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渝:人权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施晓渝

标签: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0月5日讯】世界的主流社会已进入“物质爆炸时代”。所谓的 “物质爆炸时代”就是产品十分丰富,物质的生产不成问题,在短期内生产与供应巨大量的物质产品易如反掌。由于生产的水平提高,给社会提供了太充盈的物质,社会困于积累和扩大生产,物质短缺的年代已成为历史。当今社会往往是消费和分配方式在制约生产能力的扩张和发展,而不是劳动和生产能力在制约消费,科技的创新使生产方式的发展有无穷的潜力。不是生产在决定市场,而是市场在决定生产。以往的建立在怎样积累和发展、扩大生产的学说相应地要让位于要怎样消化、协调、合理地配置生产和劳动资源的研究。

良性的经济发展,除了有一般人认识到的绿色GDP外,更重要的它把人的需求和消费者主权放到了首要地位,如有消费信心指数的尺度等。消费者主权就是说:消费者对自己的需要、欲望和影响其需要、欲望的社会有操控权。消费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它也是贯穿于人的文化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的链接,因此消费也就成了发展和合理配置生产和劳动资源的关健。笔者一直在研究消费、消费权和分配问题,并有一些心得。

一个生存者就一定是个消费者,生存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所以消费也就是一个人的生存基本权力。消费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是可控的,市场通过无序竟争而发展,而决定这种发展的最终是消费。为什么说消费能决定一切?因你要消费就要买单,买单就是消费者给了出售者利润,给利润就是一种投资。也就是说消费就是社会最大宗、最普遍、最直接、最人性化、最理性化效率最高的的投资方式。一个厂家它可以不欢迎你投资(钱)给它,但它绝对欢迎你买它的产品。

据估算,目前我国直接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消费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效率不言而喻。美国社会消费额占国民总产值的85%以上,而我国仅占54%,这说明美国是消费投资拉动型,而我国则为直接投资拉动型发展。这同时说明目前我国部分投资的增长并不是按照常规投资那样,是以人的需求的强劲增长为前提的。相反,部分行业的投资明显脱离了市场需求,这种投资模式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将是投资与需求、消费的比例关系的失衡,出现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圈子,国民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因消费是生产的终点但同时也是再生产的起点。消费选择的取向同时也是消费投资的取向。不消费生产就无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不消费,再生产就不可能。传统的经济学只看到消费的使用消耗属性,没进一步深思它的再生链接功能。消费也是一种劳动,因它要人挑选,比较,奔走,讨价还价,审度等,总之有体力和脑力的付出。所以消费不只是享受,也是劳动,没有大众的消费劳动,生产是不可能得到改进和发展的。

人首先有消费才有生产,消费和生产始终是相互结合与相互促进的。好些潮流产品大都是消费者用自己的情趣设计出来的,如中山装,性感服装等。家务劳动、房屋装修较能说明消费劳动,第三产业是直接服务于消费的,现代的经济发展很大比例上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一味地强调只有生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是非常狭隘,陈旧的观点,事实上,消费有劳动,劳动有消闲,大家都能体会到,绝大多数人认为适量的劳动使人保持其社会性,觉得生活有意义,这也可解释有些商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其劳动的社会平均价格。消费情趣和生产结合起来是高级阶段,软件业就是一个消费情趣和生产结合的典例。精神心理消费与生产的结合更明显,它提升社会文化产品生产的发展。

精神心理消费会在消费的发展中比例增大,而精神心理消费是随民主的程度发展的。换句话说,民主自由人权的发展能创造新的文化消费机会。精神心理消费是我国目前很重要、亟待发掘的一个课题。我国现存的部分富人的奢侈无度的消费就说明我国在这方面很欠缺。我们从这些例子也可看出,消费劳动是促进物化劳动的。更关健的是物品必需和消费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价值。就是说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预期价值,是虚拟价值)两种属性外更重要的是第三个实现价值的属性。物化劳动生产出来再多的产品,没人购买是无效的,是一种负价值。所以说物化劳动不一定就必然是劳动。商品无用了,前两种属性也就等于零,前两种属性靠第三属性来激活。商品之所以是商品靠的是两种劳动的结合。我把这两种劳动称为物化劳动和善化劳动,善化劳动即实现价值的劳动。后消费发展阶段必须引进“实现价值”这个观念,因无序竟争产生太多的无效产品。

每个人都在消费,我要阐述就是每个人都在通过消费而决定经济,每个人都在通过购买而投资,每个人都是投资商。每个消费者也是劳动者,他通过挑选建议等活动在改善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每个消费者也是决策者,他在决定生产的发展方向,经济消费结构的构成。既然承认了消费是一种投资和劳动,经济学革命性的理论就产生了,经济学的革命理论就在于消费能产生价值而不仅是消耗金钱。反而积累则是在消耗金钱,把商品保持在虚拟价值阶段是荒费了生产力和生产资料。

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消费由简单的衣食住行,即吃饱、穿暖、有住的、为生计奔波转变为追求吃得好,穿着入时,居住舒适,玩得快乐。消费过程加入了品味等意识因素,由初级消费(即前消费阶段)转变为高级消费(后消费阶段),即由为生存的被动消费转变为有选择的主动消费。在初级的消费阶段,只要有物品就行,只要人投入市场生产,你就会赚钱,这个阶段资金和积累起决定作用。在前消费阶段,任何领导都可管理生产,因他只需叫人拚命干就行了,这时的领导可以装成内行,因这个时期就那么几件产品,官僚主义也有存在的空间,甚至还可来点集团组织攻坚等。这阶段生产的量和效率是最管用的,因而产生了产品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等,总之是研究扩大生产的量和提高生产的效率的。

后消费阶段用选择性发展取代了只图增量地定向发展,就不可能有通吃的领导了,只有职业化领导了。后消费阶段的经济学还未诞生,但我想应是如“消费经济学”、“选择经济学”、“文化经济学”等,总之是研究消费取向,消费心理,消费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等。肯定的说,随着后消费阶段的发展,选择性必然增多,遗弃的产品量也就必然随之增加,劳动中无效劳动的比例也就增大,这就只有靠增加善化劳动(消费劳动)的比例来改善这种状况,所以提升普遍人的收入也就成必然。

消费通过购买来决定生产,而消费力又取决于分配方式,分配方式又取决于人权。分配方式有总量分配和具体分配两种,总量分配指分配政策取向,具体分配方式一般划为:主动分配是分红提成,被动分配为领薪水,分配形式可划为开放式分配和封闭式分配,隐形收入,灰色收入高,这种封闭式分配占主要就说明这个国家的专制程度高。这就可解释公务员的灰色收入大于工资时就是他社会提成高,社会分配不公正。还有一种可称作共赢式分配,即分配主导者有意识让被分配者收入提高以期被分配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如美国福特公司就提搞工人的收入促使工人们来买自己生产的汽车。隐形分配带来畸形消费,我国政府官员不到一千万,公车,招待,考察三项消费就达9000亿元。畸形消费高,公众消费的大众产品受冷落,消费不平衡生产就不平衡,浪费就大。

在生产能力充足的情况下,讲效率首先是宏观的。生产能力对消费的升级换代承受力有个度,消费的升级换代太快,生产能力就承受不了,畸形消费就导致消费升级换代太快。一个设备用一年赚了一万,另一个设备一年赚三千但用了五年,当然后者效益高,同样规模大效益也高。只讲效率,不讲效用,效益不行,效益更重要的是社会总体效益。如社会生产总是在追求适应高消费群体,就可能是猴子扳包谷,拿一个丢一个。大众产品的生产能力在社会消费总量中能获得比例减小,被弱化,部分被荒废、浪费。这是一种宏观上的浪费,不是微观上的提高效率能弥补的。

过度的升级换代是一种浪费,会造成经济发展不均衡,而且会导致贫富悬殊加剧。大众产品因市场有限而加剧竟争,从而加强“血汗工厂”的制度。血汗工厂里的工人受不了,就要求加工资,实际上他们也是在要求一种消费结构的调整,必须承认这些微观抗争有其宏观经济意义的。所以说我国一定要重视公众消费,对消费主导方向要随时调整,你不去主动调整,经济的社会承受力会迫使你调整,即使多给弱势群体一些钱,让他们去消化大众产品的生产能力,对社会良性循环有益无害。这里我们要区别消费的健康升级与畸形发展。说到这儿,我们就可看出很多由市场理论解释不了的东西,消费论则很好解释。以资本主导市场论导致经济单向性发展,所谓单向性发展就是只有扩大生产和积累以发展生产。一昧强调市场却最终不能适应市场,因消费方向的变化总是超过生产能力的变化,市场就经常性的崩溃与调整。
我们要学会通过控制消费来控制生产,就得承认以人权为基础的消费主权的主导作用,学会搞共赢式分配。控制消费的办法很多,一、尊重人权,给弱势群体多一点话语权,承认低收入者抗争的合理性,去年全国有八万余起弱势群体的抗争,他们都是为了争取提高公共福利与公众消费能力,捍卫自身的人权,应分析研究,因势利导,以此为契机,搞活我国的公众经济。二、转移支付。三、让公民信用透支等。总之要保障公众消费的主导地位,你不保障公众消费的主导地位,分配上的主导地位,分配日益富化(朝着有利于少数权贵的方向发展),消费就会乱变化,生产适应不了,最终就只有崩溃。消费决定论有两重意义,消费选择决定并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力取决于人权发展。如果消费畸形发展就是人权不对称,所谓消费畸形发展就是公众消费呈弱势,奢侈消费呈强势。

如果主动分配,开放式分配在社会所占的人数比例高,这个社会的市场化程度和民主程度就高些,人权状况就好些,反之则反之。以资本主导的市场理论不具兼容性,它讲究丛林原则,只接受资本主义,私有制,它已不能很好的解释现代的如福利资本主义。而消费理论把消费、市场、分配、生产结合起来,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它可以接受各种制度,事实上各种制度已在相互渗透和融合。这种市场理论重视扩大生产和积累的无序竞争,不能解释消费和分配问题,强调社会的物质性,它否定利益分配博弈的积极作用,相反,消费决定论肯定利益分配博弈的积极作用,承认经济行为的社会性,个人的积极性,公众社会的开放性和服务性等。

总之,消费是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身的综合行为。消费是集人的生存发展、政治精神文化要求、人的权利、责任于一身的综合人权。消费不是哪个救世主赐给我们的福利,而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并且每个人都在通过消费影响、设计、促进并决定社会发展。那种用权力主导的发展或者单纯以资本的趋利性来替代个人的消费主权,是违背良性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必需大胆的亮出以人权为基础的消费主权的旗帜。综上所诉,研究消费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认识他自己是社会的主人,人权才是经济全方位良性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蒙代尔:《消费力经济研究是本世纪重大课题》;
铃木深雪:《消费生活论》;
中广网:《消费率走低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大起大落》,2003年 08月03日;
丁秋龙:《GDP与负价值理论》;
徐贲:《“需要”在中国的政治转型和理论困境》。

附:茅于轼先生对施晓渝文章的简评

亲爱的朋友:
您好!

因为忙,到今天才有空看施晓渝的几篇文章。

总的说来,他的想法我很赞成。施晓渝提出了经济应与文化、人权同步发展,特别是关于改革过程中政治的重要性。他提出希望当局认清大势,顺应民心,主动应变。说出了大家的希望。他提出的负文化概念很有新意,负文化有助于扩大消费也是事实,不过是一种无效消费,甚至于是破坏性消费,有权者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消费,对全社会不是帕雷托改进。

关于生产过剩,下岗失业,贫富差距的看法,我同意与特权有关。但是也应该看到非特权因素的原因。李实教授专门研究收入分配,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有接近一半的差距是城乡区别造成的。而城乡区别与特权关系不大,全世界都有类似的经验,即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的过程中出现贫富差距,城市居民的收入远高于农村,从而吸引农民进城,我国正处于这个过程中。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应该通过社会保障帮助低收入人群,但是事实上政府的生活保障往往更多地用于城市,特别是给了有权有势的人群,如住房补贴,医疗等。

说市场经济建立在人权基础上,非常正确。这正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根本问题。我国一方面要搞市场经济,一方面又不肯取消特权,于是矛盾百出。

对以GDP为中心的理论体系的看法,我认为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GDP,而是幸福或快乐、个人的充分发展。要摆正GDP的地位,它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重视消费是不错的,但是所挣的钱是用于消费还是储蓄,是个人或家庭所做的决策,别人无权干涉。现在消费低弥的原因一方面是贫富差距过大,另一方面是相当多的下岗失业。至于投资拉动增长,并不是罪魁祸首,有那么多储蓄,不投资怎么办?问题在投资是否有效?是政绩型投资还是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型投资。扩大生产能力一点也不错,要不是如此我们今天哪来这么多的商品供应。迅速扩大生产能力是好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恰好是储蓄太低,生产能力无法扩大。

施晓渝先生的经济学水平相当高,有许多创造性思维,而且能够言人之所未言,值得钦佩!

茅于轼上
──原载《民主中国》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学者联名促中共停止骚扰维权人士
五十多位国际人士发表致胡锦涛公开信
海外学者发表公开信促中国停止骚扰维权人士
貌强:有关国际法内的自决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