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与国际接轨
(BBC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江迅10月22日报导)“我儿子进学校读书了,老师要求家长为他取个英文名字,说是要’与国际接轨’。我们翻了好一阵字典,拿不定主意,求助高手帮忙。我希望孩子的英文名含有快乐、向上的意思……”当下学校开学不久,中国大陆一些网上家长论坛常常能读到这样的帖子,他们大都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给孩子起个英文名,原本也没什么,即使是跟风取个洋名。但说成是“与国际接轨”,就让人不能理解了。
近来,频频读到一则则“裸体出镜”新闻:明星蒋勤勤、吴君如、伊能静裸露上半身,拍摄“粉红丝带”宣传片和杂志封面,声称是为“公益”事业;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莫小新,在课堂上脱光衣服,赤裸全身,向师生阐述自己对人体艺术和人性文化的理解;在一次“保卫诗歌”的朗诵会上,一男诗人竟然当众全裸念诗;明星李倩蓉替《GQ》杂志拍摄的全裸照片在网上流传;四川一所外语大学女生在光天化日下全裸出镜,在40多台摄像机面前,留下上千张全裸照片;莫文蔚彩绘秀大露其身;舒淇为新韩剧拍半裸广告……无论声称是为公益还是艺术,他们往往都会标榜说,这是同“国际接轨”。
明星的“露”是“与国际接轨”,非明星的“露”也说是“与国际接轨”。现在的女孩“衣服越穿越少,妆越化越浓,身体越来越瘦,胸部越挺越大”。女人的衣服越买越多,却穿的越来越少,好不容易让人适应了她们的露背装,又冒出低胸、低腰、露脐装,还有热裤、丁字裤、透明吊带。就是不懂,女人那麽喜欢衣服,却不愿多穿一点,一个个露出按以前的标准不该露、不敢露的地方。以前要欣赏穿的少的女人要到海边沙滩,现在满街遍巷都是,出外逛街穿的比去游泳还少,难怪在街上随时随地看见女人在抹防晒油。女人说,看看那些洋女人,中国女人就得“与国际接轨”。
时下,“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办”成了极为时髦的话语。艺术品拍卖市场监督要与国际接轨,国内股价要与国际接轨,高校本科教育要与国际接轨,项目管理要与国际接轨,整合验证机制要与国际接轨,护理要与国际接轨,电子商务要与国际接轨……小品明星赵本山的小品中有句台词:以前我们是在家接神,现在人们都到国际上接鬼(轨)了。
与国际接轨,有的是真接,有的是假接,有的是半真半假的接,有的是徒具形式的接,有的是忽悠着接,有的是该接的不接而不该接的乱接。
中国式“接轨”
一段日子来,汽油、水、电、煤气、景点门票的涨价消息不断。涨幅各有高低,涨价的原因多样,有一条却是相同的,要“与国际接轨”,说人家外国的都很贵,中国的油价水价电价太便宜了,所以应该涨价,连银行跨行查询收费也都称“与国际接轨”了。但说到工资水平、福利水平、劳动保障制度,就不提出“与国际接轨”,而强调“中国国情”了。这些日常生活遇到的涨价,深层次的背后原因却被掩盖了:企业亏损,维护费用不足,营运成本过高等。这是内部经营的问题,却要全社会的人为他买单。近日国际原油价格连续大跌,中国大陆油价为什么又“脱轨”,不立即“与国际接轨”而下跌了呢?
外国的工会都是工人选举产生的,实实在在代表工人利益。这一点,中国却不与国际接轨了。原因是要符合“中国国情”。
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又强调”中国国情”了,说财力不堪重负,那麽多国家是免费医疗、免费义务教育,怎么中国就不“与国际接轨”了呢?
那麽多国家的传媒是独立的,是监督政府的,不受控于政府的,中国的传媒怎么就不“与国际接轨”,而要符合“中国国情”了呢?
当局手中不外乎两国法宝,一是“与国际接轨”,一是“中国国情”。什么时候要强调“与国际接轨”,什么时候要强调“中国国情”,完全是政府说了算。一些蛮不讲理的事却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所谓“国际惯例”往往会镇住一些善良的中国人。在中国,即使货真价实的“与国际接轨”,也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的土地上,洋规矩不一定完完全全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扶贫基金会要举行一场“慈善国宴”。“慈善国宴”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扶贫方式。不过,慈善晚宴在中国遭遇到民意障碍,人们纷纷在媒体和网上提出置疑,认为此举不符合中国国情:慈善晚宴虽能给穷人带来福利,但这种交钱就能和高官共进晚餐,有权钱交易之嫌,一餐饭抵穷人一年粮的救济方式,必定伤害穷人的感情,最终这场“慈善国宴”被迫叫停。有学者对此反思说:“西方人的思维直观,行为模式简单,通常只注重结果;中国人则看重过程、动机和行为模式,更注重其中蕴涵的道德伦理。对慈善晚宴的不同看法,暴露出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中国的穷人更需要温情救济,而不是上对下的恩赐。”
在这一点上,尊重“中国国情”比“与世界接轨”似乎更重要些。
中国扶贫基金会要举行一场“慈善国宴”。“慈善国宴”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扶贫方式。不过,慈善晚宴在中国遭遇到民意障碍,人们纷纷在媒体和网上提出置疑,认为此举不符合中国国情:慈善晚宴虽能给穷人带来福利,但这种交钱就能和高官共进晚餐,有权钱交易之嫌,一餐饭抵穷人一年粮的救济方式,必定伤害穷人的感情,最终这场“慈善国宴”被迫叫停。有学者对此反思说:“西方人的思维直观,行为模式简单,通常只注重结果;中国人则看重过程、动机和行为模式,更注重其中蕴涵的道德伦理。对慈善晚宴的不同看法,暴露出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中国的穷人更需要温情救济,而不是上对下的恩赐。”
在这一点上,尊重“中国国情”比“与世界接轨”似乎更重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