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因伴随着在过年时张挂,故称“年画”。
挂年画作为传统黄历新年的一项习俗,在民间极为普及,每到岁末,家家户户挂起各种丰富多彩的年画,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也包含祈福避邪的意愿。
民间年画历史悠久,起源于“门神”,从东汉或更早时期就有张贴门神年画的风俗习惯。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称之门神”。据《山海经》记载,一次唐太宗获病,梦中常有鬼哭之声,以致难以入眠。大将秦琼和尉迟恭便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护卫太宗,果然,当夜太宗安然入睡。太宗即命画工将他们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此外,年画的流传也同节气有关,古人十分重视节气,对应一年中不同节气的社会活动应运而生,年画便是腊月至正月之间的节令产物。年画还表示了人们对神的信仰及对祖先的敬意,在黄历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祭拜神佛和上苍,以得到灵魂的安宁和人生的启示,感谢神佛的保佑。
到了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民间争相彷效,形成了其独特风格,渐渐地便是现在的年画了。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明清时期,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此外还有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北武强年画、天津东丰台木版年画等。
年画的题材除上述与岁时节令紧密相关外的驱邪消灾、迎新纳福等外,还有部分有关民间传奇故事的年画以及反映世俗风情的,教人勤劳善良,修养品德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苏州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如《桥名升官图》、《钟馗》、《十二花神图》等;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自成一格,如《岁朝吉庆九九图》;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格重用原色,线条粗犷而对比有力,作品有《八仙过海》;四川绵竹年画以雕版艺术精湛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