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平的竹艺世界(二)
拥抱竹林一窥奥秘
竹子它因为是虚心、有节,我们中国人对一个人的表现,如果很虚心、有气节,就会很尊敬他,竹子它因为有这样的特征,所以张宪平对其特别钟爱,引领我们一览美丽的竹林风光。
一踏进竹林感觉光线不会很强烈,因为有竹枝竹叶盖住,那种密密的透光感觉,徐风吹来清爽,竹枝随着摇曳波动,声音清脆悦耳,深深吸引大家想深入竹林一窥究竟。
张宪平说竹子它所表现的特征,就是纤细、挺直、有弹性、清爽,有时候我们也用它做凉席,夏天睡起来特别清爽。而竹笋长出以后,大概在七、八周左右,它一生的大小就已经长成了,它生长快速,种植下去,大概是十年就可以成为竹林。台湾的竹子种类蛮多的,但是比较常用的,有长枝竹孟宗竹,还有乌叶竹及桂竹麻竹等等。做高级的竹编器,是采用三四年生的桂竹,如果六、七年的桂竹材质本身就比较坚硬脆弱。创作竹编器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构思要怎么去做,然后在竹编器上面把它表现出来。
竹编创作品赏析
看似柔弱的竹枝挺立大地,大风吹起,尽情的随风摇曳;既刚且柔的桂竹,是张宪平创作素材的唯一选择,在他的竹编中,常留桂竹特有的风韵。
《盼》 |
这一类是比较传统的,纹路呈现几何图形的变化,拉长的提把有如引颈企盼。提起来很轻松,有气体弹性的感觉,如同竹材那种弹性,但整体看起来蛮稳重的。先用竹编做成内体,然后在内体上面敷盖竹拓,之后再编做纹样,纹样编好以后再装饰线条。它整个是六角圆弧造型,纵横交织出古朴的味道,细密的古钱纹织法,环环叠扣出竹器皿特有的优雅。
《龙蟠》 |
张宪平的作品有分两类,有竹制品和藤制品两种,这件纯粹是藤编的,编做这一件作品刚好是龙年,为了纪念千禧龙年,张宪平在编做工整的浅盘上,展现出翻腾回转的千禧游龙。
《迎曦》 |
张宪平编织出他所见的感动。以叶子、花梗诠释迎着朝阳的一株小花,有着强劲生命力。
《春湖》 |
透空的效果感觉,一束一束的好像在窜动、流动一般,仿佛春天乍到,新芽新叶开始生长。编做时要顺势,顺着竹子的弹性,才能表现出流畅的感觉。整个圆弧形状的成束竹篾,百回千转的穿梭旋绕着,仿佛在竹林间响起了春天的舞曲。
《福在眼前》 |
有蝙蝠,有圆圈,隐喻叫”福在眼前”,因为有四只蝙蝠,称为”赐福”也可以。这件作品也是具有寻找透空的效果,用双层的席片把它重叠起来,流露出透光的感觉,密密麻麻的很漂亮。最特殊的是巧用竹子的节这一特征,把它编做图案,形成彷若来自竹林中如梦似幻、光影晃动的映像。
《寻迹》 |
因为张宪平家已经有三代从事编织的工作,家学渊源的关系,从祖父、父亲到他,血液里遗传下来的基因,所以他把它取名叫”寻迹”,即寻着前人的足迹,继续他们的手艺。在轮口编法的圆形纹饰上,呈现出轮回不已的旋转,张宪平用”寻迹”编写着,一家三代的编织情缘。
竹编家张宪平用”寻迹”的作品来表达继承编织的明志,祖孙三代心手相连,交织成一条条坚韧的经纬脉络;张宪平的编织作品中,细看每个结目都呈现出工整规律,那是因为他精准而细致的去编织每一方寸, 更用心布局每一条纵横曲线,最后多层次堆砌成具有优美轮廓的作品;我们可以由那些被称为“已臻化境”的作品中看到他那独具的匠心。
大自然赋予无比优美的竹林,让一生爱竹的张宪平,无怨无悔的投入了三十年的时间,不曾停歇的对于竹藤编织的研究及探索,一圆编织的美梦。
(八)创作‧教学‧展示
虽已累积三十年的功力,但在自己专精的领域里,从来没有松懈过,持续精进,不断的寻找创意。创作就是要求新求变,此乃创作的基本精神及动力,最主要是如何去应用比较重要。张宪平时常感觉时间不够,有时候做到深夜十二点一点两点,早上五、六点就睡不着,起来再继续工作。因为这种手艺很耗工费时,往往做一件作品,要三、四个月,一年只做个三、四件而已。一年只做几件竹编作品,国外收藏家开价数十万都舍不得出售的张宪平,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人。
如果靠这种手艺谋生,实是一件不容易之事,但是孩子都长大了,无后顾之忧了,也因为两三代以来,血脉里流着编织的基因,因此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转业。他忠诚的执守着竹编领域,技艺精湛的工艺家,有着局外人难以想像的坚持和毅力。
能够随兴的去制作自己想要做的东西,偶尔抽个空出去教学,跟一些年轻有兴趣者接触,能够纾解他在创作时的瓶颈。他在教学的时候,除了基本技法非学不可之外,张宪平认为要承传竹编,就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创意的构思上,他异于老师傅们,大家做同样的作品,而是运用基本技法,然后设定一个主题,让大家做出不同的器形,或者是纹路的表现去变化,如此他们既能学习基本技法,又可培养创意。而且依各种年龄、职业,或者是他们的需要,去设定各种的教学材料,例如是一般主妇,就会教她们做一些较实用的东西。可说因材施教的给予学生们最感兴趣及最适合的题材,学生们都学得兴致昂然得乐在其中呢。
除了教学,张宪平乐于到各个地方展示,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精彩的竹藤工艺,启发人们的兴趣,这样才能像种子一样,把这一门传统工艺,散播、承传出去。
结语
已年届六十的张宪平,当初成为最年轻的薪传奖得主,这可不是浪得虚名的一个奖项;这中间除了经历了不足与外人道的艰辛学习过程之外,当然不可少的是要有绝对的耐心和毅力,还有他独特的美学功底及对每一个作品力求完美的严格要求。
被赞誉为“工巧形美”的竹藤工艺作品,张宪平努力的教学,不怕麻烦的到处展示他的作品,为的只是让竹编器不要从现代的洪流中消失了,他更希望美丽的竹编器,像生机无限的竹林一样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