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旗后炮台.天后宫.雄镇北门.打狗英国领事馆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2

如果过境不算的话,我已经十多年没来高雄旅游。这次三姊提议两天一夜的“冬恋高雄”亲子游,登高一呼,众亲友望风而从,短短几天,四十人报名,顺利组团,包一辆游览车南下。我们全家也共襄盛举。



两天的观光团行程,游历旗津、西子湾、美浓、六龟、甲仙、玉井等地,多数景点,只是匆匆停留,蜻蜓点水而已。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交通上,车上的卡拉OK联谊,成了此行亲友联谊的重点。两天路程虽赶,但匆匆行程中,略逛高雄四处历史古迹,也算是不虚此行。



第一天由台北出发,五个多小时的车程,才抵达高雄旗津。用餐毕,有四十分钟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在旗津海岸公园沙滩戏水,我则把握时间,直奔二级古迹旗后炮台。旗后炮台位于旗后山,与海岸公园之间还有一小段距离,扣掉往返路程,约只剩十余分钟而已,只能以冲刺般的心情参观炮台。

幸好事前先做了功课。对炮台的基本设施及特色先有大略了解,到了现场,迅速掌握重点,一一入镜。至于身处历史情境应有的历史感触则来不及蕴酿,只能事后理性记叙而已。



旗后炮台,控扼高雄港门户,历史源远流长。高雄旧称“打狗”,旗津旧称“旗后”,三百多年前即已形成港口。康熙22年(1683年)清廷占领台湾后,即派兵驻扎打狗仔旗后。康熙58年(1719年)的《凤山县志》记载,旗后汛设有炮台,安装中国式大炮六门。道光20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廷于旗后增设炮台,以为防备。

现存的旗后炮台是“牡丹社事件”后,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祯来台加强防备,派准军统领唐定奎、副将王福禄,督造旗后(威震天南)、港口(雄镇北门)等二处炮台,完成于光绪元年(1875年),分据打狗港南北两端,共扼打狗港。

旗后炮台是由英国工程师设计,属于西式炮台,呈“目”字型,分南北两区练兵场,中区为指挥所。炮台虽是西式格局,但炮台正门入口是中国式的八字门,两边门墙上以砖砌成充满喜气的“喜喜”字,为特殊的炮台建筑特色。



光绪20年(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割让台湾,1895年日舰“吉野”号兵临打狗港,炮击旗后炮台,击毁炮台城门额“威震天南”的前二字,清军溃败,日军攻占旗后炮台,进而占领打狗港。日据时期,炮台大炮被拆除,光复后,旧炮台渐成残垣。民国78年高雄市政府展开修复工作,民国82年完工。

站在炮台正门八字城门下,城门额“威震天南”四字只剩“天南”两字而已,那百年前被炮火毁损的“威震”伤痕遗迹依旧存在。



站在旗后炮台上,一边俯临高雄港内,一边俯临港外,明显可感受到旗后炮台控扼高雄港咽喉的重要性。更远处海岸北端则是兴建于光绪9年(1883年)的三级古迹旗津灯塔。炮台与灯塔之间有小径相接。但时间已来不及,只好放弃,匆匆下山,往旗津轮渡站而去。

旗津天后宫位于轮渡站附近热闹街上,是高雄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始建于康熙30年(1691年),被列为国家三级古迹。庙门口左侧有一古钟及两块咸丰、同治年间的古碑。碑文不及细览,只能先拍照留念。天后宫历史超过300年,但经历各期整建,新旧外观并存,减损了不少古味。

根据资料记载,旗津的开发始于康熙10年(1671年),渔民因遇台风避风而进入旗后,发现这片鱼获丰饶之地,于是渐有移民聚居,随之引进家乡的妈祖信仰。咸丰十年(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后,打狗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旗津以地利之便,商帆云集,成为繁华之区。

匆匆拍完照,我快步赶至轮渡站与大家集合,然后坐渡轮至对岸。游览车在对岸等着我们。

渡轮是旗津岛与高雄之间往返便捷的交通工具,单趟船资十元而已。虽只有几分钟,但乘船横渡高雄港,眺览港湾风情,让船上我们这群来自台北的大小游客极雀跃兴奋。民国七十九年我初次由高雄市区搭渡轮至旗津,是在夜幕时分,黑夜的港湾,黯淡的灯火,对高雄港只有模糊的景致。

今天则是在白天乘坐渡轮,终能一睹高雄港迷人风采。广阔的港湾,深蓝的海水,各式船舰,忙碌往来,而天气温暖和煦,让人感受到一股有别于台北的南国热情。



船靠岸,然后转往西子湾。西子湾就在附近。在西子湾停留时间较长,可以从容走访另两处历史景点。一是位于打狗山麓哨船头靠近港口的北岸处的“雄镇北门”炮台,为国家三级古迹。

这座炮台与旗后炮台为同期所建,也是由英国工程师设计的西式炮台,目前仅剩小部分残垣而已,而入口处的中国式红砖砌成的城门,则相当完整,城门上有五个雉堞,城门额写着“雄镇北门”四字。

相较于“雄镇北门”的冷清孤寂,位于西子湾附近山头的国家二级古迹“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就热闹多了。

这座原本已渐成残垣的历史建物经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整修后,2004年起委托汉来大饭店复合式经营及管理,使游客能坐在领事馆洋楼的庭园及二楼回廊阳台上喝着咖啡,在幽雅怀古气氛里,饱览西子湾海景。

在这周末午后时分,游人如织,人气极旺,我参观完领事馆洋楼,本想与老婆在此喝杯咖啡,竟然高朋满座,找不到空余的座位。

打狗英国领事馆的建筑外观与淡水红毛城的英国领事领相似,都是二层楼典型英国殖民地建筑,以红砖为材,四周外墙有美丽的连续半圆拱。打狗英国领事馆建于1860年代,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洋楼。

北京条约签定后,清廷开放淡水、鸡笼、安平、打狗四港口对外通商。同治3年(1864年),打狗正式开港,英国在打狗设副领事馆,同治6年(1867年),向天利洋行(MacPhail & Co.)承租其位于哨船头山上的洋楼做为领事馆新址,即是现在的打狗英国领事馆。它的历史更早于淡水红毛城内的英国领事馆,被称为台湾第一栋洋楼。



我参观打狗英国领事馆印象更深刻的是它的首任领事史温侯(R. Swinhoe)。二楼辟有一间展览室介绍这位领事的生平事迹。

史温侯在台湾历史留名及获得重视,并不是因为他的英国领事身份,而是他对于台湾动植物调查研究的贡献。

他是第一个有系统的在台湾实地调查、记录及采集标本,发表台湾动植物的学者,在台湾现有记录的458种鸟类当中,史温侯所发现的有226种,他的著作中记录了台湾陆生哺乳类27种、爬虫类21种、两栖类4种、淡水鱼6种、陆贝30种、昆虫46种、植物85种,被喻为是“台湾自然史研究的第一人”。

史温侯生于1836年。1856年(20岁)时初抵台湾,停留二周,曾走过鱼路古道。1858年再度来台,展开环台之旅,发表“台湾岛纪行”。1862年,获任命为英国驻台副领事馆,在台期间,积极从事动植物调查及采集标本。

1865年获升为首任领事。他任内时,欲租用打狗港山上洋楼(打狗英国领事馆现址),因租金太高而放弃。1866年2月离台,继任的领事贾禄(Chas. Carroll)任内才租下这栋洋楼。1875年史温侯因下半身瘫痪而从公职退休。1877年英年早逝,享年41岁。

史温侯虽然生命短暂,但他的生命却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于台湾的历史。至今,台湾许多的动植物名称,是以他的姓氏来命名。他的名字在台湾自然史研究及动植物分类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迄今仍然散发着光与热。

旅游日期:2005.01.29-30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www.tonyhuang.idv.tw/
@


相关新闻
台湾礁溪.五峰旗瀑布
台湾礁溪.月眉坑瀑布
澳洲可能爆发大型流感 各省正严阵以待
台湾礁溪.跑马古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