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时需要的野地早已大量减少,这是是时势所趋,无力阻挠的事实,我们几乎无法再造一个与我们那个年代一模一样的童年沃土,让孩子享受一个浪漫的童年。
如同儿童戏剧专家史密斯所说的一样:“孩子应该多闻、多尝、多些刺片、多些意外……儿童时期的权利是游戏……可惜大人们却将孩子最亲密的空间、环境、野地毁灭殆尽了。”
我的一位读者便略带质疑的问我:“是啊,你讲的我全同意,但现实便是这么残酷,我们一离开家,除了马路与车水马龙的车子之外,就只有一座小到不行的公园,我是想这么做,但请告诉我怎么做?”
他的疑惑像针一样,刺醒我的某些一厢情愿,现代孩子的世界里已经愈来愈少关于风花雪月的场景,没有萤火虫、乌龟、水母的记忆,少了遇上青蛙下蛋,小鸡生出的惊奇,根本不可能在漫步亲近泥土与草香,在蔓藤上来荡去的……。
但,真是如此,而且无法改变吗?
这一件事一直放在我的心中反复思索,是的,如果我是一个关心孩子的父母,也明白童年的记忆对往后成长的他至关重要,很想给孩子一个丰富有回味的童年,但限于时空,能怎么做?
属于老家宜兰似的荒野,台北很难有之,孩子出了门,的确遇不到水树银花,淙淙细流,根本少了英国设计家罗宾.莫尔在他的著作《童年的领域》所述及的:“开放、多元、可操纵、能探索、不知名的,以及狂野。”
如果这一类的借口,你相信,也同意了,孩子的童年注定不会丰富,事实上,许多乡村已经城市化,一些隐藏着曼妙生机的湿地、绿野、河溏……早被虎视耽耽的商人,利用怪手填土、疏的工程,大大改变自然的形态,孩子所能拥有的新的自然环境,而我们则必须学习用新的自然环境,提供孩子一套全新的丰富童年,这是难题,但必须解决,而且可以办到。
首先,我必须澄清,所谓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并非单指野地生活而言,即使晚安说故事,一起下棋,聊天说笑话……都该列入丰富生活经验之林;再者,必须一并突破阅读一词的偏见,以为读书,只是课本内的读写算而已,不!真正的阅读还应该包括两本大书,一本叫自己,含藏了性向、兴趣与能力,二是大自然,包括宇宙全部,这本书够大,不可能读完,所以应该各取所需,读它一读,我读出这样的心得──宇宙浩瀚,我很渺小,你可以引着孩子读它,而心得自得。
关于儿童如何接触到自然世界,儿童心理专家有过这样的调查,一类近处的小地方,包括居家附近的公园、河流、池溏、树林、野地、有泥土的地方,作家那伯汉便认为:“孩子偏爱这种小地方……可让他们在其中隐、泼弄、堆筑,而且离不过数十码、百码。”
一类是远方的森林,另一位作家柯林.渥德(Colin Ward)提出如下的描述:“树林可供攀爬、躲藏、堡垒或者基地,它是洞穴,也是小屋,供做为庇荫、地标与隐私的地方;倒下后,便成了障碍的场地,筑穴的材料,你可以在其中发现小动物、鸟类与落叶……是孩子捉迷藏的最佳场所。”
最后一类则是居家生活,家不仅是吃与睡的地方,还是沟通情感,创造记忆的场域,回了家理应回到一个安全窝里一样,有很多事好做,不单单只用来做功、考、骂人而已。
丰富的生活经验,看来不是那么狭隘与局促,根本的重点在于用心与方法,并且同意知觉林木的生命,鸟语低鸣,流水潺潺,风雨雷电等等,不比阅读一本书来得逊色,并且乐于带着孩子奔向大地的怀抱,一起攀岩附石、泼水踏浪、挖土掘泥、漫步学习……来一趟浪漫的人生之旅。@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