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特”柏林会议现形记 (6)
第五回敲山震虎之“5.19”事件(上)
5月19日,是柏林大会的最后一天,我等业余“反特”小组乘第一辆巴士先到会场布控准备。李震、陈焰则乘后面一辆巴士珊珊而来。
大会即将闭幕,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一直平安无事,眼看大功告成,“共特”李震、陈焰自我感觉特好,做着满载而归、胜利凯旋,等着上级首长论功行赏、加官晋级的美梦。他俩一路谈笑风生,满面春风亲昵地手挽手进了会场,径直往前面第三排右侧的死角并肩就座。会场两侧桌子一溜排开,呈铁桶阵形,此举无异于焗头进灶!负责监控他们的几个民运人士,以扇形围堵就座。
上午,文革四十周年研讨会,主持是仲维光先生。我坐在第一排,先与他打了招呼,给我发言的机会。
首先演讲的嘉宾是袁红冰先生,其演讲的题目“文革——仍被封闭在铁铸墓穴中的罪恶”
接着依次演讲的是焦国标、蔡崇国、黄元璋。轮到我步上讲台发言时,我紧扣袁红冰先生的演讲主题,强调在文革四十周年之际,中共现政权再次强制剥夺国人的知情权和发言权,为了将那段最残暴最疯狂的罪恶历史打入禁宫,中宣部发出“严防死守”的指令,全力封杀国内任何关于文革的言论和活动。
中共官方之所以如此害怕,是因为他们深知东欧共产政权的垮台,正是从历史解密开始的,重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势必瓦解极权统治的基石。为此,中共吸取教训,把对历史的解释权牢牢地垄断起来,设置重重禁区,制造整个民族的集体失忆症。
他们还声称,“绝不可让境外敌对势力掌握文革研究的话语权”。
说到此,我话锋一转,“中共不仅在国内封杀一切文革资讯,‘共特’也把黑手伸到海外,伸到我们这个会场”。
以我为例,扼要介绍我的文革稿件被同居一室的“共特”偷窃的经过。末了,我提高音调,“对这个国安‘共特’大家说要不要当众给他曝光?”
全场已是群情激愤,大家异口同声“要”!民运人士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二百多人挤满了台下,急切地张嘴瞪眼,翘首盼着我说出“共特”的名字,再爆一个满堂彩。
我掏出李震的名片,念其头衔:匈牙利布达佩斯,欧洲中华时报总编,世界华人作家协会理事……“李震”两字还没念出口,李震那厮已在座位上高举右手,示意我讲的是他。他不举手也枉然,早已事先守候一旁的众多媒体记者、民运人士虎视眈眈,跃跃欲试,将李震围成一团,就等我念名片为号,他们动如脱兔!
顿时,各媒体记者和民运人士的无数镜头对准李震和其女友陈焰一阵狂拍猛摄。正应了“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老话,纸毕竟包不住火,自己干过的勾当不可能不留下痕迹!
平头在主席台前,也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老掉牙尼康F70相机,不紧不慢地对准李震那厮调焦、定格、闪光、拍摄,气得他吹胡子瞪眼却又不敢当场发作!
似乎是“平地起惊雷”,仿佛“柔水生海啸”,转眼之间,会场一片哗然,掀起波澜。
应该承认,李震心理素质极佳,处乱而不惊,以不变应万变,任凭风浪起,我自归然不动,一言不发,做出“我比窦娥还冤”状,显示的确受过良好的特务心理训练。只是后来一出“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插曲,他才彻底乱了阵脚,现出原形!
此时台上大会执行主席彭小明忙在话筒制止我继续说下去。他要求大家肃静,说“只是怀疑,没有确切的证据,不可乱下结论。……任何“有罪推定”都是不合法的”。并说“本次大会已在联邦德国宪法保安局备案,如有必要,可以向德国警方报警”。
同时会场上对国内民众网上直播会议过程,第一时间将这一幕“抓特务”的戏剧性场面,有画面、声音、文字,图文并茂地传播出去。
网路的影响无远弗届,关注柏林大会的国安部门也第一时间知道李震被平头我当众曝光,只是鞭长莫及,徒唤奈何!
坐在主席台上的袁红冰,掏出李震的名片问我,“是不是就是他?”,我点头肯定“就是他!”。
假作真时真亦假
当众多媒体记者和民运人士蜂拥上前,对李震、陈焰拍照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会场上有几位手持“掌中宝”家用摄像机的神秘人士不为所动,只是在原座位上拍摄其他记者和会场上的动静。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些神秘人士的一举一动又都被在会场后面的游动的民运人士用摄像机一一收录。在一片闪光灯和电视镜头的聚焦下,李震和陈焰表情尴尬,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乱了方寸。
李震和陈焰 |
听了彭小明一席话后,陈焰仿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跑出会场找盛雪(民阵副主席)申诉,“恶人先告状”,我也跟了出去。
陈焰跑出会场申诉 |
盛雪柳眉倒竖地训斥我:“你怎么不跟大会负责人先打招呼,就擅自在会场随便指证人家呢?”言外之意,打狗还得看主人脸色哩,在民阵的地盘擅自指证,岂不是“喧宾夺主”吗?
我嘴上说:“我17日晚上就向民阵秘书长潘永忠报告了文稿失窃之事,你们都不闻不问。”心里在想:你们形同姐妹,跟“大会负责人先打招呼”不是等于先跟“共特”通气一样吗?(此情此景,当时跟踪拍摄陈焰的民运人士在场,可以作证,并有照片为证。陈焰还向盛雪告状“就是他一直对着我们拍照”!)
陈焰见有人撑腰,顿时理直气壮,故作冤屈地要求报警!(待续)(//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