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4月15日报导】寻找快乐的金钥匙(四):青少年篇(中央社记者徐毓莉台北十五日电)青少年忧郁症症状往往易被混淆为叛逆行为,同侪也可能以装酷、装忧郁看待,或对忧郁症贴上负面标签,董氏基金会说,学校师长应对学生传达一种观念:忧郁症就像“感冒”一样,不应以特殊眼光看待;家长与老师在看待学生行为反应时,也不应将一切归因为叛逆,以免延误病情治疗。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组主任叶雅馨指出,如果青少年个性上出现变化,像是从活泼、热心、广结善缘变成沉默寡言,或是快速变胖、瘦、食不下咽、成绩一落千丈,同学与老师应该都可以察觉,同学应向导师说明,由导师判断背后因素以及可能的处置方法。
通常学生情绪或个性出现变化,大部分会是同学、老师察觉,叶雅馨表示,学校老师扮演着前哨者、陪伴者,以及与家长沟通者的重要角色,有时候老师观念不清楚,会将学生忧郁症的症状视为偷懒、本身个性如此,而加以斥责。
叶雅馨说,青少年与大专学生在忧郁症的表现上,青少年可能不知道如何描述内心状态,而有“假面忧郁症”的状况,也就是出现暴力、堕落、偏差行为,容易让身边的人无法了解问题所在。
董氏基金会目前在全台湾八所国中、高中推动校园驻诊,藉由专业精神科医师或临床心理师每周驻诊半天,透过导师、辅导老师与专业医师驻诊,建构完整的校园防护网,厘清学生的心理状态。
为避免同侪对忧郁症同学的误解、被污名化看待,叶雅馨说,忧郁症患者通常会很在乎他人眼光,也会感受到“被误解的痛苦”,学校老师应该传达忧郁症就像“感冒”一样,不要让同学出现异样眼光。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显智也指出,社会对于青少年多半存在刻板印象,将青少年许多行为归因为“叛逆”,其实青少年没有理由一定会变叛逆,家长在看孩子的一些反应与行为时,不能仅认为是外在因素影响,例如课业压力大等,而忽略孩子本身的生理状况。
邱显智表示,忧郁情绪与外在因素有关,家长必须有敏感度去察觉孩子的变化,反应在行为问题上,孩子可能有:不想上学、易怒、不想动,或是身体出现肚子痛、头痛等问题,在找出忧郁情绪背后的因素,才能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他认为,大多数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属于忧郁情绪,如果忧郁情绪持续一个月以上,就可能是忧郁症,当忧郁的状况已影响到生活功能,无法专心上课,甚至出现没胃口、失眠等问题,家长就必须提高警觉,寻求专家协助。
“越年轻得到忧郁症,终生得病率越高”,这是许多家长在得知孩子有忧郁症时,最担心的问题,邱显智表示,目前忧郁症透过药物治疗可获得改善,如果延误治疗,反而对生活影响更大,通常青少年第一次发病,服用药物半年至一年可以康复,之后可停药观察,一般而言,七至八成的恢复成效不错。
家长在照顾忧郁症孩子时,在孩子刚开始生病时,邱显智建议,采较宽松的标准要求孩子,当孩子病情有所改善后,则提高对孩子的标准,并且教导孩子学习面对外在压力、纾解情绪,陪伴孩子一起走过忧郁症。9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