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治者修行(九)

张春雨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二十一)

提起法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舍此无他?于是翻开史料找,找来找去的,最典型的还是秦始皇。那就秦始皇吧。

秦始皇的治,是真糟糕,本来设想的是万世的基业,仅仅两世,一十五年,就吹灯拔蜡的收场了。

其实,比秦始皇更差劲、邪恶百倍的还有,就是今天的治世。可是,它不是典型的法治,而且还没有残局尽收,同时,其中复杂的因素许多还没有揭示,所以,不言它也罢。

说嬴政治国的法,还是从商鞅说起更好。

商鞅姓公孙,其祖本姓姬。从小好刑名之学,在魏国没有求得一官半职,后来听说秦孝公求贤,要收复失地。于是,入秦谋求发展。找到孝公的宠臣景监,要求求见孝公。孝公见到商鞅,谈了好久,孝公直打瞌睡,没听他说了什么。事后孝公怒景监,说:你这个客人,是妄人,不足用啊。景监把这话告诉了商鞅,商鞅说:我给他讲的都是帝王之道,他不悟哇。

过了五天,景监又请求孝公见商鞅,这次谈的更滔滔不绝,可是,还是没有勾起孝公的兴趣。过后孝公还是责怪景监,景监也责怪了商鞅。商鞅说,“我对他说的是成就王道的道理,他没有听进去,请你再次为我求见。孝公复见商鞅,孝公这次善待了他,但是还是不用他充职。事后孝公对景监说:你这个客人不错的,可以和他谈谈了。这话到了商鞅的耳朵,商鞅说,我这次和他讲的是如何成就霸道,他有用的打算了,孝公诚心的想再次见我,我知道了。

商鞅复见孝公,孝公开始和他畅谈了,谈话间不自觉的跪着往前移动身子。语数日不厌。景监说:你怎么说到吾君的心里去了?吾君之欢甚矣。商鞅说:我说成就帝王之道,要三代。而他说,太长了,我等不了。而且贤君各自身显名天下,怎么能郁郁寡欢的等待几十上百年呢?所以,我以强国之术说给他,他大悦。可是还不能够比德于殷周。

孝公用了商鞅,很快商鞅要变法。他说:“疑(犹豫)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傲慢)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觿(xi骨制锥子)。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看看,商君标新立异、骚动求名的欲望暴露无遗。士民不可与其一起商量,而只能让他们享受现成的。典型的不搞民心估测,强奸民意的做法。而他所想所要的,均自比于圣人。一付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的架势。看来那时他的自我感觉真好。对此,孝公曰:“善。”中了下怀。

不是没有反对意见,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本来圣人有事半功倍的成功治法,我们就按部就班可以了。

接下来的辩论并没有停止。韂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韂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卫鞅不但强调自己的主张,还有攻击人的意味,把人家的看法直接贬为世俗之言。他虽然列举了三代、五伯,但是,真正不知其所以然的却是他自己。关于,三代不同礼,孔子这样说过。

康子曰:“如此之言,帝王改号于五行之德,各有所统,则其所以相变者,皆主何事?”孔子曰:“所尚则各从其所王之德次焉.夏后氏以金德王,色尚黑,大事敛用昏,(大事丧昏时亦黑也)戎事乘骊,(黑马也)牲用玄(黑中带红);殷人用水德王,色尚白,(水家尚青而尚白者避土家之尚青)大事敛用日中,(日中白也—)戎事乘翰,(翰白色马)牲用白;周人以木德王,色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日出时亦赤也)戎事乘騵,(騵马白腹)牲用骍.(骍赤色也)此三代之所以不同.”

看看,关于三代的礼,各不相同,原来是五行之德不同的原因。其礼虽然各不相同,实质能变化吗?能把敬改为衅吗?

虽然和卫鞅争辩的人不知道更深层的礼的涵义,但是,知道法古无过,循礼无邪.但是,这样的置辞在咄咄逼人的卫鞅面前,有些苍白无力。接下来卫鞅的“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纯粹是无稽之谈了。其王与亡的实质,他根本没有看到。

但是,卫鞅的霸王之道,强国之术,实在对孝公的胃口,于是孝公在大臣的争辩中,显然的一边倒的对卫鞅的说辞曰:“善”。于是,“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二十二)

于是乎,严刑峻法出台了。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检举)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律)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lu 戮力)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劳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这个法度太厉害了!比方说,不从事耕织的,做小买卖的,不勤奋耕作家里生活贫穷的,就把他老婆收走变为官吏的奴婢。家里有两个男子壮丁的,不分开过,就加倍税赋,为什么这样呢?不得而知。也许是怕人们容易在一起不满而闹事吧。不管怎么说,一定是对治者有好处的办法呀。但是,起码这样化小家庭的做法,就是间接破坏传统道德的行为。尊卑长幼的概念在人心目中越来越淡泊了。

下面,就是历史上一段有名的立信故事,好像教科书中都有它。“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zhe/ 立即)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年纪尚小的时候,看这个故事以为不错。现在看来,这个故事无论怎么样,不能当成正面典故来教育人。历史上讲究信义的故事多如牛毛,为什么偏偏拿出它来?也许别有用心。就是这样,为了推行新法,一个人把一个木桩从南门移到北门,轻松的拿到了五十金!远胜于天上掉馅饼一般。

开始对于新法,有不少人认为不方便。太子犯法,不能施刑,于是给太子老师施刑,于是,“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那些当初认为新法不便的人现在又认为新法方便了,卫鞅说:这是乱化之民。于是,把他们迁徙到了边境。从此,没人敢议政。

新法真的见成效了。可是别忘了,急鞭厉喝声中的马车,虽然一时撒欢,但是跑不了多远的。

后来呢?卫鞅被加封了,攻打魏国取胜了,秦国迁都了,法令更完善了,度量衡统一了,公子再次犯法被削鼻子了。秦人富强了,周天子把祭祀的肉分给孝公了,诸侯为之喝彩了。

接下来,卫鞅在一次与魏国交战中,采用了地道流氓的手段,骗来了魏国公子卬(ang /),并俘虏了他,这样,魏军被打败。于是,魏国割地迁都。魏惠王后悔的说,“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因为,当初公叔座是魏的大臣,向魏惠王推荐卫鞅,魏惠王没有看上卫鞅,公叔座就说:大王不用他,就杀了他吧,别让他出境。魏惠王没有听。所以,有了今天的悔恨。

这次的取胜,卫鞅再次受封,得到了商洛的十五邑。于是,有了商君的别称。

商君辅佐秦国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可悲的是,商君一次有机会和赵良推心置腹,赵良直言不讳的指出他的薄恩寡义的做法,是不久将来的祸患,他没有听。

商君说自己改变了秦人的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习俗,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开居住。并且我大筑宫殿,大筑城池。我和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谁更贤哪?

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腋);千人之诺诺(应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直言)。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使下沉默)以亡”。

在得到卫鞅不怪罪自己的直言后,赵良开口说。

百里奚,“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教化)封(境)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人名)闻之,款(叩)关请见。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库,德行施于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捣米)。此五羖大夫之德也。”

如今,你卫鞅怎么样呢?“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宫殿),非所以为功也。刑黥(qing / 在脸上刺记号)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捷于令”。
  
百姓的做法,是出自于对刑律的惧怕。

而且,“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

说卫鞅出行,警卫森严,前呼后拥。

接着,赵良这样说,“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早晨的露水),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君尚将贪商于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

赵良的意思说,你想延年益寿,赶快退还十五都,找个偏僻的地方,种地去吧,劝秦王选用隐士,并且爱护老人,抚养孤儿,…….。这样,你或许还能少许安身。…….. 如果秦王一旦离世,秦国的人有多少不想逮捕你呀?你的灭亡翘足可待。

商鞅不听赵良的话,最后这样结局的。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死),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逃亡)至关下,欲舍(住宿)客舍(旅馆)。客人(店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纳,送还)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逃跑的途中,连坐的法律,回头害了自己,因为旅店不敢收留他这个没有身份证的人。逃到魏国,魏人记恨前仇,把他送回秦。这时,他招集商邑的部下,纠集人马攻打郑,想寻找生路,结果被秦出兵把他们打败。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秦惠王昭示说:不要象商鞅一样谋反。于是,诛灭了他的家族。

五马分尸呀!听着都瘆人。

从小就听老人讲五马分尸,当时又不懂,又感到害怕。如今长大了,虽然没有见到这样的酷刑,但是,这个概念不是远在天边的神话一样的模糊了。对罪大恶极的人,这样的处罚为过吗?

【正见网2006年01月22日】(//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前言:从曹刽论战说起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一种事物的生命力如果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其内涵孕育的丰富,可想而知了。
  •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王远,字方平,东海人。汉时举孝廉,官至郎中,后至中散大夫。敏而好学,读百家之言,博通五经,且知天文地理、谶讳之秘及河图洛书之要。好道学,后学道修真,得仙术,能预言人事,推断天下盛衰之日期、九州吉凶祸福之事。
  • 如果人生只是生命的一个短暂的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中,不能不为整个生命过程而考虑。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人要获得幸福安逸,这是正常的想法。但是,为生命的将来奠定更好的基础,也许是生命在这个阶段中的更大意义。
  • 宇宙中,生命是有序列的,人的文化是神给开创的,人的道德,也是神给训谕的。不是吗?东西方的几大正教,一方面揭示宇宙的真机给人类,一方面又教导人类如何的尊道守德。
  • 对道德破坏最大的力量,来源于治者;维护道德最大的力量,也是来源于治者。因为上天给了治者具有凝集人心、引领人心的力量。
  • 德治的正反典型,我们已经论述了。不过,德治的方方面面的原理探讨,是非常多的。现在就看看这样的一种因素。
  • 唐寅 高士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