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年代的农业社会,乡下农民大都是纯朴厚道的。农家大半是清苦度日,三餐温饱就感觉非常幸福与满足了。那时由于左邻右舍及亲朋好友,全是过着同样水平的日子,要想互借点银两周转应急,大都有其困难。
农民为了整修或加盖房屋、孩子缴学费、添加脚踏车、两轮-“哩ㄚ卡”、买犁田水牛、买农具!买这!买那!都得花钞票银两应急呀!向农会或银行借较大金额时,不但利息高,且借贷相当的不方便,或看银行行员脸色,有时碰到钉子的难啊!难!满脸无奈的感叹。
这时“互助会”是农民感激的最爱。当时钞票还没有太流行,农民就以论斤的稻谷,作为互助会的流通银票。
农民刚开始是100斤、200斤、300斤做为互助的基准单位,且最为普遍,而标谷金则10-15﹪斤稻谷左右,会员约10至30人上下。互助会会首则收第一次免息稻谷款,会员越多越划算。
会首为了感谢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帮助来会,则每个月必定丰盛的办餐桌答谢,还有米酒可喝,心存肺腑感激之心大家感受得到。会首不怕你吃,最怕会员嫌办的菜色不好。因为会首希望借此餐会拉近感情,本会顺利交付全数轮毕后,能再邀请入会做起会首来。因为农会利息高,会首除了先拿出稻谷变现使用外,其余存放农会或银行生利息,可说好处多多,有些还做会首上瘾呢!
这种“稻谷互助会”,由于当时民风纯朴厚道,只要在日历上写着:阿宗12、阿香15、阿仁、阿港……等,就知道谁标走,不用立据写文,话一出口就算数。有些农民目不识丁,讲话就凭‘信用’两字,一切都在道德高标准下待人处事,不会拖泥带水,也不会吵架,只有心存感激与满足。这稻谷会由于广受农民青睐,非但普遍流行起来,还从100、200、300斤,后来增加到以500斤、1000斤、1200斤、1500斤、2000斤为单位。
不过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及新台币流通加速后,也不记得那一年开始,这种盛行在民间的“稻谷互助会”慢慢的走向衰退,最后完全被新台币所取代,可说被文明时代所淘汰绝迹了,留下让人怀念的往事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