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2月2日讯】
政治效应与司法效应
《争鸣》记者:台湾倒扁风暴,自夏迄冬,已达半载。最近陈瑞仁检察官提出起诉书,但陈水扁似无引退之意。你看台湾政局发展的前景如何?
答:我一开始就讲,这出倒扁vs挺扁的连续剧,会一幕幕演下去。这一幕是“红潮滚滚”落潮,悲剧英雄施明德退场,司法英雄陈瑞仁亮相。再插进马英九特支费假发票案,双方打得如火如荼。
问:陈瑞仁起诉第一夫人吴淑珍,陈水扁总统列为共犯,总统涉案部分,在职时依宪法规定不起诉,卸职后追诉。这样的起诉书,能否标志司法独立,树立了台湾民主宪政的典范?
答: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制度,这当然是台湾民主宪政的一次突破。在中国,像李鹏家族的贪腐,国人共知,不但总理任内不准碰,卸任这么多年也碰不了,而台湾在职总统都可以碰。但对台湾本身的民主进程来说,陈瑞仁起诉书的政治效应远远超过司法效应。
问:这怎么讲?
答:你一看起诉书就知道。检察官陈瑞仁将吴淑珍等人以贪污罪起诉,把总统列为“共同正犯”,本身就有违宪之嫌。因为根据宪法,总统除犯内乱外患罪之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而罢免总统,应由立法院按宪政程序进行。我们看到连续剧的前两幕,立法院“一罢”与“二罢”均未通过。施明德的群众运动“红潮滚滚”也已退潮。于是接下来让陈瑞仁出场演这一幕,目的有二:一是逼陈水扁自动请辞总统职务;或告假由吕秀莲代理,如李远哲、陈师孟等建议。二是迫使民进党内部分裂,增加“三罢”在立法院通过的可能性。
现在看来,这两个目的都难达到。一是陈水扁仍坚持自己清白,不愿辞职或告假;二是民进党内虽有个别人(如立法委员林浊水、李文忠)表示决裂,辞去民进党立委,但“三罢”仍难在立法院通过。再加上舆论焦点分散到马英九的特支费案,倒扁的压力反而比前一幕减弱。这是马英九始料不及的。
陈马自蹈制度陷阱
问:你怎么看马英九的特支费案?
答:假如以同一标准衡量,马英九的特支费案与陈水扁的国务机要费案确有相似之处,两人都是自蹈制度陷阱。这两种费,制度上是供首长自行支配,但原则上必须用之于公,半数以发票报销,半数不需发票,首长开个条子,说明用途就可以。实际上有人条子也不用开,像马英九,就把一半的特别费直接汇入自己的银行账户,作为个人所得,还申报为个人财产,交了所得税。据马英九解释,他以个人所得捐赠公益事业的花费,还多过汇入账户的特支费。日前他又宣布要把担任台北市长期间汇入账户的特支费共一千五百万元全数捐助公益事业。
问:马英九此举能否帮他脱困呢?
答:我看不能。同陈水扁一样,马英九无论做什么,挺他的永远挺他,反他的永远反他。现在就看检察官起诉不起诉。那一半假发票的部分,已由马市长的下属承担责任。剩下一半马英九自己汇入个人账户的部分,法律上应已构成侵占。所以施明德说,马英九现在拿出一千五百万,就像中世纪向教会购买赎罪券。
但即使检察官起诉马英九,也同检察官起诉陈水扁一样,挺马的永远挺下去,反马的也永远反下去。反过来不起诉呢,也一样。台湾现在没有是非真伪,只有两极对立。这是台湾民主的悲哀。
民主不是恶性厮杀
问:台湾怎么会导致今天的两极对立?难道这是台湾民主发展不可逃避的命运吗?
答:当然不是。民主政治是公平竞争,不是这种不分是非真伪,“不是你下就是我倒”的恶性厮杀。
台湾的民主,从一九八六年民进党成立,蒋经国解除党禁、报禁,解除戒严到现在,不过二十年的历史。其中李登辉当总统的那十二年,发展比较顺利。一个重要历史经验是体制内外互动配合。民进党的黄信介时代做得最好。没有民进党,没有社会运动、学生运动的互动配合,李登辉很难克服国民党内反民主势力的阻挠,实现台湾民主化的制度转型。一九九六年是台湾民主进程的高峰,那年总统大选,中国以飞弹演习进行威胁,台湾人民以选票作出响亮回答。中国反对的两组候选人,李登辉得票百分之五十四,彭明敏百分之二十一,共百分之七十五;中国支持的两组候选人相加才百分之二十五。就在那一年,纽约“自由之家”评订台湾为全球自由国家之一。那时台湾绝大多数民众对认同自由民主价值的观念是一致的。
二○○○年政党轮替之后,在台湾内部产生了极端主义思潮,背弃自由民主价值。譬如连战出任国民党主席后,宣称“过去十几年历史是一场噩梦,要一刀两断”!还要“卧薪尝胆,拿回政权,再造党国!”民进党也学样,一笔勾消前人对台湾民主化的历史贡献,把所谓“建立台湾第一个本土政权”,归功于一个党、一个人;挺一个人就是挺“本土政权”!这同党国时代的“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有什么两样?
对自由民主价值的背叛
问:你是说,造成台湾社会的两极对立,国民党和民进党都有责任?
答:是。他们是两种极端主义,两种对自由民主价值的背叛。一种以中华民族主义背叛自由民主价值,一种以台湾民族主义背叛自由民主价值。他们制造“中华民族主义”同“台湾民族主义”的对立,撕裂生活在台湾的二千三百万人。他们把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简单归结为蓝、绿,统、独,亲中、反中,爱台、反台的两极对立,抹煞了一切是、非,真、伪。他们之所以需要制造两极对立,目的全在欺骗民众,掩盖其贪欲与权势欲推动的权力争夺。这是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反民主逆流,政党、政府、国会,还有媒体、名嘴、学者,都有份。
问:你认为怎样才能克服两极对立的反民主逆流,让民主在台湾继续前进?
答:台湾该有新的力量,新的声音出现。现在台湾的政坛、媒体、学界,唱的都是极端主义、民族主义的老调子,争的都是“无事生非”的假命题。比如一方唱“反对台独”,另一方唱“走向台独”,这还是蒋介石“反攻大陆,灭共统一”时代的老调子。因为蒋介石要“灭共统一”(真假暂且不论),所以“通匪”和“台独”,都是杀头之罪。那时的改革者为摆脱党国恐怖统治,选择走向自由、民主、独立之路。今天台湾已从党国专制时代跨进自由民主时代。世界上独立国家未必是自由的,自由国家必定是独立的,这是天经地义。你还要“走向”,岂非倒拨时钟?台湾也早已放弃“反攻大陆,灭共统一”,你还在唱几十年前的老调子,岂不“无事生非”的假命题?这样的老调子继续不停地唱下去,是要把台湾唱完的。
新的声音在哪里?想从旧政客、旧政党中去找,是找不到的,他们唱惯了老调子,唱不出新曲。别看民进党只有二十岁,也已未老先衰,跟着龙钟的国民党亦步亦趋。台湾要让今天尚未在舞台上出现的新的人物,发出新的声音,开创台湾历史的新时代。
民进党国民党唱的是老调子
问:你说的新的力量,新的人物,新的声音,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答:就是现在。你看台湾这些日子,老调子还唱得下去吗?老调子已经唱完。民进党、国民党,唱来唱去一个样。民进党是“四大天王”唱,国民党原来是马英九独唱。特支费、假发票一出来,连战、王金平、宋楚瑜三重唱又登台了,唱的是“连、王配加宋楚瑜行政院长二○○八梦幻曲”,还是从二○○○年唱到今天的老调子。
台湾民主化宁静革命的第一代,包括蒋经国晚年,李登辉、黄信介那一代人,他们有领袖气质,有明确的前进目标和价值观,有历史的使命感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所以能够在国际孤立的艰困之中成就台湾的自由民主大业。他们的失误,在没有培育出第二代新的领袖。新的力量,新的人物,新的声音,应在第三代中出现,时机就在明年,二○○七。
○七年国会选举是转机
问:现在大家都关注今年的北、高两市选举和二○○八年的总统大选。你为什么说时机在二○○七?
答:今年北、高两市选举,谁赢谁输都差不多,无关大局。台湾要有真正转变,只能是二○○七年国会选举。
第一,现在的国会,是公认的台湾三大乱源之一。其他两大乱源是政党和媒体。你打开电视看看台湾国会像什么样子?一个叫黄昭顺的女议员,在公众场合跑去同行政院长握手,然后拿着照片大闹国会殿堂,说行政院长握住她的手太久就是“性骚扰”,看得叫人作呕。重要的民生法案,连议程都排不上。所以改造国会,是改造政党、改造媒体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第二,明年国会选举,与以往不同,从大选区改为小选区两票制,国会议员减半。按这个新制度,全国划为七十七个小选区,每区选出一人,共七十七名区域议员。另一票选政党,选出三十六名代表各政党的全国不分区国会议员,总共一百一十三名,是现在二百二十五名的一半。原来国民党和民进党通过这个方案,是要排挤小党,但结果可能作法自毙。
问:据国民党方面评估,可以稳拿半数以上议席,怎么会作法自毙?
答:过去那种大选区单票制,最容易选出极端主义政客,因为极端主义的支持者,人数虽少,凝聚力强,只要百分之五的票集中在一个极端主义政客身上,此人就能当选。明年的新选制,为新旧、大小政党创造了平等竞争、选优汰劣、推陈出新的历史机会。只要有新思维的新政党出来,推出各专业领域年轻优秀、形象好、能代表选民意志的新人物,完全可能击败形象丑陋、言语嚣张、行为怪戾,在旧选举制度下被少数极端主义狂热分子拥戴出来的老旧政客。这里必须重视的一个因素是年轻选民与女性选民。一般年轻选民和女性选民,对极端主义的政治对抗和权力争夺十分厌倦、反感,期待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能够提供个人发展自由开放空间的新政治环境出现。这就需要产生新的现代民主政党,以民主政党的良性竞争取代旧式独裁政党主导的恶性议会斗争。这种党国时代列宁式独裁政党遗毒,应当藉二○○七新国会选举予以扫除。
台湾的希望在新一代政治力量
问:目前台湾政坛流传的“第三势力”,或已经出现的“世代论坛”等等,同你说的新政治、新政党有无相合之处?
答:不,绝对不相合。在旧势力的夹缝中间,“第三势力”绝无独立生存的余地。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大陆国共斗争时期,美国就期待“第三势力”出现。结果所谓“第三势力”,不是倒向国民党,就是倒向共产党。所谓“第三势力”的政治性格,就是随风倒,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最后不是倒向这种旧势力,就是倒向那种旧势力。今天台湾标榜“第三势力”、“中间路线”、“世代论坛”等政治势力也一样,他们不过是旧势力遇到危机时分化出来的小派系而已。
台湾的未来,台湾的希望,是在完全超越旧势力的一代新人。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台北红树林)
转自《争鸣》2006年12月号(//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