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0月19日讯】有人曾说“澳洲是一个只有富人,没有穷人的国家”(大意)。我理解这里所说的穷人应是指”家无隔夜粮,身无御寒衣”的那种一贫如洗的”赤贫”。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赤贫”在澳洲是找不到的。澳洲历史从1788年算起只有二百多年,从未有过饿死人的记录。
那么澳洲有穷人么?答案是肯定的:“有!”。严格地说,享受社会福利的人都是澳洲的弱势群体,也即澳洲的低收入阶层。但不能由此断定这些人就是穷人。因为一个人这个月失业领失业津贴,下个月便可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他马上就离开centrelink了。如我的一位朋友失去年薪七万的工作而不得已去centrelink领失业金,几周后找到年薪九万的工作。还有些老年人退休了领养老金,却住着价值百万以上的豪宅,所以也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穷人。
或许有人会说,:“噢,澳洲我去过,我就在悉尼环形码头看过拉琴或其它杂耍要钱的,那不是乞丐么?”我要说的是,他们真不是乞丐。这也正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澳洲,这些人被称作“busker”(街头艺人)。他们或拉琴,或杂耍(类似国内的小杂技),或做某些人体行为艺术如扮作印地安人,机器人等。经常看到游客与他们合影留念。尽管他们面前都摆有收钱的盒子,他们都并不在意收钱的多寡,而在意他们的表演能否赢得观众的喝采。我就亲眼见过一位新西兰女护士如醉如痴地迷恋一位young busker,甚至提出非他不嫁。按照澳洲的规定,干busker这行不需交税,却需要向政府申请执照(license)。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有其它工作,但我知道澳洲没人称他们为乞丐。况且,他们的人数极少,即使他们穷,也代表不了什么。
那么在澳洲那种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他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下面容我为你慢慢细说。
1.居无定所,露宿街头的人。
那是八十年代末,有一天傍晚时分,在我回家的路上,我明明看到前面有一人在走,怎么忽然间就不见了呢?难道碰到鬼了?我加紧脚步,想去看个究竟。结果我看到在左边的小树林里,有一上了年纪外国人正在往地上铺报纸,看样子他要在那里休息了。后来我还数次看到他在那里睡觉甚至过夜,直到我买了房子搬离那儿。类似的情景,我在市中心的大街上,在一些街心公园的长椅上都看到过。这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如果不是看到其随身携带的一或二个大塑料袋—里面装满他所需的日常用品:旧毛毯,衣物等,你不会想到他就是”兰天为被,大地为床”的一族。他们大都选择宜于他们生活的地方,如周围有水,厕所,甚至烧烤炉等设施,吃饭时,只要投一个硬币,烧烤炉电源开关便自动打开,放上从超市买来的香肠,便烤将起来,面包夹红肠就着自来水便是他们的主食。饭毕,把个人的东西归拢好,藏入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然后背着他们的小包(估计最值钱的东西在里面),扬长而去。
他们行为怪异,各自为“战”,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向路人乞讨。关于他们的来历,我曾冥思苦想:难道他们天生爱好自由,喜欢“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还是他们特别钟情大自然,毕生愿与大自然为伴?他们的儿女那去了?或者被儿女扫地出门?也许一辈子独身…我也曾就此请教过朋友,朋友告诉我这种人很少(确实很少,近二十年间我总共见过4–5人),不值得同情。他们都享有政府的220–230澳元/周的津贴,为了喝酒连房子也不租…(当然不排除由于某种原因而临时露宿的特例)。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澳洲最穷的人。他们都有固定的津贴,保障了他们的最低生活。所以他们算不得“赤贫”。说他们是澳洲最穷的人或许没错,但要说他们代表了澳洲大多数穷人的水平,就有失偏颇。毕竟他们的人数太少,与总人口不成比例,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人每年收入(津贴,完全免税):230澳元/周X52 ==11960澳元。因他不租房,所以没有理由享受政府的房租补贴(45澳元/周左右)。
2.boarding house的房客。(一种管吃管住的宿舍)
这是位荷兰老人,现年七十一岁。是位age pensioner (享受养老金者)。自十九岁移民澳洲至今已五十多年了。细高条,面容瘦削,衣服旧但整齐干静。待人客气,健谈。无房产,住boarding house多年,每周连吃带住150澳元。养老金每周220—230澳元。并享受房租补贴每周45澳元左右。儿女均在外地独立生活,最小的女儿已22岁,他也经常乘火车去看他们。无车,乘公共交通工具。吸烟每月75澳元(买烟丝卷着吸)。44岁才结婚,说明收入一直不高。当被问及为何在房价便宜的六,七十年代没买房时,答曰:”当时挣的钱都用来办亲属的移民了”(按:此种说法牵强)。根据以上所说,他每周抛去吃饭,住房,吸烟,自己能剩100–110澳元左右。
其它方面:对生活满意度:很满意。看病:不花钱。买药:只要是处方药,不管药价多贵,那怕是每合200澳元的药,他也只付4.7澳元。在外吃饭:偶尔。老伴:不知。银行存款:不知。有无海外旅行:隔几年回荷兰探亲。前景有无忧虑:无,因为等他老到生活不能自理时,政府会把他送往nursing home(老人院,管吃管住,还有护士照顾,而他只需付养老金的85%)。我估计,除去公共交通费(有老人证乘车相当便宜),偶尔在外吃饭开销,偶尔买药以及日用品等零花,他每周至少净结余50澳元。幸他不喝酒,否则他的钱便所剩无几了。
这位荷兰老人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澳洲穷人,因为有福利制度兜底,使他不用担忧晚年的生活。这样的人有多少,不好统计,但需要说明的是,按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老人多与子女分居,大多数老人要么住自己的房子,要么早就伸请政府的廉租屋了,如我原来的邻居,一位九十岁的英国老太,便是自己独居一座占地900多平米,三室一厅的house,直到去世,她的儿女家都离此不远,每周都过来帮助老人。所以这位荷兰老人也不能代表澳洲大多数穷人的家庭。他的年收入(津贴,完全免税):(230澳元/周+45澳元/周)X52==14300澳元。
3.生活“拮据”的新移民家庭。
澳洲是个移民国家,老的移民家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家底已相对丰厚,无论动产及不动产,新一代移民是无法企及的。要知道,在一个新的国度,新的环境中,重打锣鼓另开张是异常艰难的(当然,有丰厚资产的移民另当别论)。所以澳洲的贫苦阶层也大都出于此类家庭。这部分人的家庭代表了大多数澳洲的穷苦家庭。其中以夫妇俩均无工作而完全依赖政府津贴最为典型。请看这样一个家庭:
这是从中东黎巴仑来的的移民家庭。七十年代中期移民澳洲。在移民澳洲的头十年间男主人做contractor (建筑承包商),不知那年将腰伤了,便弃工从商,后来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又不欢而散。从此便赋闲在家,依靠失业津贴或disable support pension (残疾人津贴)过日子。女主人在澳洲受的中学教育(其父母一家在澳洲,婚前随父母生活,后回中东结婚,将其夫婿移来澳洲)。大约七十年代后期花十万澳元买了一座house,砖结构,三室两厅两卫橱房洗衣间并带双车库,前后花园占地近七百平方米。后院中有一游泳池,并有自动清洗机专门清洗泳池壁及池底,也自动清理池中脏物,落叶等,房子外观较为气派,家中一切设施,家用电气等应有尽有。汽车两部(一部轿车,一部面包车,无座,生意用车,这里叫commercial car),均为旧车。家中共四口人,我认识他们的时侯,大孩子十岁左右,小的则刚一岁。我所以如此熟悉他们,是因为他们是我难得的中东朋友。那时我刚到澳洲不久,在国内又从未摸过汽车,对车一窍不通,所以我买了二手车后,经常出毛病,当我一个电话打过去,他立马开车过来帮我检修。比较起我们的同胞来,他真是好的太多了。
从穿戴,饭桌上来看,他家与平常的家庭无异,过的是典型的中东生活。十份爱清洁,室内几乎一尘不染。九十年带中期后,全家的生活全部依赖政府津贴。女主人有母亲津贴,男主人有失业津贴或disable support pension(残疾人津贴),孩子们各有自己的家庭津贴(family allowance)。那时的物价比先在低的多,各种津贴也低,他家的各种津贴总额大约每两周近七百澳元(现在要近九百澳元)。即使这样,全家仍有能力买机票回中东去探亲。九七年他们卖掉自己的住房(卖了三十九万澳元)和一切家庭用品,返回中东生活。据他说那边的生活比这边好,他们的公寓就在海边。
这位中东人士的家庭便是典型的澳洲贫穷家庭。共同的特点是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住房均不用担忧,唯一的缺陷是不敢乱花钱,尤其是不敢买奢侈品,时不时的会发现囊中羞涩。可以说,这个家庭代表了澳洲大多数穷人家庭的水平。当然,出于礼貌,我不能问家中有否存款,但我相信定期存款是一定有的。该家庭全年收入(津贴,免税):700澳元/两周X26==18200澳元。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九五年前后的标准,若按现在的标准计,总额可达23000多澳元。
再看看一个九十年代初留学澳洲的中国移民家庭。家中四口人,老大出生在中国(今年已考入悉尼某大学),老二九六年生于澳洲,正在上小学。于1998年贷款十五万澳元买一时值十九万澳元套2单元房(楼下带一车库),正当生活蒸蒸日上的时侯,男主人01年检查出癌症,经过两年半的治疗无效,于03年底去世。多亏澳洲的福利制度,大大的缓解了男主人去世对家庭的影响。
现在女主人享有single mother(单亲母亲),大儿子享有youth allwance(青年津贴),小的一个有family allwance(家庭津贴),生活也还说得过去。由于房屋贷款仍欠近十万澳元,每周仍须还贷130澳元左右。所以该家庭的症结就在于房贷。其他的如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均不成问题,生活上量入为出,也不排除偶尔买个小大件如电脑笔记本等。手中仍有数额不详的存款。家有轿车一部(98年model)。该家庭目前属于贫困家庭,但可以预期,等儿子大学毕业后,生活会有很大的改观,会摆脱贫困甚至步入中产家庭的行列。目前该家庭全家靠政府津贴,年收入420–430澳元/周X52==21840–22360澳元(免税)。因该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子,虽然每周仍须还贷款,也无权享受房租补贴。
以上所说均是我亲眼目睹,或亲自了解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就基本生活方面(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穷人与富人的差别绝不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强烈的对比,甚至可以说差距不大。这都有赖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的调节作用(当然也包括税收制度),从而造就了一个“幼有所教,老有所养,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无所忧,各族居民都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或许是他们的生活太无忧无虑了,以致于从没看见过,也从没听说过澳洲人像国人那样唉声叹气。可能他们根本就没有唉声叹气的遗传基因。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没有地域的歧视,也没有工作的高低与贵溅,却有社会上各阶层间的相互关爱—到现在我仍然感念于九四年一月悉尼丛林大火,社会上各阶层,各慈善机构,教会,各社会团体等自发地纷纷捐款捐物,以帮助灾民们重建家园的动人情景…这不是一个张扬攀比的社会,富人不以自己富有而炫耀于市,穷人也不因自己贫穷而有失尊严于人前,因为他们知道,经过努力,有朝一日脱贫致富绝不是遥不可期的梦想。这是一个平和的社会,它平和得天天没有刺激性新闻,它平和得甚至使你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而人们的生活也就天天都在这平和的纷围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