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诗人之一,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最擅长古体诗和律诗。
【字句浅释】
解题:公元761年春天,杜甫求助于亲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终于有了个栖身之处。谁知八月秋风破屋、床头雨脚如麻。在彻夜难眠、感慨万千之余,诗人写下了这首感人的千古名篇。郊:野外。罥(音眷):缠绕,牵挂。塘:方水池。坳(音凹):洼下的地方。俄顷:一会儿。漠漠:密布的样子。衾:被子。恶卧:睡不安稳、睡相不好。如麻:纷乱的样子。丧乱:指安史之乱。庇:遮蔽,此指庇护。突兀:高耸特出的样子。
【全诗串讲】
八月秋深季节狂风愤怒吼叫,卷走了我茅屋顶上三重茅草。
茅草飞过江散落在野地荒郊,飞得高的缠挂在树木的枝梢,
向下飘转的落入池塘和洼坳。
南边村里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忍心当着我的面做盗贼。
他们公然抱着茅草进竹林去,我唇焦口燥想喊也无能为力,
回家靠着枴杖独自一人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云象墨的颜色,密布在天空就使得天昏地黑。
布被子多年来冷得就像钢铁,宝贝儿子睡不安稳把它蹬裂。
屋子漏雨床头附近没块干地,雨水纷乱倾泄下来长流不绝。
自从安史之乱我就睡眠不好,漫漫长夜满屋湿漏如何得了!
如何能得到宽广大厦千万间,多多庇护普天下受冻之人让他们喜欢,
在风雨之中安然不动稳如山!
啊呀!何时能看到面前高耸起这些高房大屋,即使我个人房子破了冻死也心满意足!
【言外之意】
才住了几个月的新茅草房,眼睁睁的看到呼啸的秋风把房顶的茅草一层一层的卷了起来,但又不落在住家的附近,而是乘风飞过江去,然后象下雨一样,呼啦啦的分散洒落下来。飞得高的缠挂在树梢上弄不下来;飞得低的掉到池塘里或洼地稀泥上,也拾不回来了。在荒地上那些本来可以收拾起来重新盖到房顶上去,可是南边村子里涌出来一伙小孩子,当着诗人的面就抱着茅草钻进竹林里去了。腰腿无力追不了,口干舌燥喊不了,诗人只好慢步挪回家来,倚靠着手中的拄杖独自伤心叹息。
这里虽未明言,但已经暗示了世风浇薄、人情似纸的世态了。当然,诗人不是真的把小孩子当“盗贼”来对待。冒着那样的大风,抱一小把不值钱的茅草跑回家去,那不都是非常穷困的家里出来的小孩子吗?真正的“盗贼”是不会来捡这些东西的。但诗人这样说却反衬出自己贫困的程度:这些不值钱的茅草对诗人来说却是可贵的家产,以至于儿童捡去了都感觉他们是当面做“盗贼”!
屋破的痛苦还没缓解,雨漏的惨况又跟上来。真是屋破又遭连夜雨!风一停就乌云满天,像墨一样黑的乌云,弄得天昏地暗的。房顶缺草了,雨就乱纷纷的直接泄进屋里来;布被子不暖和,小儿子夜里就睡不安稳,乱动乱拱,终于把被子也蹬破了;现在加上屋里到处雨湿,床头特别是没一点干地方,就更是阴冷凄凉了。自安史之乱后所经的种种痛苦和忧国忧民,本来就使诗人长期失眠,现在的景况就更让人彻夜难眠了。凄风苦雨中坐盼天明,寒夜就显得越是漫长!
虽然身在这种老弱无力、穷困无助、凄苦难言和焦虑不眠的苦境中,诗人却没有只想到自己,而是由己及人,想到了千千万万和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希望自己能为他们找到千万间广厦,使他们能免于遭受自己目前这样的苦况,乃至于自己一个人冻死也在所不惜,充分表现了诗人博大的仁爱胸怀和高尚的人格。
正是这种可贵的思想,使得诗人对自己苦境的描写具有了更为深厚宽广的内涵,因为那不仅是诗人自己的倾诉,而且也是为千万同样处境的寒士们的代言。正是这种忧国忧民、能为他人着想的崇高品质,使得诗人的许多诗篇得以千古流传。与其说诗人创造了好的诗篇,不如说善念造就了好的诗人!
【正见网2005年09月04日】(//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