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光:走出历史悲剧的必经道路

——《年轻时的赵紫阳》序

吴国光(加拿大)

人气 7
标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月18日讯】我向读者推荐刘守森先生的这本著作:《年轻时的赵紫阳》。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我愿意把自己读这本书的心路历程与读者分享。

赵紫阳的特异品质来自何处?

一九八九年以来,已经不记得有多少记者,主要是外国的,也有香港和台湾的,也不记得多少遍地,问过我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根据你的了解,为什么赵紫阳这样一个中共领袖人物,会具有那样的历史使命感,那样的眼光,要鼎力推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他为什么能够提出以民主与法治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改革蓝图?为什么,在一九八九年,他会不惜牺牲最高权位和晚年自由,反对邓小平对和平请愿的学生和民众痛下杀手?什么因素,才能够解释他与象邓小平这样的其他中共领导人的巨大不同、乃至分道扬镳呢?

从很多方面,我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可是,不管提问的人怎样想,我对自己的回答总是不大满意。原因很简单:我确实对赵紫阳不大了解。

不错,因为历史的机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有机会接近赵紫阳并为他工作。当时,作为中国总理、接着成为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组织了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政策研究。我有幸在相关的的研究机构中工作。那个时候,我还年轻,由于改革初年的教育体制变化,在短短的几年中,从中国最为贫穷的乡村,来到全国决策机关的会议室里。通过乡村里的所谓’再教育’和那个时代相当自由化的大学教育,通过对于中国基层现状的了解,也通过读书和思考,我对中国的现行政治制度是持强烈批判态度的。同样,对这个制度所产生的领导人,往往也很不以为然。在多次参加赵紫阳所主持的讨论政治改革的会议之后,我的前一种批判态度没有改变,而是更加清晰、具体并具有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内容了;而后一种批判态度,即对中共官员的不以为然,却大大改变了——至少,中共的这一位最高领导人,赵紫阳,让我敬佩。

我敬佩他对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切实掌握,敬佩他对于中共政治制度的诸种弊病的深刻洞察,敬佩他讨论问题时所展现的那种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思考,敬佩他为了民众福祉与民族利益而敢于摆脱意识形态和其他种种束缚的大无畏勇气,敬佩他对于民主化的坚定承诺,也敬佩他渊博的知识和平和的态度。赵紫阳当时在会议上那些让我敬佩的言论,许多我后来都记录在《赵紫阳与政治改革》那本书里了。

当然,中国政治改革极其困难,即使赵紫阳全力以赴,也仍然是举步维艰。这样,早在一九八九年二月,在感觉到中国政治改革至少近期内没有什么希望的情况下,我离开了中国。与一些人的猜想可能不同,那个时候,我没有半点儿’赵紫阳情结’。我是一个不仅独立而且颇为散淡的人,对权力完全没有爱好,既不会因为帮某位领导人工作过就成为那人的臣下,也不会因为敬佩什么人就一切惟其马首是瞻。如果不是一九八九年的事变和赵紫阳这时的作为,我与赵紫阳则仅不过两年半的工作关系,很快他就不会记得我这么一个年轻人了。造化弄人,我虽然远扬北美,却没有离开天安门风暴的漩涡中心,也反而强化了那段和赵紫阳的联系以至永远不可能割断。原因无它:在这历史的关头,赵紫阳舍弃了一切,选择了人民。对我来说,仅仅是由于这一刻,那两年半的工作经历,才值得珍视和自豪;仅仅是从这一刻,我才对自己说:赵紫阳,他是我的领袖!

因此,就有了后来记者们的提问。是的,赵紫阳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异品质呢?具有这样品质的人,又怎样成为了中共最高领导人呢?他曾经走过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呢?也许,对这一切了解得透彻,才能更好地回答记者们的那些问题——无疑,记者们的那些问题,也都属于中国当代政治史上最为重要的问题。由于他对中国农村改革、城市经济改革、经济建设和发展、以及政治改革的无与伦比的贡献,由于他在一九八九年所展现出来的中国政治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道德风范和人格操守,也由于他对于中国民主与法治的无可替代的旗帜意义,赵紫阳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历史的一个基本座标,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发展无法绕过的最大关节。了解赵紫阳,既是了解中国的当代史,也是了解中国的未来。

填补历史空白的翔实史料

读刘守森先生这本书,可以帮助解答这些问题。这本书记录了赵紫阳生命中的头三十年——那不仅是距今最为遥远的那段赵紫阳生命史,也是决定赵紫阳传奇般一生历程与他独特品质的关键岁月。正如作者所说,这段历史,在有关赵紫阳的研究中,还是一段空白。作者填补了这段空白——这是本书的第一个重大价值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是以翔实的史料来填补历史空白的。在海外,有些人也看到了这块空白,乘虚而入,编造了很多材料,冒充为历史,以至以讹传讹,流弊甚广。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刘守森先生,则勤勤恳恳,孜孜坷坷,搜佚寻幽,爬梳剔抉,在资料占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终于积二十年之功而拼出了这段即将被岁月湮没的历史图景。这是史家应有的态度,这本书也就因此成就为一部信史——这是本书的第二个重大价值所在。可以说,凡有关赵紫阳的早年经历,刘守森先生这本书一出,所有与本书相矛盾的其他说法,都可以不攻自破了。换句话说,要谈赵紫阳的前三十年,本书是目前唯一的权威,恐怕将来也是最为权威的资料出处。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表达对于素不相识的刘守森先生的敬佩与感谢。试想,在赵紫阳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忌讳的名字时,在金钱的大潮淹没一切时,生活在中原大地的一个小小县城里的这位元文字工作者,却在那里二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为的是为世人留下一部信史,让读者了解一个已经牺牲了一切权位、也可以说是’失败 ‘了的政治家。为什么呢?作者在’前言’中交代了原因:一九八九年,由于国人不能理解赵紫阳,而终于没能避免一场历史悲剧;理解赵紫阳,将是我们走出历史悲剧的必经道路。在本书平实朴素的文字后面,在那些甚至不免处处沾染’共产党文化’的辞汇和概念后面,我们能够探知到的,是这样一颗报国之心!’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我只能借用古人这话,来描述刘守森先生写作本书的处境和志操。

中共已无重评赵的资格和能力

当然,一定会有许多读者,特别是海外的读者,不大习惯甚至不喜欢本书的一些用词。如前所述,那些辞汇有明显的共产党色彩。同样,本书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共产党人,而且在那时就是共产党中的一个优秀人物。本书对他的活动和业绩的叙述,也往往具有相当明显的党派意识。对于这些,我的看法是:这是时代的局限,也是历史的痕迹。一个视野开阔、眼光开明的读者,大可不必去在意乃至计较这些东西,而应该穿过这些东西,直探时代的脉搏和历史的主流。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出现、发展和胜利,是一个历史现象,我们要把它放到当时的背景下观察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掌握一切最为重要的权力,这也是一个历史现象,并不是单凭我们的价值、好恶和愿望就可以改变的。用今天的是非来判断昨天的是非,并不显示一个人的高明;以为自己的愿望就可以代替现实,更往往反而阻碍了真正能够改变现实的努力。

坦白地说,我认为,时至今日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不具备将来某一天重评赵紫阳的资格和能力。这与刘守森先生的看法,明显是不同的。另外,对于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作用,根据今天所能得到的资料,我的评价,也与本书中所透露的观点多有不同。但是,这些不同,包括政治上、立场上的重大不同,都不妨碍我欣赏和敬佩刘守森先生的人格,也不妨碍我欣赏和敬佩刘守森先生的这本著作。中国传统称这为’君子和而不同’,西方思想则强调’多元’、’宽容’。两个说法,我都赞成,也都喜欢,更愿意身体力行之。我敬佩赵紫阳先生,并终于尊他为领袖,视他为中国未来变革的旗帜,也是因为,我所理解的赵紫阳,正是不仅主张、而且实行’多元’、’宽容’、’和而不同’的中国领导人。中国缺少这样的领导人,缺少这样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有这样的领导人出现,不管他在’政治’上属于什么党派,我都愿意为之鼓吹;希望将来中国人能够建立这样的制度,接受这样的文化,政治上可以包容不同的观点与立场,生活中能够欣赏那些与自己持有不同政治观点和立场的人,就是我对中国的最大梦想。

中共及其政治制度最大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以及它所建立的那一套政治制度,不能说没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合理性。但是,这个党和这种制度最大的问题,即在于不仅缺少上述的’和而不同’、多元、宽容的精神和实践,而且必欲把这些东西赶尽杀绝。对于赵紫阳这样一位伟大人物,且不说他后来的中共领袖地位,单就本书所记载的这一段历史来看,就他在历史上对中共事业的贡献而言,也应该是受到今天的中共尊敬的。可是,一九八九年以来,中共却竭尽能事地把赵紫阳从一切历史中抹掉。甚至连赵紫阳代表中国政府签字与英国政府协议归还香港主权这样的事情,中共在它那些庆祝香港回归的浩如烟海的报导中也讳莫如深。对党内还称什么’同志’的人,在关系国家主权这样的历史大事件中,尚且取这种态度!这样的党,还在那里谈实事求是,还在那里讲民族尊严,就未免滑天下之大稽了。

所以,刘守森先生这样一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工作者,所写的这样一本可以说相当’正统’的有关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大陆,如果没有办法出版,那也算不得什么怪事。我一向认为,但凡在中国大陆由于政治原因被封杀的书,一定有它的特殊价值;何况这样一本传记,其传主是一个曾经投身时代洪流、参与卫国战争、领导一方省政、曾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担任两届总理和一届总书记,一生与中共息息相关,但却最终为了民众的生命而弃中共最高领导职位如敝履,死后依然被中共视为洪水猛兽的人物?!我想,可以不需要更多的理由来推荐刘守森先生的这本书了。

是为序。

2005年7月15日,太平洋东岸,桴浮书屋

——原载《动向》杂志2006年1月号(//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吴国光:赵紫阳撕破北京画皮
吴国光:牺牲成就领袖──祭赵紫阳
吴国光:牺牲成就领袖──祭赵紫阳
专访吴国光:退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