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新闻文化:报纸、广播、电视如何制造真相?》序

书摘书话:从客观报导到娱乐资讯文化

苏蘅
【字号】    
   标签: tags:

新闻文化的沈沦,是以刺激、戏谑、怀疑和微不足道的“垃圾”共同展现?英国文化研究学者史都华‧艾伦于2004年再版的《新闻文化》(News Culture)一书中,回顾20世纪英国和美国多元新闻论述发展历程,也探讨21世纪新闻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艾伦文笔生动,对于英国和美国实务界、学术界的人、事、物都很熟悉,本书从新闻如何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场域发挥影响力切入,解剖新闻媒体从过去迄今对特定权力和控制关系的扭曲和转化,藉由一个浩瀚又不停延伸的主题──新闻文化,来探讨媒体和社会的共生关系,为读者阐述新闻事业一百多年来演进的历程。

艾伦是西英格兰大学文化研究学院的教授,他阐述新闻诞生时,“客观”成为记者专业的标竿,也是新闻事业肇始的理想信念,不过到了最近,当各种有关新闻产制的新规范应运而生,新闻媒体变成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角力的场域时,作者质疑当下的新闻媒体仍然是一本发展初衷的第四阶级?或者是受制于环境、系统,不再为民主政治投注热情的牟利工具?
这本书聚焦于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世界,剖析每个历史时点上、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直接意图、策略和论述方式,也指出新闻文化演变都和操作于其中的脉络产生关联。因此在每个阶段,“新闻”是什么、应如何发展,都具有十足的争辩性。

传播科系学生借此可以知道某些媒体现象比一般认知的还要久远,理解新闻发展史上的重要议题,也可以从通俗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待新闻文化的变化。阅读这本书之后,你看新闻的视野和角度必然变得大不相同。

从第五章开始,这里能找到许多在台湾也极具争议的类似实例。作者在此探讨读者如何对新闻文本进行“解码”或“读取”,以及阅读心理;就小报阅读而言,本书虽然以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太阳报》为例,但和这三年《苹果日报》在台湾崛起,且发展成一种新的阅报文化,颇有相似之处。

台湾电视新闻近年常被指是一种社会乱源,无独有偶,澳洲和英国对父母子女和新移民下一代的研究发现,电视新闻展现的“真实生活”影像,是让5至12岁小孩最不安的节目类型。

第六章和第七章也从组织面和社会面探究新闻报导为何为有各种“悖离”专业的作法,例如小报刊登上空女性模特儿照片,重视暴力犯罪、种族歧视,电视新闻不断展示警方扣押的画面,为何这些在当代新闻产生共鸣的新闻价值逐渐成为主流?当新闻愈来愈仰赖即时性、简洁、戏剧性和概念简单化等因素,记者和消息来源的互动也持续在变,新闻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和公共道德“另一种具霸权形式的偏颇”。

什么是客观的新闻?艾伦用哈林的“共识领域”、“正当争议领域”和“悖离领域”来谈。记者角色多半是共识价值的倡导者或引领者,但是正当争议领域,甚至悖离领域,也提供记者传达客观声音的场域,甚至进入悖离领域后,记者会披露和谴责那些违反或挑战政治共识的人,并护卫政治冲突的界线。但是新闻的这三个领域是不稳定而不断变化的。

艾伦也认为,消息来源和记者“预先存在文本”之间密切相关,并由此讨论新闻论述的文化政治。他说:“记者是现代社会中优秀的故事叙述者,他们的新闻报导大大影响着我们对那个无法直接经验的‘外在世界’所抱持的看法……我们单凭信任,就相信许多事。”但艾伦明白否定这种不假思索的信赖感,并从理论层次剖析新闻再现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例如他指出再现过程具有霸权特质。

作者列举文化研究中20多年来对性别、暴力、种族、战争,及意识形态冲突新闻论述的数十项重要研究,发现许多意识形态和新闻记者所理解的价值均有类似之处,潜藏在新闻行业的常规中,影响资料搜集手法、呈现的风格,以及建构的事实“真相”,这些横跨英、美、澳洲、加拿大和印度的实证研究,不但有助读者整体认识新闻再现的背后成因,也可理解这方面的最新发展。

作者在最后提出待研究的重要新闻议题,值得台湾借镜和思索。首先是,在今天“新闻自由”意味着什么?新闻媒体所有权的动态变化对新闻自由产生什么影响?“公共领域”的观念仍然可行吗?新闻机构必须如何改变,才能减少目前报纸和电视阅听众人数下滑现象?“真相”和“事实”如何连系?记者是否有基本责任去判定任何既定情况的真相呢?新闻是一种专业吗?专业的判定如何影响新闻机构对人员的雇用?是否能增进记者专业自主,而不受管理阶层的影响。最后一章篇幅虽短,却充分显示作者对未来的焦虑和不确定。◇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学习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而且起心动念很快,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我们父母要知道,聪明与智慧是不能划上等号的,所以,为人父母要懂得帮助孩子把聪明转化为智慧,不要到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 眼前掉落一张千元大钞,你会怎么办?是当下马上冲过去捡起来?还是有些在意但路不拾遗?或者是不以为意的潇洒走过?如果这是一块钱,基本上可能没人会捡。就算是五块或十块钱的铜板,会捡的人可能也不多。然而,换做“钞票”可就另当别论。大部分的人应该都会庆幸鸿运当头的伸手去捡吧。只是捡了这千元大钞,难道就真的“赚到了”吗?
  • 日本人最喜欢努力了。 对人动不动就说“努力”,连自己都常把“我会努力”挂在嘴上。这是因为人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将“勤勉是美德,努力必有回报”这类耳熟能详的话,当成心灵的依靠。
  • 补作文、补数学、上英文、参加科学教室……休闲时间被补习班、才艺班填满,还是不见起色。你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你最近帮孩子买书了吗?你知道这个月孩子读了几本书吗?孩子最喜爱一本书是什么?
  • 阅读确实可以增强国语文能力,但是请注意: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最忌讳的是父母时时担心:“我家孩子最近光看课外书,成绩一点也没改善,到底有没有效呢?”

  • 复活岛上的石像,举世闻名。可是,一般人大概不清楚,复活岛上共有887个石像,大小不等。其中,280座石像昂首而立,远眺天际;另外100座左右,散落在道路两旁,显然是正在运送途中。其他半数左右的石像,聚集在雷诺瓦瓦谷采石场,正等待启运。

  • “你妈怎么那么不一样啊?”

    第一次被人家这样问时,我还以为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或者那只是个玩笑。大概是从小就跟在妈妈身旁的关系,习惯了妈妈的方式,我以为天下的妈妈本就都是这样的。

  • 寂琦从小是我亲自带大的,有一段时期我因工作需要,给寂琦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保母,但寂琦就是不肯接受保母。因此,不论我做什么或到哪儿,总是带着寂琦,或者由寂琦的爸爸接班照顾。
  • 不知从何时候开始,书在日本已经从“理所当然该读”变成“不读也无妨”。

    有些人也许会抱持冷静的态度,接纳时代所造成的变迁,但是我完全站在反对的立场。我坚决认为,读书并非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应当养成习惯的“技能”。

  • 针对“为什么必须读书”的问题,我一定会先回答“因为读书是塑造自我的最佳方法”。自我形成的过程是非常快乐的,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创造自己的世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