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9月2日讯】暑期夏令营扯铃之趣
张家孩子是生长在美国的华裔家庭孩子ABC﹐今年夏天报名参加了新泽西州北部居住区附近的一个日托中华文化夏令营﹐学到了一些民俗体育活动﹐其中扯铃是他们的最爱。才去的第一天就显露出他们对这东西的兴趣﹐因为孩子们一回家﹐就马上找到家里扔在玩具堆里的那个扯铃﹐跑到院子里一股劲地“扯”起来。一时间﹐夕阳之下﹐张家院子里不停地发出“Yo Yo”的扯铃声和邻居们的欢笑声。
张太太记得买到那东西时的前景。这个几年前在一次新州中国日(New Jersey Chinese Festival)聚会时10多美元买回来的东西﹐今天总算派上了用场。张太太那天在各族裔人流中的中华文化用品摊位上看到了这东西后﹐立刻就买下了。因为孩子们从小在华裔社区活动的不同场合里﹐多次见过人们表演这个东西﹐而且中外居民都喜欢在表演之后把玩这个小玩意儿。
那天﹐大家不管认识与否﹐购得那东西立即就在聚会的草地上﹐那个因为拥有自由女神和移民博物馆艾丽斯岛而在世界都有名的美国旅游景点—-自由公园(Liberty Park)里﹐不分老少﹐不讲见识程度和玩耍经验以及操作能力﹐激动地在那里试来试去。最后﹐大概是因为没有Ideas﹐或者不得要领﹐他们终于放弃了尝试﹐加上当时更容易玩耍的活动在等着大家﹐于是这玩意儿逐个被收拾起来﹐先后塞进了各自的腰包带回家﹐有些很可能如此这般地被挤压到玩具堆里去了。
从那时候起﹐张家孩子就一直想着找机会学点扯铃的本领。几个在正体字系统的周末中文学校上学的邻居孩子﹐曾经手把手地教过在简体字周末中文学校上学的张家孩子﹐但是都因为时有时无或者断断续续地接触﹐没有把掌握的要领去付诸更多的实践﹐很多时候只会说不会做。即使孩子们已经购得这个从前一直想拥有的东西﹐但是也没有系统地学过和随时去练这东西。
这次在这个特殊的夏令营里﹐有台湾来的体育老师陈传宗专门教授大家﹐加上几个已经有过学习经验的大孩子的帮助和示范﹐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引入正轨﹐一个星期下来就可以玩得象模象样了﹐每次一“扯”起来﹐就引得周围大家的一片叫好声。就连那个在附近城镇Verona高中教中文的Betty老师看了他们的结业表演﹐也马上与张太太有约﹕中国新年时一定要“借”张家的孩子去她的学校﹐给那些正在选修中文课的美国学生们表演一番﹐提一下他们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
中国扯铃(空竹)文化
扯铃﹐或者空竹﹐是中华民俗技艺,也是相传已久的童玩之一。但是古代中国很少有人去留心儿童的游戏﹐俗称风葫芦,早为宫廷玩物。大概是由于其质料相同,玩法大同小异,发出各种不同声响,后人有称它“空钟”(empty bell)、“响铃”(wind bell)、“抖嗡”(pulling bell )、“空筝”等﹐各种名称已经混而为一了。依据结构、规格、功能以及原材料有所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种类﹐有娱乐玩用品或者工艺收藏品甚至现代科技品等之分﹐其中常用的有单头铃和双头铃两种,大小由6-30公分都有。单头铃好像陀螺于地上旋转,人们称它是“地铃”。双头铃由两个相同的圆盒子组成的,形状似个车轮。中间夹着一根中间凹的木轴,形状像车轴或者车轮﹐塑钢响铃,构造相同,只是铃轴的中间凹的部分,镶上金属环,其余皆由塑钢铸成。
在清朝以前,扯铃是木头做的,形状像陀螺,是空心的,后来才逐渐改成竹制的﹐目前台湾地区以塑钢响铃最为普遍,竹制次之﹐从前基本上是用竹子先做个圆圈,约3-4公分宽,两面用极薄的木板夹起做成个盆儿﹐两个圆盆中间,再夹上一段轴儿便算完成﹐竹圈上刻有许多可以迎风作响的空洞。木棍或者竹棍.塑胶棍长约40公分﹔棉线或者塑胶线﹐长度随个人而定,以双手握拳平伸的距离最为最适当﹔
50年代前这个东西曾经风靡于中国大陆城乡百姓之中﹐是很风行的民俗运动,尤其在北方最为盛行。中国的河北吴桥、河南周口素有“中国杂技之乡”的称号。扯铃(Chinese YoYo)流传于世界各地之后﹐日本武侠小说有过描述﹐十八世纪时传入英国,人们迷上这个神奇的小玩意儿﹐称之为“两根棍子上的精灵”。 后来传到法国, 人们将扯铃改用璃瓷土制成,于大庭广众中公开表演。
台湾扯铃处处皆有
扯铃(Chinese YoYo)在台湾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时令玩具或者体育用品,被不同年龄段的人所喜爱,也是老幼皆宜的运动项目之一。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最多,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各个机构团体,这项活动较为普遍,人人都会“扯”那么几下﹐现在可以说已经是其作为外交文化交流的一个内容之一。
台湾的扯铃学习主要内容有运铃﹐调铃﹐基本动作和花式动作﹐采用个人﹐双人和团体三种表演方式。其中﹐基本动作有蚂蚁上树﹐直上青云﹐平沙落雁﹐金鸡上架﹐金蝉脱瞉和大鹏展翅六种﹔花式动作有﹕1﹐抛出﹐鲤鱼跃龙门﹐金鸡身﹐八仙身﹔甩出﹐左右逢源﹔钩进﹐左右开弓。2﹐跳跃﹐二仙传道﹔转身﹐环游世界﹐仰观星斗脚﹐蜘蛛结网﹐八仙过海﹐翻山越岭﹔架起﹐一柱擎天。3﹐缠﹐金蝉脱瞉﹐蜻蜓点水﹔绕﹐前后手或者脚绕金龙﹐大轮回﹐等等。
一般在比赛中的规定有:动作时间﹐为3至4分钟﹐第一信号3分钟,第二信号3分50秒﹔每人准备双头铃两个为限﹐铃滚出量界外,不得继续使用﹔评分标准:有结构动作变化 占20分,难度占30分,熟练占20分,优美占20分和创意占10分﹔比赛器材要包含铃头、铃棍、铃绳、铃轴、铃目等,尺寸、质料不拘﹐参加比赛者自备,不得使用其它器材。比赛裁判评分显示牌至少长20公分和宽15公分以上。(1). 个人赛:动作内容以包括缠绕、跳跃、、抛甩、回转、定点等动作之组合及其配合,以评定其结构、难度、熟练、变化之基本技术能 力。(2). 双人赛:内容应有交换铃、移位、互抛、二人一铃绳、一铃绳二铃之动作,以及富有协调默契之变化动作﹔交换铃时,铃应在头部以下位置﹐互抛时,铃之高度应超过头部以上位置。
美国华裔后代之体验
在美国的华裔居民中间﹐正体字的周末中文学校几乎都在民俗体验运动项目里有学习“扯铃”的内容﹐有的学校还开根据师资力量设有专门的“扯铃课程”﹐由爱好者家长组成的师生自愿做给大家教授技艺﹐学生还有来自主流社区的美国居民们。教师中很多人是自学成才者﹐如先是探亲旅游台湾﹐看到别人在做﹐然后自己根据个人经验以及兴趣钻研练习﹐研究学习别人﹐花时间观摩苦练﹐然后熟练成师同大家一起进步和提高。当然也有侨委会每年夏天派员赴美国各个地区教授中华文化夏令营时﹐专门给大家一些地道的“扯铃”提高机会。现在扯铃这项活动几乎是社区族裔文化活动中体现中华文化菁华的内容之一。
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和纽约台北经文处文化组以及美东中文学校协会于8月20日和21日周末在新州中部城镇爱迪生(Edison)的Clarion Hotel &Towers举行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第十一届年会。这个1994年于美国华府DC成立的联合总会((National Council of Associations of Chinese Language Schools﹐ncacls.org)﹐现在有47个州12个地区约10万多学生。其宗旨是推广中华语言和文化﹐促使其进入美国以及国际学术主流﹔团结一致﹐维护各个会员之权益﹔精益求精﹐提升中文学校之品质以及整体形象。目前已经有新出的<美洲华语>课本1-2册教材和配套作业练习册﹐3册将以2004 – 2006美国高中中文进阶先修课程(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AP)制定的课程大纲为走向编写完成﹐将于9月完成。
这次主要有为期两天有关AP的华语文教育研讨会﹐为期一天的中华文化常识问答比赛﹐以及穿插进行的佾舞示范﹐扯铃比赛﹐舞狮表演﹐布袋戏表演等。其中﹐来自各地区中文学校的15位学生8岁和12岁两组分别进行了单人和双人组的比赛。他们由各自老师和家长指导训练﹐在编排动作和配备音乐﹐服装道具以及树立风格等方面﹐在纵横方向的拉扯﹐抛起转圈和跳跃﹐缠绕图案解绳技巧﹐利用身体部位脖子和两腿的动作﹐使用棍杆与棍尖的帮助以及双人的配合表演等﹐赛出了真正水平。其中要数来自麻州Boston地区的城镇Lexington的中文学校得奖名次最多。很多学生为自己参与和观看了这场表演﹐促进交流和提高感到高兴。正如张渊源会长说的﹐这个首次比赛尝试是为将来的正规训练打个基础﹐也是对各个地区中文学校扯铃活动的一个促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