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厚谈中国民乐“情通天下”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4月14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林之昊报导)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管子演奏家胡志厚﹐于4月8日下午在哈佛燕京学社举办以“心、气、神、化”为主题的讲座﹐ 分享了他50年来学习﹑演奏﹑教学﹑研究管子的心得和他感受到的中国民乐的神韵。
1986年﹐胡志厚在法国巴黎参加国家艺术节。演出后﹐一对艺术家夫妇问他﹐“结构很简单的中国乐器管子﹐为什么在偌大的巴黎歌剧院﹐这么多观众能和你共呼吸﹐理解你的音乐﹖你的演奏美学原则是什么﹖”
胡志厚说﹐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刻。西方音乐家可能讲究的是征服观众﹐中国音乐讲究的是心灵的沟通。包括演奏技术﹐ 都融化在音乐里﹐ 成为感情。中国演奏艺术讲的是“情通天下”。他说﹕“只要你是人﹐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我把我最美好的感情给你﹐你怎么会不懂我呢﹖”
认识传统
胡志厚表示﹐他到世界各地演出受到尊重﹐不是他有什么本事﹐“人们欢迎的是我民族的文化﹐是我祖宗留下的荣耀。”而传统是一条河流﹐不是僵死的。所以搞传统音乐不能光在理论上的研究﹐要有活的继承﹐多一些实践。
中国现在各个省﹑市﹑县都在搞理论研究﹐搞“全集”。河北省搞了胡志厚的老师﹐民间管子大师杨元亨的的谱子﹐可是作为杨元亨的传人﹐他都看不懂。胡志厚称如此“全集”为“一堆废纸”。他说﹕“即使有录音有录像﹐你不入心呢。音乐是从心里发出来的﹖只想仿古而失去身边的传统是一种愚蠢。只想未来而无视自己脚下的这块基石﹐是拔着自己头发想升天的可笑。”
胡志厚从12岁学音乐起﹐所有的老师都是60﹐70﹐80多岁的老艺人。 他们对传统音乐的理解不是从书本上来的知识﹐而是用一生的艺术实践﹐一生的智慧总结出来的。胡志厚的管子启蒙老师杨元亨是一个民间艺人﹐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道士。他讲节奏﹐不是讲快慢强弱﹐而是两个字﹕“心板”﹐节奏不光是要准确﹐还有象心动那样。为什么北京的老戏迷听到那段铿锵的最后一个音节时要叫好﹐因为那节奏点到了心上﹐太过瘾。
老师教他演奏﹐首先让他唱﹕唱得有味﹐才吹得有味。光唱不行﹐还要心里哼哼。老师说﹐“口唱心不唱﹐是口中有曲﹐心中无曲﹐乃无情之曲。”胡志厚感叹道﹐我们民间艺人常常把最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话把他升华了。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认识深刻得令人惊讶。可是现在许多搞传统音乐的人还特别崇洋﹐那是因为他们不懂自己的传统。
中国50年来传统文化破坏太多。例如﹐被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北京智化寺音乐”,为中国四大古老乐种之一,自1446年以来已相传二十六代。当年﹐梅兰芳等大师一再呼吁抢救“智化寺”音乐﹐可是这些国宝都被打成封建糟粕﹐导致“智化寺”音乐绝响五十年。中国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新文化的方针﹐ 但是古的不用了﹐洋的不要了﹐都推掉了﹐拿什么出新﹖胡志厚称其是“釜底抽薪”。
中西文化的区别
胡志厚说﹐现在很多问题很难让人接受﹐动不动就来“中西方文化比较”。比较的结果往往是失去自我﹐因为我们还不懂自己的音乐。
西方音乐的节奏跟我们传统戏曲节奏﹑重音都不一样﹐韵味不同。我们学生玩起西方的打击乐器﹐手腕快的跟闪电﹐可是打中国的就一点味都没有。阿炳的“二泉印月”世界闻名﹐还有把它写成交响乐的﹐其实真不如一把二胡来得流畅﹐让人听得迈不开步。
1982年胡志厚在巴尔帝摩演出﹐他吹了“阳关三叠”和“江河水”﹐有个美国老太太抱着他哭了五分钟﹐她的丈夫在朝鲜战争中战死了﹐她说了一句令胡志厚至今难忘的话﹐“一个东方的音乐家﹐用东方的乐器﹐演奏东方的音乐﹐把我这个西方老太太几十年埋在心底的感情讲出来了。” 这就是中国音乐的“情通天下”的民族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重“心”﹑重“情”﹐重“人”﹐所以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必须是“人文主义”的。我们教孩子学音乐不是为了好听﹐或让他成为天才音乐家﹐而是教他用耳朵去认识世界。“心”的自我修养升华就成为“信”﹐“心”与外界感知就生“情”。胡志厚说﹐汉字的内涵可了不得。“情”字是一个“竖心旁”﹐一个“青”。中国音乐的“情”就是“青青白白”的一颗“心”。
不过现在音乐界里“伪﹑奇﹑怪﹑异”的风刮得很凶﹐好象没完似的。但是胡志厚断定这些都是短命的﹐他说﹕“你能欺人一时﹐不能欺人一世﹐你能欺人今世﹐不能欺人来世。” 深受五千年文化熏陶的中国老百姓﹐一定会有自己的选择。
管子文化的生命性
胡志厚五十多年的研究最大的贡献是发掘了管子生命性的一面。
当今流传下来的管子文化多是有风俗性﹐表达是一种欢快﹑火热﹑诙谐的感情﹐其中有代表作《放驴》。 胡志厚为了继承这个根﹐上学时每个周末骑自行车到农村去﹐跟农民一起干活﹐聊天。因为他觉得这个乐器本来就是农民的﹐“我没有这种感情﹐根断掉了﹐就没有底气了。”
但是他在六十年代开始考虑管子音乐怎么往前走的问题。管子反映人文性的东西只能在典纪﹑唐诗里找到一点痕迹。他越读史书﹐越觉得管子应有让人动深层感情的一面。
正好这时有个前俄罗斯的音乐家来学校演出﹐他演出的曲目全是欧洲古典音乐。演出后教师们疯狂的鼓掌﹐他也疯狂的跑回去﹐在写下一篇日记﹐“我好象开始懂得音乐了。”他拿管子吹起“二泉映月”来了﹐这是他追求的开始。这以后就刚好文化大革命﹐他成了革命的对象﹐其中之苦让他懂得什么叫生命。
文革以后﹐音乐学院恢复上课。有位老师开了一门古代汉语课﹐从诗经讲到宋词﹐他连续听了十年。胡志厚说﹕“我感受到了一点﹐我的管子艺术要扎根在民间。同时管子要发展﹐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中去吸取营养﹐认识自己的艺术﹐再加上你自己肯于去体察﹐你才可能不左右摇摆。”
胡志厚创作的代表生命意义的管子音乐作品有﹕《醉翁操》、《雁落沙滩》、《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鸟夜啼》﹑《高山流水》等。
讲座中﹐胡志厚为来宾吹了《高山流水》﹐听完后﹐翻腾在脑子里的就一个词:余音不绝,绕梁三日。◇(//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