,直到七十五岁。
李松林作品–威震八方 |
李松林作品–轿子雕刻 |
李松林的木雕工作室就座落在天后宫附近巷道内,由继承其衣钵的第四个儿子-李秉圭接手。1947年出生的李秉圭,自幼生活在木雕环境中,长年耳濡目染,除了对木雕的浓厚兴趣,加上自身的苦修,使他成为鹿港传统木雕李氏世家第五代传人。
李秉圭工作室 |
李秉圭于1990年开始全心投入他最擅长的人物系列创作。他说:传统人物的雕刻唯有不受制于前人旧作,才能充分发挥。创作一件作品,不但要了解其背景与内在的东西,还要在这过程中透过自己的诠释,表达出与自己的想法相契合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有内涵、生命的好作品。
李秉圭作品–飞天 |
他的灵感源自创作坊的意念演变,有的是从先贤的作品或是现代人的作品中带动自己另一种创作思维。他说,周边的学问也会提升你的创作。
李秉圭作品–降龙尊者 |
创新是艺术传承的精髓
从少年时代就跟着父亲李松林学艺的李秉圭,在工作室已工作了二十年之久。他表示:“艺术跑不出宗教,很多题材上都是从宗教、神话、传说、戏曲里择录出来的!像十八罗汉这种题材是我们时常应用得上的,因为罗汉们可以表达很多、很多变化,不管是吉祥的或是诗词里面的东西也有,如现在庙宇中看到十八罗汉有的是宗教性的,有的则表现文学气质。”
李秉圭作品–千里眼与顺风耳 |
清朝时期,排名全台第二大港埠的鹿港,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及工艺。诸如木雕及锡器等,工艺之精致华丽的程度闻名全台。然而不只是工艺,就连严格的师徒制也完全承袭了下来。
李秉圭的个人经验是:“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早期父母给我们学功夫,来保障我们以后的生活,以前的观念是这样的。然后学着学着,培养出对功夫的兴趣来。”
李松林老先生的要求很严格,而学功夫就是要这样,底子自然会打得很稳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就算他是年纪很大的老师傅了,他也认为他一直在学习。”李秉圭说:“传承给我们的一个观念就是:你在雕刻,每天都在创新,你每天都会接触到新的事物,产生新的问题,等待你去突破”。
在工作中提炼人生
木雕是个传统的艺术,有多种流派,技法上差不多,主要是从造型风格上作区分,现在资讯发达,各流派的东西都能涉猎到,作品变化也多了。
李秉圭说,现在年轻人都不学这些传统技艺了,这行业要有很多人参与才会热络,大家共同激荡出不同的东西才能有新的面貌呈现。他的技艺是从先贤处学来,有义务传递给后进。
李秉圭作品–螃蟹 |
22岁就开始木雕艺术创作,至今已36个年头。在工作中他参悟到:“木雕的制作一直在把不良的东西去掉,一层一层的去,剩下的就是好的也就是作品的部分;就像把一个人一生中生长出来的一些不好的东西、垃圾、烦恼等去掉,一直到人走了,剩下的就是舍利”。
一件作品的创作,要从整体营造,要能衔接相互呼应,创作时要留余地,给自己洗练的机会。他,在工作中提炼人生。
*****
木雕圣手李松林
张庭卉整理
木雕大师李松林的作品以精细闻名,虽然我们来不及看到他本人的风采,不过从作品中不难看出老先生做事一丝不苟,处处要求完美的严谨态度。
1998年去世的李松林和木雕结了一生一世的情缘,用七十几年的时光专心致力在木雕创作上,留下的作品之多、之精美,在台湾木雕界鲜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李松林作品 |
李松林1907年出生在雕刻世家,小时候随着父亲做木作,十三岁学习雕刻。从十五岁起跟着家中的长辈一起到辜家工作,持续了两、三年的时间,就在那儿开始学习最基本的扎实功夫。年轻时所做的木工比较细,可以说是精雕细琢。
木雕大师李松林在七十几岁时,打算筹划生平第一次木雕个展,所以展开一系列的创作,事后,李家将这些创作全部列为非卖品予以保存,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百年纪念展的作品展出。
木雕家李秉圭说,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从七十五岁到九十岁汇整起来的,所有老先生的作品和一些画稿。四十五岁以前,大部分做庙宇的东西。到六、七十岁之间,有很多是天主教的作品,例如:祭桌、祭台,还有神轿。
七十五岁以后,全部都是自主性的创作。立体的东西,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他想到什么就做个设计稿,根据设计稿去雕作。他修整的次数,一个线条可以修整好几十次,甚至一百次,修整到他定稿了,他才去接着工作。雕刻这种东西是随时在变化,那灵巧的东西就是在瞬间的变化。
李松林作品–戏狮尊者 |
李秉圭说,所有的作品雕工蛮细的、也蛮活的,可以说是精雕细琢,可以说是活灵活现。像动物,花鸟的雕刻都做的很精细,虽然比较简单,还是不失它的雅致。流动的线条,新颖的创意,活泼生动的构图,一点也不输给现代的艺术设计,那么鲜活亮丽,值得令人再三咀嚼玩味。雕刻的纹路,也是前后错落有致。
纵观李松林七十几年间精彩的创作生涯,他不只用独特的创意赋与那些多样、多变而又精美作品的外型及内涵而已,木雕大师同时也将台湾七十几年时光的轨迹,深深的刻划在他的作品中。
*****
敬天法祖 正己正人
文/文敏
古典艺术的来源之一,源自于各民族对神圣的天神信仰和诸佛菩萨的赞美而诞生!
早期人类艺术起源于宗教信仰,如千年来陈列于西方各大教堂里,赞颂天主的彩绘与雕像,其艺术价值历久而弥新。相对于西方,地处东方的中国则有举世闻名的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等石刻遗址,千年来屹立不摇于沙漠中、岩壁上,在艺术史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古庙雕刻一角 |
传统庙宇不仅典藏千年来中华古典文化,更是先人们自我惕厉,人格典范的实践之路。壁上一幅又一幅栩栩如绘的浮雕故事,不禁让人赞叹传统文化的高尚风范。相较于现代社会速食文化之变化万千,随波逐流的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失掉了对人格价值、道德伦理的坚持。
壁画 |
在东方,古寺庙宇,流传了数千年来人们对神、佛,和道家真人的歌颂!在创造庙宇艺术,祈求上苍庇佑的同时;人们不忘提醒自己,相信神佛的慈悲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学习谦和有礼。
古庙雕刻一角 |
西方的教堂、尖塔、彩绘玻璃、哥德式建筑等,同样是中古欧洲庄园居民生活信仰的重心。在基督教信仰最鼎盛的时期,人们的生活奉行纯洁、俭朴,结合社区之金钱、物资、人力,群策群力缔造伟大教堂建筑,传颂表现神之伟大的艺术于世。
如果我们硬是以“现代人的观点”,误认为那全是僵化、保守的陈年古语!很可能因此错失认识古典艺术的教化内涵─“敬天法祖,正己正人”,及如道德经所记载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传承自老祖宗的微言大义。
对照今日社会上逐渐失控的人心、欲望,可说是百年来所谓“开放、进步”,带给我们的“文化奇迹”!然而,这真是进步吗?粗心的一味批评传统文化古板、僵化,这样的“历史快转”,很可能使我们难以真正明了当时社会之单纯朴实、敦厚重德,与乐天知命的人性光辉!@*(//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