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9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卢太城台东县八日电】二年前带领十万农会干部走上街头的农运诗人詹澈,最近被国民党延揽加入国民党智库,为国民党的农业献策。这位左手写诗、右手搞运动的“农友”与农民之间,是越走越远,还是更贴近,引起农民关切。
国民党智库八日在台东举办“为台湾农产品打开大陆市场”说明会,不过文宣充满了政治味,对老农的双手来说,似乎太沉重了!//中央社 |
四十三年次的詹朝立(詹澈),八七水灾后因父亲不愿意卷入祖产纷争,举家由彰化迁到台东,和一般农家子弟一样,他也选择就读农校或是农专,民国六十三年进入屏东农专,在这个时候他的新诗创作逐渐趋于成熟,获得肯定发表。在屏东农专时期,他除了创作外,也主编过学校刊物。
六十五年屏东农专毕业后,詹朝立和罗青等诗人创办“草根”诗刊,接着又和知名的诗人创办夏潮、鼓声等杂志,但是先后都停刊,不过,詹澈的笔名已经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了突破创作上的困境,他在六十九年秋末冬初之际回到台东,进入台东地区农会服务。
刚进入农会,他负责开垦农地,这项工作,被农会职员私底下叫做“劳改”,辛苦和难度可见一斑,肉体上的疲劳,刚好是心灵的活跃,沸腾的热情化为绵绵不绝的创作泉源,这时候他的创作达到最高峰,第一、二本诗集陆续出刊,还获选“年度诗人奖”。
文学创作稍退后,詹朝立走上街头,民国七十七年加入了农民联盟,随即参与农民反对水果进口的“三一六”大游行,次年当选农民联盟副主席,开始一连串的街头运动。
原来是对台湾这块土地的热爱,对台东这片乡土的关怀,在詹朝立认识前中国人大委员黄顺兴(台东老县长)后,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跟随黄顺兴到中国走访鲁迅、孙中山的故乡,回到台湾后,思想上、创作风格上有了很大变化,他的一位好友说,詹朝立视野更加宽广,“留名当留万世名”,他要在中国的文坛留名。
于是,在街头运动上,他和民进党渐行渐远,在文学上的创作,也不再是乡土的美丽,而是对巍巍中国的向往和五千年历史的伤感,代表性的作品是“台东的赤壁”─小黄山。他的努力,果然获得中国方面的肯定,获选为海峡两岸诗人名家选辑,扬名两岸。
前几年,詹朝立的创作减少,也没有参加街头运动,就像静止的火山般。有人说,他是在酝酿下一次更大的能量,果然不错,民国九十一年十一月“十万农民”走上街头,詹朝立担任总指挥,也因为这个活动,国民党开始注意詹朝立这号人物。
今年的任务型国代选举,国民党将詹朝立排名在第六名,足见对詹朝立的器重,现在更进一步延揽进入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农业政策委员,负责国民党的两岸农民政策。
右手写诗;左手搞运动,不管是诗人詹澈,还是街头运动的詹朝立,过去是农民亲密战友,进入政治丛林后,是否更贴近农民,还是距离农民越来越远,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