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妈祖坑.普安堂.大暖尖.猴洞
今天探访土城的“妈祖坑古道”。妈祖坑位于土城、三峡的交界,有一条龙泉路经过这个山区。龙泉路,即是昔日的妈祖坑古道。妈祖坑,又称“妈祖田”,这个地名有一段历史渊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李武侯与李维芝二人,将他们在九芎林开发的三百余甲山坡地,捐献给新庄的慈佑宫,做为妈祖庙的祀业,因此这片土地被称为“妈祖田”。
土城与新庄之间有一大段距离,为何会捐这里的土地给新庄的妈祖庙呢?原来,新庄是台北盆地最早发展的都市聚落,在雍正年间,就已成为淡水河货运集散中心。新庄的慈祐宫,祀奉妈祖,也成为当时台北地区民众的信仰中心,所以李氏二人才将田产捐献给慈祐宫。“妈祖田”地名也因此而来。
一个小地名,默默佐证了台北盆地历史发展的轨迹。清代的妈祖坑古道,大约只至龙泉路的“大乌桥”及“普安堂”之间。道光年间,才有入垦户更深入泰雅族人盘据的内妈祖山区伐樟制脑。
普安堂旧舍,为红砖三合院 |
如今走在龙泉路上,已无古道气氛。龙泉路,只是一般山区道路而已。沿途有不少小庙,例如慈安宫、福成宫、石门福德祠等,可能都是百年以上的土地公庙,但已改建过,了无古意。沿途所见,只有“普安堂”的山门显得古朴典雅,普安堂也是大暖尖的登山口,步道长约1.1公里。我于是决定今日之行程,参观普安堂,并顺登大暖尖。
大暖尖,又名“妈祖田山”(或“妈祖山”),土城市公所将登山步道命名为“悟源登山纪念步道”,以纪念普安堂的住持李应彬先生。李应彬是土城名人,自称“龙泉老人”,法号“悟源”,为台湾前辈画家之一,在日据时代及光复后,作品都曾参展及得奖。民国五十五年,李应彬担任普安堂住持,前后三十年,以其绘画及雕塑的长才,使普安堂充满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
穿过普安堂雅致的山门,一小段石板路,再接柏油路,约五分钟,就抵达普安堂。寺堂里环境简朴幽雅,左侧有一间三合院红砖古厝,右侧则是通往本殿。我先走往本殿。拾阶而上,迎面看见一栩栩如生的济公铜雕,为李应彬的雕塑作品。
“普安堂”的大门。 |
主殿为两层楼的水泥建筑,外观朴雅。一楼为演讲厅,二楼为大殿,大殿高挑突起,厅内供奉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像相当巨大,神像超过一层楼,由李应彬亲自雕塑,旁边还有两尊护法菩萨,也是由他本人亲手雕塑完成的,殿内充满人文艺术气息。
普安堂,旧称“菜堂”,建立于日据时代大正三年(1924年),最初为土埆厝,民国五十六年改建为砖造的闽南三合院,也就是我进入普安堂时,入口左侧的红砖古厝。三合院古厝的外观仍然完整,散发出迷人怀旧气氛。走近观览,才发现三合院正厅的屋顶已颓坏,屋门前竖立着危楼的警告标志。古厝右护龙的前方有一平台,有几株龙眼老树,旁侧则有庭园及石雕等。漫步于红砖厝这个区域,一股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大暖尖登山步道 |
出普安堂,从寺旁的登山口登往大暖尖山,石阶路古朴,缓缓而上。爬至一棱线高处,然后变为下坡路,越过一溪沟后,又转而向上。石阶路渐渐变陡,沿途有零星的竹林,油桐树也不少。连续十余分钟的石阶上坡路,感觉稍喘,景色则愈美。稀疏的林间地表,有茂盛的蕨类,显得绿意盎然。
不久,来到一处叉路,路标写着,直行“大暖尖0.2公里”,右叉路“往猴洞0.03公里”。“猴洞”引人好奇。我转往叉路探查一下,发现山径变为陡下,须拉扶绳索而下,未能望见猴洞。于是折回,决定先登大暖尖,回头再探猴洞。
继续前进,约五分钟,登上大暖尖。山顶有一小块泥土空地,周围有树林,展望平平而已。此处有一座三等三角点,编号一O八一。大暖尖,高288公尺,前面有两条山路,一通往妙觉禅寺,一通往火焰山。这时,刚好有一位老伯带着一只狗从妙觉禅寺爬上来大暖尖。彼此寒喧几句。我向他询问猴洞的路况。他回答说:“没走过这条路。因为山径太陡,不敢带着狗走那条路,以免狗会跌死。”
猴洞 |
与老伯道别后,我循原路折返,至叉路口,转往猴洞。石阶路变为森林小径,随即变为陡下路。路标写0.03公里,实际行走,却感觉距离不只如此。陡下之后,路径更陡,幸好有绳索可拉,有树根、土石可做为落脚点,有惊无险地往下走。最后来到一巨岩上方,前方遇到垂直的悬崖,高约一层楼,看起来有点危险。幸好我曾多次爬过南港大崖壁,正所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如今面对这猴洞悬崖,倒也能够处之泰然。
由猴洞往下走,还是陡峭的崖壁。 |
我抓紧绳索,小心翼翼地往下走,岩壁有山友敲凿的小洞,可供落脚,一步步往下移动。抵达下方平地时,便看见巨岩底下呈现内凹,形成一个大洞穴。洞穴颇大,宽十公尺,深约四公尺,洞内干爽,空间明亮,不禁令人啧啧称奇。“猴洞”,顾名思义,这里曾是猴群居住之洞穴。
猴洞内顶部石壁,似海蚀洞。 |
这个巨岩洞显然是天然洞穴,洞内顶部的岩壁呈蜂窝及不规则状,类似海蚀洞,令人遐想这千百万年来沧海桑田的地理变化。巨洞内有民众放置木桌椅及塑胶椅,至于地上的生火遗迹,以及洞壁刻字涂鸭,应该都不是猴子所为。
从猴洞而下,又是陡峭的悬崖岩路。攀降至下方,便进入森林小径。小径穿梭于树林,沿途有驳坎及姑婆芋等拓垦遗迹,森林里幽幽暗暗,前行八分钟,终于接上柏油路。登山口路标写着“往猴洞0.2公里”。这里是离猴洞最近的登山口。回首刚刚走过的这段猴洞路,相当精彩刺激。没想到来土城走古道,竟能遇到这么特殊的景点及路线。
龙泉路 |
从柏油路往下走,约五分钟,接龙泉路。然后沿着龙泉路往下走回普安堂。这段路约一公里,下坡路,走来好自在。我走在龙泉路上,正是昔日的古道。约两分钟路程,右侧有一老树,树下有一“长兴宫”土地公庙,小巧可爱,可惜庙身已改铺瓷砖。我读资料,这一带的山坡,被当地人称为“杀人坪”。日据初期,日本军警扫荡反抗势力,四处捉拿“盗匪”,当地有农民十八人被诬告,在此地惨遭杀戳,所以有“杀人坪”之称。如今则只见一片绿意山林而已。
续前行六、七分钟,抵“镇安宫”及“石门福德祠”。这里旧名为“石门”。日据时代的保甲路开路至此处,遇到三块重达百余吨的巨岩,因此牛车无法通行,仅能供行人通过而已。后来以炸药炸掉岩石,道路才得以更深入山区。镇安宫前的道路旁还有一块被削去半壁的巨岩,据说就是当初被炸掉的巨岩遗迹。石门福德祠为昔日的山神庙,古庙经过翻新,已失去古意。
通往大暖尖的古朴石阶路。 |
一公里路,约走十五分钟,返回普安堂的山门。绕一圈o型路线,内容丰富而多元,如李应彬的雕塑、普安堂的红砖厝、大暖尖古朴石阶路、天然的巨岩猴泂、陡峭刺激的岩壁路,还有龙泉路上的古道怀想,合计才约一个半小时路程而已。回味时,也觉得这趟妈祖坑古道之旅有点梦幻。
旅游日期:2005.11.25 (写于2005.11.30)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www.tonyhuang.idv.tw/
行旅图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